雖然剛4月,但要問本年度最受關注的照片是哪張,答案已經板上釘釘了。

  只能是這張,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傳說中的——黑洞!

  這張圖片面世的時候,發佈會的直播已經把朋友圈炸了!不管哪行哪業的朋友,都瞬間化身天文愛好者,把這個橘色的甜甜圈掛了出來。

  然後,一張圖怎麼纔算火?必須是有網友DIY啊!在正經的天文探討和感慨科學家不易之後,緊接着上線的就是各方段子手。

  甜甜圈?蜂窩煤?風火輪?好好你們說的都對……

  然後,就是圍繞着黑洞展開各種聯想……

  行吧大家玩得開心就好。

  電影行業今天也跟上了節奏,福斯的難產大片《X戰警:黑鳳凰》發了一張“黑洞”版海報!

  故事到這都不算完,在大家玩得不亦樂乎,各大品牌都出來蹭熱度的時候,居然聽說這圖片在視覺中國上有版權?

  可是拍照的科學家那邊都說了,這圖片是完全放開使用的啊!

  於是從團中央微博開始,網上又掀起了一波問責視覺中國的高潮,直接讓視覺中國關了網頁!

  黑洞紅了,視覺中國黑了,這波神轉折也是始料未及。

  而這場風波的起源,也正是大家對黑洞圖片的關注。可以肯定,這種關注還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太多的話題可以聊了!比如這張照片由多方科學家聯合拍攝,用時九年,連洗照片都用了兩年!以後女票拍完照P個十分鐘,大家一定要理解,根本不算長啊……

  全球八個天文臺聯合拍攝

  比如這是人類第一次直接證明瞭黑洞的存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發佈一百多年,終於有實際證據證明,愛因斯坦老爺爺是對的!

  比如,我們第一次知道了黑洞長什麼樣。

  人類仰望星空的渴望,被這張圖片徹底勾了起來!作爲科學領域最神祕、最令人嚮往的存在,黑洞,終於被揭開了神祕的面紗。

  霍金曾說,只要能理解黑洞以及它們如何挑戰時空的本質,我們就會更接近解開宇宙的奧祕。

  光線被黑洞扭曲的動畫

  關於黑洞,相關的科學理論非常複雜,作爲文科生的在下當然是有看沒有懂。但基本的設定還是明白的:“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逃脫的天體”。質量巨大,有着巨大的引力,使得內部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

  換句話說,吞噬一切,連光都不放過!

  黑洞、白洞、蟲洞關係假想圖

  不妨再引申一下,與黑洞相對應,白洞是排斥一切,放出一切,而黑洞與白洞空間的連接處,就是蟲洞,沒錯就是科幻裏做空間跳躍的那個!

  《星際穿越》劇照

  作爲電影發燒友,在此必須跳出來自誇一句,爲什麼大家對於黑洞及相關科學理論有這樣的認知?絕對得益於科幻類的影視文學作品!

  從科幻的誕生之日起,作爲科學在藝術領域的產物,就一直與最尖端的科學理論有着不解之緣。

  黑洞假想動畫

  而從愛因斯坦到霍金,都把黑洞作爲類似宇宙起源的存在,這樣牛X的存在,那必須給拍成電影啊!

  於是幾十年來,從60年代末的科幻高峯,到現在的大片橫行,黑洞永遠是電影裏最令人興奮的關鍵存在。但是,在我們根本不知道黑洞長什麼樣的時代,電影裏到底如何表現黑洞?

  在我們終於一窺黑洞真容的時候,回看這些對於黑洞的假想,其中的每一個,都是滿滿的人類對未知的渴望與探索。這樣的情懷,必須紀念一下!

  接下來這個片單,我們一起梳理一下那些電影裏最值得記住的黑洞形象,如果你有興趣,不妨找來電影親自一探究竟哦~

  1

  最逼真的黑洞

  《星際穿越》(2014)

  Interstellar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星際穿越》確實有着近乎完美的科學設定,其中的很多理論成爲業界相互追捧的真理。科幻片拍到這個程度,再度跪拜諾蘭大神!

  而這個黑洞和實際拍攝的差別,只是電影中的黑洞邊緣有極強的光散射,而實際拍攝並沒有這麼好的感光環境。另外,M87星系黑洞的多普勒頻移使其有一側顯得更加明亮。(別問我什麼意思)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表示:“《星際穿越》是第一部準確描述黑洞的好萊塢影片,完全符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方程式。”

  作爲電影的科學顧問,索恩這麼說好像有點自賣自誇的嫌疑。畢竟,電影裏的黑洞就是他和視效總監一起設計的,還發表了相關論文呢!

  索恩的黑洞假想模型

  但看完電影,發現索恩的自誇底氣十足!畢竟《星際穿越》爲了設計黑洞,花費了30名研究人員將近一年的時間,數千臺計算機聯網進行精確模擬,成果確實令人瞠目。

  看過電影你會知道,黑洞在整個故事裏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馬修·奧康納飾演的宇航員,正是被黑洞吞噬之後,進入了神奇的五維空間,開始了片中的最大逆轉。

  《星際穿越》裏的卡岡圖雅黑洞相當於太陽的1億倍(此次拍攝的M87星系黑洞爲65億倍哦),圍繞黑洞的光環十分耀眼和白亮,在渺小的飛船舷窗襯託下,顯得蔚爲壯觀和美麗動人!

  說這是完成度最高的黑洞,沒異議吧?

  2

  最震撼的黑洞

  《星際迷航》(2009)

  Star Trek

  導演:J·J·艾布拉姆斯

  作爲一部明顯的軟科幻,自然不用指望《星際迷航》有多少科學依據,但是視效確實太牛了,黑洞吞噬星球的一幕,相當震撼!

  影片中爲了阻止一顆超新星爆發對銀河系的威脅,用飛船把一種“紅物質“投入了爆炸的超新星中,創造了一個黑洞。

  無盡的黑洞,讓擁有數十億人口的瓦肯星迅速向奇點坍塌,青年史波克眼睜睜目睹母親在自己面前被吞噬,絕對的名場面,謝耳朵會哭出聲的!

  片中飛船被吸入黑洞

  3

  最早出現的黑洞

  《黑洞》(1979)

  The Black Hole

  導演:蓋瑞·尼爾森

  科幻片《黑洞》應當算是展示黑洞的先驅。

  影片講述了一位瘋狂科學家,帶領一艘太空船探祕黑洞的冒險經歷,雖然觀衆評價並不高,但在這部電影裏,最早把黑洞作爲電影主要表現的內容,並首次在電影裏呈現了黑洞。

  雖然是40年前的電影,與此次的真實黑洞照片比起來也頗多差別,但相對於時代確實是超前的。

  4

  最不走心的黑洞

  《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

  Solo: A Star Wars Story

  導演:朗·霍華德

  影片中的情節是,索羅的走私船必須掠過“無底洞”黑洞團的邊緣,結果穿越了一整個黑洞羣。

  從截圖能看出,這裏的黑洞被想象成巨大旋渦,透着猩紅色的光。這個……跟黑洞其實一點也不像,就是視覺上還不錯。但一個評價不高的無腦大片,還能指望啥?

  其實,這裏的黑洞也就是借用了一個噱頭,毫無科學依據。類似的大片還有2018年的《復聯3》,滅霸隨手捏了一個黑洞出來……隨手……

  就當看着玩吧,不知道半個月後能不能看到咱滅霸哥重施絕技。

  《復仇者聯盟3》劇照

  5

  最驚悚的黑洞

  《黑洞表面》(1997)

  Event Horizon

  導演:保羅·安德森

  1997年,《生化危機》導演保羅·安德森也執導過一部名爲《黑洞表面》的科幻片,但實質上是一部血漿驚悚片,充斥着大量的血腥、暴力、噁心的鏡頭,試映之後的市場版被迫剪掉了20分鐘。

  《黑洞表面》中所表現的黑洞結合了此前科學家的黑洞噴流理論,這張假想圖在當時應該算是相當到位了。

  黑洞在這部電影裏有着神奇的力量:不能吞噬人類實質上的肉體,只能吞噬人的精神中痛苦的一面,呈現出“人與黑洞”鬥爭狀態。嗯,僞科幻本質已經暴露無遺了。

  6

  最卡哇伊的黑洞

  《天才眼鏡狗》(2014)

  Mr. Peabody & Sherman

  導演:羅伯·明可夫

  《天才眼鏡狗》塑造了哈佛畢業、無所不能的“狗傲天”,開發新能源、解決了地緣爭端、創業走上狗生巔峯,甚至還帶孤兒舍曼穿梭時空。

  沒錯,時空穿越問題就這麼解決了!

  在影片中,黑洞的形象有點像互聯網數據流的具象化,以藍色的光感和條帶呈現,有幾分《攻殼機動隊》裏神經網絡的感覺。

  《攻殼機動隊》TV版劇照

  其實通過梳理這些“贗品”黑洞你會發現,除了諾蘭大大和保羅·安德森的算是“A貨”,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主創們胡來的,基本上是怎麼好看怎麼來。

  他們採用的黑洞意象,主要集中在黑洞吞噬一切的設定,顯然這很能刺激他們的創作靈感。

  但也就是這些不靠譜的設計,讓一代又一代或許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影迷,知道了黑洞和蟲洞,還知道了弦理論、平行宇宙、暗物質……

  把平行宇宙玩出花的《源代碼》

  也就是這些不靠譜的設計,預言了無數新科技的誕生,三維投影、外骨骼裝置、無人機……

  《明日邊緣》的外骨骼裝置

  人類的進步,一直都來源於仰望星空的衝動。曾經,人類把星星畫在巖壁上;現在,人們把天空鎖定在銀幕中。

  科幻或許是荒誕的,但想象,永遠是珍貴的。正是這些看起來荒誕的想象,催生出永無止境的未來。

  那些人類想象黑洞的日子,是黑洞最美的時代;而當我們對黑洞越來越接近,我們必將擁有更加遙遠的想象對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