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隨着校園貸事件的愈演愈烈,很多大學生們陷入了無力還債的局面,甚至因此而發生了許多的慘劇。而這一切的源頭其實還是與大學生自己的行爲有關,沒有工作的大學生們卻過度消費,最終爲自己招致禍端。不過,校園貸的代理人更是十惡不赦,他們爲了一己之私,將他人玩弄於手掌,理應受到世人的譴責。

  其實,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也有很多不靠譜的借貸業務,比如高利貸便是其中之一。而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很多可以爲官之人,也曾經捲入到了高利貸之中,並因此而欠下了大筆債務。

  在鹹豐年間,有一個叫杜鳳治的考生,此人是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杜鳳治雖然苦讀多年,也認真考試,但是他的能力實在不夠突出,因此屢試不第。此時的杜鳳治心灰意冷,開始重新謀劃人生,於是他便參加了6年一次的大挑。但是,他卻只被挑了二等,只能出任教職。

  杜鳳治認爲自己的才能,不能浪費在當一個教書先生上面,因此他心有不甘,本着一顆想要當知縣,從仕途上獲得美好未來的心,他開始走激進的道路了。雖然杜鳳治並不是很有錢,但是咬咬牙,他還是最終決定花錢買了一個候補知縣,然後留在京城靜候佳音。

  然而,買官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常年等待官職的空缺。而杜鳳治這一等就是10多年,到同治年間,終於傳出好消息,他被分配到廣東廣寧縣做知縣。

  杜鳳治聽了這個消息之後,自然是高興不已的。可是,他卻也遇到了一點的小麻煩。杜鳳治早年將錢都花在了買官上面,後來的歲月中,他收入很少,僅僅夠維持自己在京城的十多年生活。

  因此,等到他有機會擔任縣令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存款。但是,外出做官至少要有盤纏,杜鳳治沒有馬上出發,他在京城又呆了4個多月,爲自己籌集盤纏。

  有些精明的商人在這個地方看到了商機,於是衍生出了一條專門爲赴任官員借錢,收取利息的產業鏈。杜鳳治聽說了這個方法之後,十分高興,於是便向這些商人借了一大筆錢,支付了迎來送往的各項開支,這才走馬上任。

  然而,高利貸畢竟是坑人的,因此到了杜鳳治上任之時,還沒有拿到俸祿的他,已經連本帶利欠下1萬多兩銀子的鉅額債務,給他未來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