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至大連海上通道已成定局,這次兩會前實施方案己上報國務院,等待批覆。這項震驚世界.舉世矚目的跨海工程何時開工成爲國人關注的焦點。煙臺大連海上通道能否通過審批這已經沒懸念,早在2011年國務院批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已經明確要求:開展渤海海峽通道研究工作。國務院的批示標誌着煙大海上通道已納入國家戰略。

  煙大海上通道從1992年提起到現在已經二十餘年了,中國科學院和相關高等院校的工程技術人員一直在努力,做可行性研究,由已去世的中科院王夢恕院士牽頭,帶領團隊深入考察論證,2016年8月22日,中科院、山東科技廳、山東大學等單位抽調專家在煙臺召開渤海海峽通道關健技術高峯論壇,23名院士和專家、相關企業負責人150餘人參入研討,並深入煙臺長島羣島實地考察。

  建設陸海綜合交通樞紐。完善立體交通網絡,優化港口布局,推進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機場、港口、鐵路、公路等綜合交通體系無縫對接。加快建設大連新機場、長海機場擴建、太平灣港區、大窯灣三期和四期工程、大連灣綜合交通樞紐客運站、大連港國際郵輪中心、大連港莊河港區、長興島恆力石化(大連)煉化項目配套30萬噸級原油碼頭工程及液體散貨碼頭等。同時將推進旅順通用機場、登沙河通用機場、太平灣通用機場、莊河軍民合用通航機場建設,研究啓動普灣港區、大連貨運樞紐機場前期工作。

  安全性,這麼長的海底隧道,不出事則已,一出就是大事,而且戰爭,地震,火山,人爲等因素一但造成不可逆轉的損毀滲漏,整個隧道都面臨作廢的可能性,即便可控修復,投資也是巨大的。民用性,不否認連接兩岸的確運輸效率增加了,但成本擺在那,多少條高速回收成本多少年了依然在收費,這個隧道收費更不能便宜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