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不管生前還是死後都一樣重要,不能敷衍了事,草草對待。

  基於這樣的理念,古人在操辦死者的身後事的時候,都格外講究,從下葬到祭祀,都有很明確而完整的流程。

  漢人普遍流行的喪葬方式是土葬,人們會爲死者建好陵墓,將他放入其中。有錢的可以用金銀玉石做陪葬,窮人就放些貼身物件當念想。

  至於其他少數民族,則有自己獨特的喪葬習俗。譬如藏族除了土葬外,還很流行天葬,人死後不掩埋,而是放到制定的地方,讓禿鷲蒼鷹一類的鳥吞食。藏族人認爲,這樣可以讓靈魂不滅,繼續下一個輪迴。除了天葬之外,部分地區還流行水葬,將逝者漂於江河之中,讓魚獸吞食。

  要說最讓人覺得驚奇的,要數古代南方地區流行的崖葬。古人們在高聳的懸崖峭壁上鑿出洞穴,再楔上木樁,然後將棺木懸空放置,一半在懸崖洞穴中,一半嫁在木樁上,看起來格外驚險。

  在江西有一處懸棺遺址十分有名,它位於鷹潭市南郊的龍虎山上。龍虎山上有一處名爲仙水巖,此地山峯挺峭,下面是蜿蜒的溪水,風景比較獨特。

  遊船至此,人們可以擡頭看到崖壁上一百多個懸棺,它們一半嵌在石壁內,一半裸露在外,整體看去頗爲壯觀。

  令人驚異的是,這處懸崖石壁異常陡峭,常人藉助工具都很難攀爬,可古人卻能將百斤重的棺槨安置在這裏,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考古專家們曾艱難地下到藏棺處考察,發現這些棺木都是由整木所挖成的,比尋常的棺槨還要重很多,加上棺內死者和陪葬品,一個就有數百斤,在陸地上擡都費勁的很。

  爲了弄清古人是如何將懸棺安置於崖壁上這個問題,專家們走訪了當地很多鄉村人家,但由於年代久遠,這些當地人對內情也不是很清楚,只能從傳說故事裏尋些線索。

  後來,當地旅遊集團懸賞30萬尋求答案,引得人們衆說紛紜。如今比較可信的說法有兩種,一是用懸吊的方法,利用類似簡易輪滑裝置,將棺木從崖頂下放到懸崖半央安置。

  還有一種說法是,古時候河流水位要比現在高得多,那時候放置懸棺的位置對他們來說並不高。但經過千年的時間推移,河流水位大幅下降,到我們現在來看,這些懸棺就“高高在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