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電影的頻率約莫是一週一部,一個人週末看場電影已變成常態,十分享受。

會對《牠》產生興趣,是電影上映後,發現社羣討論度高,有些文章拿了美劇《怪奇物語》來描述《牠》的風格,近年極少看美劇的我,最近迷的便是《怪奇物語》,忍不住想進電影院一探究竟。

訂的場次是週六中午,帶著美味的早餐,坐在預先挑選好的座位上,開始一趟恐懼旅程。

先說,我對好萊塢式的恐怖片(有鬼的)向來無感,可能是歐美對鬼魂的定義和東方不太一樣的關係,雖然是惡靈,作祟卻都經常用附身、操縱的方式,當然也會直接以靈體現身,只是塑造出來的味道和亞洲鬼片的恐怖感,就差了那麼點。

而《牠》卻意外地讓我感到恐懼,之前看《安娜貝爾2》沒有被嚇到的都補足了XD

以下有雷慎入......

 

故事開始在雨天,陰暗的天空、空蕩的街道,在積水的道路上追著順水流航行的紙船,穿著黃色雨衣的小男孩喬治,在下水道洞口遇到了詭異的小丑,並遭小丑咬斷手,慘叫著被拖入下水道中...而就住在附近的老太太,聽到聲響,看了一下案發現場,地上一大灘明顯血跡,她卻若無其事,也沒報警,就這樣,喬治成了德利鎮的失蹤人口。

喬治的失蹤,在他的哥哥比爾心中烙下無法抹滅的傷痕,他始終想要找到弟弟,即使父母認為喬治已死。

接著劇情一一帶出其他的主要角色(驚喜的是,其中一個角色是飾演怪奇物語男主角的芬恩·伍法德),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與背景,但十分相似的是,他們的父母或長輩,都透露著扭曲、怪異的性格,一股壓得人喘不過氣的詭異負面情緒,蔓延在整個小鎮裡。

慢慢的,失蹤的孩子變多了,而主角們都看到了小丑,而小丑現身前的"序曲"反映了每個孩子心中的黑暗與陰影,牠就像是童年的夢魘實體化般,讓人恐懼,深怕某一刻噩夢就會成真。

但越恐懼小丑的力量就會越強大,你深信牠是真實的,牠的力量就能輕易的傷害你或是操控你...

比起對這一切怪事表現漠然的大人,主角們不僅發現了小丑現身的規律是27年,甚至還找到了牠的巢穴;相信弟弟喬治就是小丑手下犧牲者之一的比爾,更是第一個表示必須除掉牠...經歷了內部的衝突、恐懼於死亡與恐懼本身的掙扎,讓所有人決定幹掉小丑的主因是──他們的女神貝弗莉XD被小丑抓走!

看到這邊不禁很想問一下小丑,是否有點後悔做了這個輕率的舉動,哈哈。

每個人都戰勝了自身的恐懼,並讓小丑消失(感覺是進入沉睡之類的),也救回了貝弗莉,並發下血誓約定,要是小丑再度出現,他們要再度團結一起幹掉牠,為下一集埋下了伏筆。

 

希望在下一集當中可以解釋德利鎮中,大人們的"異常"何來?因為沒看過原著也沒看過以前的電影版本,對於每個大人都很怪這點耿耿於懷。

兒子失蹤卻一副堅決他已死的父親、對自己混帳兒子不好好管教還看不起他的警長、對自己女兒有邪念的變態父親、強迫孫子殺羊教育手法有點太偏激的爺爺、讓兒子喫一堆藥(安慰劑)洗腦他身體不好不想讓他離開媽媽的問題母親、兒子沒背好教義就冷漠以對的父親等等等......大人們如此奇怪代表的意義是什麼?而大人又為何不是小丑下手的對象呢?27年前的他們沒被小丑抓去漂浮,之後變成這樣是都被小丑洗腦了嗎?也很好奇主角們會變成怎樣的大人。

 

我滿喜歡導演安迪·馬希提的拍攝手法,每次小丑出場前的鋪陳都有恐懼的氛圍,明知道會有嚇人的場面卻還是會被嚇到,可能是喜歡他給予"想像"的空間,讓每個人的恐懼實現,下意識會帶入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狀況會多可怕的心情...

看了新聞才知道《母侵》這部片是他編導,忽然更期待他的下一部電影了!

補個小插曲,不知道其他人看電影時有沒有被這幕嚇到,畫面是從預告片擷取的...看起來沒啥異樣

it01  

但在電影院時,畫面帶到後面的那位圖書館管理員的臉是很詭異的笑臉,我一瞬間覺得是"鬼臉"......

一股寒意從腳底往上竄,大概是因為這樣導致這部片讓我特別的害怕吧XDD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