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NCAA是分級的。也就是D1,D2和D3。其中D1是NBA球星的搖籃,大部分都是體育生都拿獎學金,很多大學球星都會參選NBA。而二級聯盟和三級聯盟,水平就要差的多了。那麼,你在一級聯賽裡面場均20分,和在二級聯賽里場均20分,能一樣嗎?這就類似於在NBA場均20分,CBA場均20分,CUBA場均20分,還有在校隊場均20分。都是場均20分,含金量就大不相同了。

第二,羅德曼打的也不是NCAA,而是NAIA。全稱全國校際體育聯合會,而NCAA是全國大學體育協會。NAIA的門檻比NCAA要低不少,水平當然也更差。大約是介於NCAA二級聯賽和三級聯賽之間的水平。所以,我們就明白了。羅德曼的25.7分15.7板命中率63.7%,是沒有什麼含金量的。

第三,別說羅德曼了,小聯盟出來的球員,都不被重視。即使是納什。納什的聖克萊拉大學你可曾聽過?它屬於NCAA一個邊緣的小聯盟。所以納什在那裡打滿了大學四年,兩次當選西海岸賽區MVP,生涯助攻破校史記錄。最後NBA選秀,也只是首輪第15位。

第四,NBA選秀看重的是潛力,而不是即戰力。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人記得北卡四少,他們在NCAA總決賽里,擊敗伊利諾伊州立大學,一時風光無兩。而北卡四少裡面,名氣最大的是肖恩-梅,他也是球隊的核心。並且獲得了NCAA總決賽的MOP(請注意不是MVP)。但是,他在NBA選秀只排在第13位,落後於隊友馬爾文-威廉姆斯和費爾頓。這說明什麼?你技術成熟又怎樣?頂級球隊的頂級球員又怎樣?NBA看重的,是你的未來,也就是上限。上限低的球員,大學打的再好也不會被重視的。

第五,羅德曼的基本功不紮實。他高中畢業身高只有1米75,後來兩年里瘋長了25厘米,這才決定從事籃球。事實上,他真正接觸籃球,是19歲以後。在大學聯賽里呼風喚雨,只是靠著他超乎常人的體格而已,63.7%的命中率就能看出來他的得分都是籃下得分了,這個命中率類似於小喬丹。所以他們應該明白,羅德曼的得分,靠的都是籃下吃餅。而問題是,羅德曼的身高只有2米03而已。很多球隊都會懷疑,這個技術粗燥身材瘦弱的小夥子,他在NBA的籃下,能這樣得分嗎?

第六,羅德曼能在第二輪第27位被選中,還是需要一點運氣的。他參加了一個選秀前訓練營,並且獲得了最有價值球員的稱號。這個對他非常關鍵,也是因為這次訓練營,他才獲得了底特律活塞的注意。但是儘管如此,他的位置也很低,差一點就失去了進入NBA的機會。這足以說明,他的潛質並不被人看好。而羅德曼打球的方式,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時候NBA的經理們,可想不到他成為那樣一名球員。


丹尼斯.羅德曼,《灌籃高手》中櫻木花道的原型,其多變的造型和賽場上拼搏的精神被眾多球迷喜愛。可作為公牛王朝第二個三連勝的主要核心之一,他的選秀順位卻比我們相信中低的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

潛力的問題

NBA是個注重天賦、潛力的聯盟,我們經常會疑問為什麼像馬尚.布魯克斯、泰.勞森等仍有能力場均砍下10幾分的球員卻無人問津,問題就在於他們已經到達上限,強弱項分明,已無潛力可挖,很難作為球隊的建隊基礎,除非球隊有傷病情況,否則根本不會給其機會。同理,羅德曼的大學數據25.7,15.7籃板,看起來似乎很不錯,可這只是大學低級聯賽的數據,試想為什麼得到這樣數據的人要到25歲才參加選秀呢,難道球探都傻了嗎?答案不言而喻,數據中的水分,和羅德曼的潛力並不被人看好。

球風的問題

羅德曼的身高是201公分,大學期間他的位置就是大前鋒,作為一名內線選手,看起來他不夠高、不夠壯,球探們也不認為他的身體能夠在壯漢如林的NBA立足。至於63.7%的高命中率,更多是吃餅、或者籃下二次籃板獲得的,從羅德曼生涯的視頻來看,他的基本功、運球、投籃都很一般,最最重要的事,他並不具備籃下單打能力,也就說球探對其的定位是一個個子不高、運動能力強的角色球員,要知道每個選秀位靠前的那個不是在頂級大學聯賽大殺四方、天賦異稟、萬中挑一的「武曲星」,所以羅德曼當時的選秀順位是符合他當時的表現。

誠然之後的羅德曼厚積薄發,不僅幫助公牛完成了三連冠,也2次當選聯盟最佳防守球員,連續獲得7次籃板王,讓自己獲得一個成功的職業生涯。成功離不開羅德曼的勤奮和高球商,當認識到沒有一招鮮是無法立足NBA時,羅德曼將身心都投入到防守和搶籃板中,特別是在活塞這樣的超級防守強隊中練級,他的防守等級迅速增加。自加入公牛隊後,喬丹強大的進攻力,更加讓其無需分擔進攻壓力,只要用心做好防守就行。

羅德曼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不管做什麼,只要勤奮、專心,一定有有所斬獲。雖然,羅德曼也做了很多乖張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他的喜愛。


謝邀!

首先,大學時期的數據對於NBA參考價值一般。這裡舉例羅斯和布魯克斯,羅斯當年在大學場均得分不足15分,而布魯克斯在大學時期場均18分,但是結果是羅斯當選狀元、NBA最年輕的MVP,而布魯克斯險些成了落選新秀。接下來,我們談談羅德曼的故事。

1.羅德曼的大學聯賽不是NCAA

NCAA是最強的大學聯賽,而羅德曼打的是NCIA,也就是NCAA的次級聯賽。這麼一說,大家就明白了,原來羅德曼的大學數據與別人不一樣,相比羅德曼,戴維斯NCAA時期場均能夠貢獻13.7分、12.3個籃板以及4.8次封蓋,命中率也是62+%。所以,羅德曼打次級聯賽被看輕很正常。

2.羅德曼年齡偏大

曾經有過選秀時候隱瞞真實年齡的現象被爆出,可見年齡和潛力也是球隊看中的一個方面。羅德曼當時沒有隱瞞年齡,他參加選秀的時候已經25歲高齡,所以一般球隊會認為他無潛力可挖,因此選秀順位靠後。

3.羅德曼是個刺頭兒

大家都知道當年連波波維奇都沒能降服的刺頭,最終被喬丹和禪師解救出來,成為一代名將。

以上三點就是當年羅德曼為何落到二輪的原因。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關注薄荷貓籃球世界。

感謝邀請,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點

丹尼斯-羅德曼 (實際順位:27) 波士頓凱爾特人(實際選擇:倫-拜亞斯)

  職業生涯出賽911場 場均貢獻7.3分13.1個籃板0.7次搶斷

  在86屆的所有新秀中,「大蟲」羅德曼以其職業生涯所取得成就和最終歷史地位而論,完全可以排到第一。七個籃板王頭銜、兩座最佳防守球員獎盃、八次最佳防守陣容、五枚總冠軍戒指,充分體現了羅德曼的價值。那麼為什麼順位會低呢?

第一:羅德曼所在的大學聯賽,不是我們通常說的那個大學聯賽,大蟲那個的大學籃球比賽聯盟是次級聯盟,跟NCAA比差了遠了去了,所以那個得分沒有任何意義,同時羅德曼缺乏的是自主進攻能力的,基本功也不是特別紮實,所以自然很難進球探的法眼!

第二:其實他的順位也不是特別的低,畢竟也是首輪球員的,只是那個時候的選修規則不一樣才誤以為是二輪秀!


首先,美國的NCAA大學籃球聯賽是分級的,大家通常說的是一級聯盟,而一些小學校出來的球星,例如開拓者雙槍利拉德和CJ,都是來自於二級聯盟的。因此,不在一個級別上,競爭和對抗的強度就不一樣,數據也沒法直接比較。

其次,選秀看中的不全是NCAA的數據,因為數據會受到隊內天賦是否不足,個人集中了大量球權等各種各樣的情況,容易得到選秀高順位青睞的,都是那些看錶現能實打實看出潛力的年輕人,比如唐斯,大一在肯塔基才10分左右的數據,但是他的表現就是能看出全能內線的苗子。

最終,NBA還是一個天賦高於即戰力的聯盟,有天賦就意味著有低合同培養的空間,意味著有機會得到高回報,而即戰力眼下的合同會比較高,但是由於上升空間小,所以不容易增值,反倒有傷病和狀態影響的淪為垃圾合同的可能。

最後說說羅德曼吧,沒看過他大學的比賽,很難完整的評價,但是從他活塞和公牛的生涯來看,他早期應該是打小前鋒的,但是沒有合格的控球自主進攻能力,籃子也欠佳,更多還是賣身體和拼勁,加上後來出現的恐怖的籃板意識,因此得不到高順位選秀也就不奇怪了


我來回答應該有一點點說服力,哈哈。首先,三流大學的數據不值一提。其次,開始系統接觸籃球的時間太晚,大一才算正式開始。幸虧有這個天賦,兩個姐姐都是學校校隊主力,家族遺傳天賦。雖然如此,必然導致基本功和經驗較弱,戰術意識也一般般。再次,參加選秀時已經25歲,基本沒有潛力可挖。最後,由於從小家庭原因,個性孤僻,行為怪異,各種麻煩不斷。球隊會非常注意這種現象,顧忌以後對球隊的影響以及打不出來自身價值。 雖然如此,可是活塞看中了他打球拚命的勁頭,畢竟羅德曼自己知道,這是他很難得的一個機會,如果不拚命,人生將就此黑暗墮落,正是因為這種拚命的球風符合當時活塞的整體球風,查克戴利認為雖然羅德曼經常惹麻煩,不過並沒有太過分惡劣的作為,還是有可能調教出來做一個輪換替補。其實也就是當時的活塞,換成其他球隊都不會選他。所以說運氣太重要了。誰也沒想到,投入戴利的懷抱後,羅德曼找到了依靠,賣命的為戴利打球,站穩了腳跟,才有了後面波折輝煌的歷程。


搞笑,一個次級聯賽的數據也好意思拿出來顯擺?有本事的都在打NCAA呢,說穿了他就是在低級比賽刷數據。一個CBA飲水機球員去Cuba刷出巨星級數據,CBA球隊會高順位選他嗎?


什麼都不扯,大蟲接觸籃球很晚,實際時間是大學一年級下學期!技術也很粗!當時有球探問他,他直接回答說我根本不喜歡打籃球,只是順道來混獎學金拿點錢而已!後來為什麼這麼輝煌,只能用中國的古語解釋:無心插柳柳成蔭!但也離不開他有一定的天賦和後期對籃球的專註力!


現在聯盟裡面那種大中鋒, 澤勒 普拉姆利什麼的,大學期間都是20+10 20+15的怪物, 很多大學的內線都是不足兩米的。遇到這種在nba又白又軟的長人,怎麼防?順位更多看的是體測數據什麼的看未來天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