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在蘇州上方動物園的斑鱉養殖池裏

  雄性斑鱉一直將頭埋在水中

  偶爾孤單地遊動

  昨天傳來的噩耗

  對於它

  對於斑鱉這一瀕危物種

  都是災難性的打擊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不幸離世

  斑鱉有2.7億年的歷史,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鱉曾廣泛分佈於中國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雲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區。

  昨天(4月13日)下午13:20,中國目前唯一一隻雌性斑鱉不幸死亡,根據科學研究推測,其年齡在90歲以上。而此前的正式採精和授精之前,專家團隊對兩隻斑鱉進行了理化指標和超聲波健康檢查,發現它們健康狀況良好。

  蘇州動物園副主任陳大慶表示,人工授精過程順利,沒有出現複雜情況。但悲傷的是,雖然經過24小時的搶救,雌性斑鱉沒有甦醒過來,且不幸死亡,專家團隊採集了卵巢組合,並保存在液氮中以便未來使用,課題組商定組建由國內外組建的屍檢團隊查明死因。

  蘇州動物園副主任陳大慶

  11年“婚姻”無子嗣

  6年自然繁育5次人工授精

  2008年,當湖南長沙的“斑鱉新娘”入水時,在場所有人都歡呼雀躍,這是全球已知的最後一隻雌性斑鱉了,只要她跟咱們蘇州的雄斑鱉生兒育女,那這個物種就有望存活下去。

  資料畫面

  而斑鱉夫妻在“結婚”當年就有過交配。雌鱉產下過100多枚卵,遺憾的是,沒有一個是受精卵。據蘇州動物園介紹,雌性斑鱉從長沙動物園來到蘇州動物園後,7年時間裏重了5公斤。

  之後六年的自然繁育,斑鱉夫婦都未能產下後代,2015年由項目首席科學家傑拉德領銜的斑鱉繁育小組成員齊聚蘇州動物園,爲斑鱉“夫婦”實施人工授精。

  遺憾的是,2015年7月6日,人工授精斑鱉兩窩卵無一受精。

  2015年10月19日,動物園爲斑鱉再試人工授精受挫,沒能取得足夠的精液,而不得不中止這次嘗試;

  2016年4月7日第三次給斑鱉“夫婦”實施人工授精,專家組在這次作業中使用了,此前沒有用過的微創技術,直接將雄性斑鱉的精液注入雌性斑鱉的輸卵管中,仍然不能爲這一極度瀕危物種“傳宗接代”。

  2017年5月,斑鱉聯合繁育工作組對斑鱉進行了第四次人工授精,仍然沒能迎來好消息。

  專家分析,雄性斑鱉精子質量不高,以及進行人工授精時,採集的精子未能輸入雌性斑鱉的輸卵管,是屢次失敗兩條主要的原因。此外,在對公斑鱉進行檢查時,還發現生殖器受到過損傷。

  蘇州人曾稱斑鱉爲“癩頭黿”

  蘇州教授爲拯救斑鱉多方奔走呼籲

  斑鱉雖然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爲斯氏鱉,但長期以來一直被誤認爲是黿或中華鱉,直到2002年後才被確認爲有效種。

  爲斑鱉正名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事。蘇州動物園爲支持蘇州科技學院生物系建設,曾贈送了兩隻俗稱“癩頭黿”的大黿標本。蘇州市科技學院生物系教授趙肯堂對其頭骨、背、腹甲等進行了細緻研究,發現這兩隻“癩頭黿”是斑鱉。

  經過多年研究,趙肯堂提出了大量證據,證明斑鱉是一個獨特的物種,他是中國爲斑鱉正名第一人。1992年起,趙肯堂多方奔走,爲拯救斑鱉殫精竭慮,他的呼籲引起了反響,蘇州市民從此把斑鱉看做國寶。然而,遺憾的是,趙肯堂2007年年初因病去世。

  2007年8月,400多歲雌性斑鱉“方方”在蘇州西園寺圓寂,當時中國可證實的活體雄性和雌性斑鱉就各剩下一隻,分別在蘇州動物園和長沙動物園。

  斑鱉“方方”雕像

  -----

  -----

  目前

  蘇州動物園的這隻雄性斑鱉

  也是我國唯一的一隻斑鱉

  是解放前在蘇州本地被發現的

  據推測這隻斑鱉的年齡在100歲左右

  而全球斑鱉也僅剩三隻

  另外兩隻在越南,性別不詳

  本文原創,素材來源:記者 李秋月、看蘇州APP

  編輯:傳真暖心哥

  更多最新內容,敬請關注18:20分直播的《社會傳真》

  校審:zhu、do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