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上千年的歷史當中,老祖宗們留下了不少規矩,其中一個就是清明節的時候上墳,這必定是一種十分隆重的儀式。所以,無論是家鄉多遠,都要回來給自己的祖宗上墳。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清明節就是爲了祭祀祖宗的,這時一定要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既然是祭祀祖宗的,那麼就免不了磕頭。磕頭是我國一種非常崇高的禮儀,也是一門十分深的學問。在不同的場合,磕頭的方法也不一樣。那麼大家知不知道清明節上墳磕頭的規矩呢?

  磕頭原本是用來表示“屈服”,是原始社會的一種行爲方式。因爲一些原因,後來上升爲文化需要。封建社會的磕頭意味着對國軍的認同與尊重,如果再這樣的王朝,建軍不敗的話,難免是要被砍頭的。民間,人們一樣需要在廟堂磕頭。

  到了現在,人們之間不需要用磕頭來表達禮儀,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場合,還是需要用磕頭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尊重。尤其是像清明節這樣重要的日子,上墳的過程中,磕頭顯得尤爲重要。然而,清明節上墳時磕頭和其他場合是不一樣的,不能隨便一磕就完事了,那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不尊重,更是對自己祖先的不尊重。

  在這種場合下,老祖宗曾經定下了3種規矩。第一種:“一跪一叩”,然後重複三遍。意思就是合掌而跪,繼而向後退半步,這樣的動作重複三次。第二種:“三跪九叩”。這個和前者差不多,只不過是一需要三叩。第三種:重複三次“三跪三叩”,中間過程中不必起立。清明節上墳,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清明節上墳的時候一般都是比較簡單的。大家對老祖宗定下的規矩逐漸簡化,通常使用一拜三叩,跪一次磕三次頭就罷了。大家都認爲只要心意到了就可以,沒必要像以前那樣繁瑣。當然,也有不少地方現在用鞠躬來取代磕頭,怎麼看都像少了一點傳統的味道。

  小編認爲,這種節日我們還是按照祖先的要求,按照傳統文化的要求辦事好了。老祖宗們留下的規矩,每一代後人都應該銘記於心,要不然,真正到了需要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

  希望小編的這次簡單介紹,能夠幫你瞭解我國的一些傳統習俗。磕頭的確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其中的規矩我們也得了解。如果上墳的時候不知道該幹什麼,就會顯得特別沒有修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