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水稻高產增效,夯實秋熟生產基礎——2010年句容市春夏播作物生產技術意見水稻是秋熟作物的主體,也是我市糧食生產保供增收的重中之重。2010年我市要繼續強化和廣泛開展水稻高產增效創建活動,充分挖掘稻田綜合生產能力,促進水稻生產高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全市糧食安全。一、指導思想與目標(一)指導思想 今年全市秋熟生產以「糧食安全」為主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高產增效創建為抓手,以產業化發展為導向,堅持穩定面積、主攻單產、優質栽培、高產增效的工作思路,推廣一批優質高產品種,普及超高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促進全市水稻生產產業化跨越發展。(二)總體目標圍繞水稻生產「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方針,主推主流品種和主體技術,積極開展水稻高產增效創建示範競賽,種足水稻面積45萬畝、總產25萬噸以上;發展玉米、薯類等旱糧面積10萬畝左右;全市秋糧面積55萬畝、糧食總產30萬噸以上。優化水稻生產的區域佈局、品種佈局和技術佈局,主推優質高產多抗的優質良種,優質化率達90%以上;主推水稻超高產精確定量栽培、機插秧高產栽培、輕型高效栽培、秸稈全量還田技術和病蟲草綜合防除技術,創建一批畝產800公斤的攻關田、750公斤的百畝方、700公斤的千畝展示片和650公斤的萬畝示範區;大力推廣高效立體種植新型模式和配套生產技術,促進全市秋熟生產和整體水平的顯著提高。二、主要技術路線推廣超高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實行「精苗穩前、控櫱攻中、大穗強後」的栽培策略,堅持走足穗、大穗、主攻高粒重的高產栽培路子是實現水稻大面積生產優質高產增效目標的主要技術路線。(一)主推超高產優質品種今年水稻全面推廣鎮稻系列、南粳系列等國標3級米以上的多抗優質良種,鎮稻10號、南粳44等為主推品種,積極示範水稻新品種武運粳23號、鎮稻11號、武運粳19號、南粳45等;棉花以中熟抗蟲雜交棉蘇雜3號為主;玉米以高產穩產的蘇玉20為主;其他春夏播農作物品種仍選用高產、優質良種為主,努力提高作物品種種子質量,良種覆蓋率達100%。(二)推廣超高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近年我市推廣超級稻超高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成效顯著。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是在葉齡模式和羣體質量栽培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熟的栽培技術體系,其核心是精確定量土壤質量指標、品種選用、壯秧培育、基本苗、生育進程與季節優化同步、肥料施用、水分運籌、病蟲草防治等。該技術作為我市水稻主推技術的主體,應確保覆蓋率達60%以上。為此,各地要緊密結合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結合本區域的生態特點,加快水稻超高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示範推廣與普及化,提高我市水稻生產技術措施的科學化、標準化、指標化和定量化,促進我市水稻生產由定性化或半定量化加快向精確定量化轉變,以迅速推動我市水稻生產技術水平躍上新的臺階。(三)推廣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近年來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匱乏,水稻機插秧以其省工省力、高產穩產、機械化程度高、作業效率高等優勢在鄰近縣市生產上得到快速推廣應用。我市雖多點示範推進但進展不快,今年應進一步加大推廣應用力度。水稻機插秧技術是以高速插秧機為載體,實行小苗移栽,秧大田比可達1∶100,秧苗播種密度大,肥水利用率高,可以節省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省肥、省葯、節水;插秧機操作靈活,作業效率高,手扶式插秧機每小時可插2~3畝,乘坐式插秧機每小時可插5~7畝;機插秧育秧播種期比常規中大苗移栽稻遲,可以避開秧田灰飛蝨遷飛高峯期,減輕了水稻條紋葉枯病的危害,高產穩產性好。實踐證明,水稻機插秧可以實現標準化、規模化乃至商品化、專業化生產,實現水稻高產穩產。因此,水稻機插秧技術應用已成為水稻栽培技術的發展方向。水稻機插技術雖是一項高產栽培技術,但機插壯秧培育和機插操作技術等環節仍有一些尚需完善的地方,各地要研究適應本生態區域的機插秧配套技術體系,加強農藝與農機配套關鍵技術的研究,在育適齡壯秧、大田耕整防深栽、適當縮小株距,在確保足夠的基本苗和爭早發方面,進一步完善機插秧配套栽培技術。全市今年機插秧面積要確保5萬畝以上。(四)推廣麥(油)秸稈全量還田技術實施麥(油)秸稈全量還田既能培肥地力、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又能達到禁燒的環保效果,具有很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因此,各地要在三麥、油菜收穫騰茬前,加強禁燒秸稈的宣傳,搞好秸稈還田的百畝方、千畝片的綜合示範,進一步擴大應用三麥、油菜秸稈還田面積,力爭秸稈全量還田突破25萬畝、半量或留高茬還田達5萬畝,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五)推廣水稻病蟲草綜合防控技術對危害水稻生產的重大病蟲害要制定綜合防治預案,適時組織實施稻飛蝨、水稻條紋葉枯病、水稻縱卷葉蟲、穗頸稻瘟病、草害等病蟲害的防治行動。加強栽培措施防控與藥劑防治的配合協調,降低水稻生產成本、減輕環境污染,提高水稻生產效益。(六)推廣高效稻作生態技術近幾年,我市大力推廣稻田種養多種新模式,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全市繼續推廣稻蔬高效複合種植模式,探索新型稻田種養模式,開發稻鴨共作等生態種養結合技術,形成無公害、綠色和優質稻米生產技術體系。三、主要工作措施與要求(一)強化秋熟作物惠農政策的落實在水稻、玉米、棉花的良種補貼政策的落實上,各地要進一步發揮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推廣補貼政策落實的驅動效應,促進優質水稻主推品種、主推技術的普及和產業化發展。強化監管工作,完善補貼的各項工作程序,把惠農政策落實到位,讓領導滿意、羣眾放心、農民高興。(二)強化水稻高產增效萬畝片的創建今年是我市普及水稻高產增效創建活動年的第二年,全面落實和完成省下達給我市的3個萬畝片的創建和3個水稻機插育供秧示範點建設。各地要按照省部級示範區創建的基本要求,組建好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高標準落實好創建點實施方案,開展「一推廣四普及」和「五有五統一」專業化服務,確保各創建點符合省級競賽要求。在高產增效創建點的建設時,各地要支持水稻機插秧合作社、農技(農機)服務站、基層村組等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商品化育供秧示範。積極舉辦商品化育供秧培訓及專家諮詢活動,及早抓好落實,制定商品化育秧及高產栽培技術規範,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機插秧商品化育供現場觀摩、交流、培訓等活動。水稻高產增效示範方的創建活動涉及到種子、植保、土肥、作栽、農機等多部門。因此,要加強部門合作,協同作戰,合力推進,結合科技入戶工程、標準化基本農田建設工程等項目,廣泛開展技術培訓與指導工作,達到萬畝示範有技術專家、千畝展示有技術骨幹、百畝攻關有技術標兵。(三)強化主推品種與主推技術的培訓要圍繞我市春夏播品種佈局,圍繞超高產精確定量栽培、水稻機插高產栽培、麥(油)秸稈全量還田、病蟲草綜合防控四大主推技術,各地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與推廣計劃,全方位、分層次、大範圍地組織培訓班、現場會、專家諮詢等活動,通過印發明白紙、舉辦電視講座等多種形式,使鎮農技人員、重點村農技人員及種糧大戶得到普遍培訓。各地要繼續控減直播稻面積。要按照蘇農業[2010]1 號《關於進一步加強直播稻壓減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宣傳推廣機插稻、旱育稀植等高產稻作技術,並做好對堅持應用直播稻農戶的技術指導工作,力爭將全市直播稻面積控制在10萬畝左右,在上年的基礎上再壓減2萬畝。(四)強化水稻生產動態控制一是應密切關注水稻生產動態,加強苗情觀察點建設,及時瞭解苗情,提出階段性技術指導意見,增強技術指導的針對性、時效性和科學性。在育秧期、分櫱期、穗分化期和成熟期等關鍵時期,要深入田頭,深入農戶,現場指導、田頭培訓,及時落實關鍵技術。二是應密切關注氣象動態,及時瞭解災情,發布應急預案措施,做好減災防災、抗災救災工作。各地認真做好水稻苗情、水情、重大病蟲害的準確測報,制定預案,做到遇災時從容應對措施不慌亂,確保糧食安全生產。(五)全面推進特經特糧的產業化開發實踐證明,高效開發功能性特經特糧、規模化生產是深化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種植業的亮點,也是提高土地生產力和農民致富達小康的又一途徑。我市旱雜糧規模化、產業化程度相對較低,部分不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多級翻水稻田,要想方設法,主動調減,進行水改旱,擴大旱雜糧種植規模,加大產業化開發的力度,相對集中連片建設好採青高效旱糧示範方、功能性薯類高效示範方等;各地要加快旱雜糧加工企業建設,加強旱雜糧產品的品牌建設,抓好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營銷協會,推進農產品服務體系建設。 (本期由句容市農技推廣中心作栽站供稿)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