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大師還很遠,只是給自己一個交待。以往的疑問,自問自答,作個小結。

 禪是什麼  

京都西芳寺(苔寺)石組,什麼東西啊!

高中時,開始聽到「道」這件事。問老師:「什麼是道?」老師回答說:「道無所不在!」我不解其意。

這幾年來,經常往返京都,也開始接觸與「禪」有關的事物。禪寺、禪師、禪園、禪意、禪機,只要參訪寺院或庭園,或讀到有關這方面的書,就會接觸到「禪」什麼的。

禪寺,禪宗之寺;禪師,修禪的師父;禪園,有禪意的庭園;禪機,禪師說出的,我們凡人不解的,都叫禪機。

無論如何,轉來轉去,唯一且最重要的黑箱就是「禪」這個字,總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於是以上這些名詞也就跟著成了難解之詞。只要與佛寺有關的神秘事物,都把它歸為「禪」吧!

困擾我一段時間,不解又要經常相見。就像看英文文章,常看到一個關鍵字,但是字典就是找不到這個字。

契機開始於醍醐寺三寶院。

醍醐寺三寶院是豐臣秀吉修建的書院造庭園。不知是何原因,不允許觀光客拍照,而且派人嚴加把守。這樣我剛好可以暫時放下相機,好好享受當下庭園美景。

參訪當時,小雨,庭園人少,樹梢簿霧飄渺,我想到「空山靈雨」。

正當我享受這份寧靜時,來了一群人,人多總是會吵,但不久就走了,庭園再度平靜。接著再有一群人來,然後走了,庭園再度恢復平靜。然後經過一小段平靜後,我突然覺得心情非常好,身體也活力了起來,是一種從來沒有過、愉悅、清明的感覺。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以為是專心看庭園的結果,後來我才明白,我也可能是專心在等待「吵鬧聲」。但無論是專心看庭園,還是專心等待吵鬧聲,都是「專心」。而這專心讓我得到心靈及身體上的愉悅。

醍醐寺三寶院讓我對打坐這件事開始有興趣,但經過一段不短的時間後,我才開始研究這件事。

打坐是冥想的一種方法,目的是排除雜念,讓心境達於清明。起初,我靜下心來打坐時,雖然身體平靜了,但心中雜念不斷湧出。一下是一些不愉快的事,一下又是一些幻想,一下又想起有趣的事,心思很快就陷入混亂。冥想打坐學的就是如何排除雜念。

排除雜念對生活也很有幫助。夜晚睡覺時若思緒萬端,一定是睡不著的。我經常用排除雜念的方法,讓自己入睡,還很有效。

經常覺得,專心想一件事,對排除雜念很有幫助。「專心」、「去雜念」這件事,就跟庭園結合起來了。雖然,有些庭園是用來跨耀主人的權勢,有些純粹自娛,但是還是有很多庭園(尤其是禪寺中的枯山水庭園),可以幫助我們「專心」、「去雜念」。

總覺得材料很多了,但是就差臨門一腳。終於有一天聽到了法鼓山農禪寺聖嚴法師的說法。

聖嚴法師:「修禪就是修定。」一句話說出了我心中的那些材料。

(以下這段是我自己的想法)在排除雜念的過程中,目標是那個要專心的對象,那些「雜念」漸漸變得不重要。最後,我可以跳脫「雜念」,用更高的角度看它們,不再受影響,這樣心境不就「定」了,不就清明了嗎?這種心境,不就是修禪的目的嗎?

我想,印度古僧最初應該沒有把禪當作一門學問,而是當作一們有益身心的修練吧!就像現在的健走、慢跑一樣吧!不過後來可能為了行銷或其他原因,最後成了一門哲學。

我看的冥想的書,以及聽到的,都鼓勵人不用限制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作冥想,一樣都有效果。

其實最初是東福寺的東司開始讓我了解,什麼叫做「無所不在」。東司就是厠所。吃飯專心吃,挑水砍柴專心挑水砍柴,上厠所就專心上厠所。摒除其他念頭,專心做當下之事。吃飯可以修禪,挑水砍柴可以修禪,上厠所自然也可以修禪,所以說禪無所不在。

 禪是什麼  

京都東福寺東司。上厠所也可以修練!.

 這讓我回頭想到高中老師所謂「道無所不在」。生活中有些東西是無所不在的,那就是科學(尤其是物理化學)。所有東西都是科學可以解釋的,不能解釋的,(應該)只是因為人的能力還不到,而不是科學不能解釋。這樣說來,老師所說的「道」不就豁然而解嗎?「道」是事物運行的原則(科學就是其一),而道無所不在。

寫到這裏,又想到,為何禪宗要求的是內省,告訴大家西方極樂世界就在我們心中。

宗教信仰這件事最難的是什麼?「信」這件事吧!所謂信、行、果。只要相信,就會行動,最後就會有效果。

淨土宗講求的是唸佛。時時唸佛,死時阿彌陀如來就會來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相信了,你唸佛了,死時你會不會到西方極樂世界?會!你認為會,你就會,即使你的軀體仍然留在人間。

 禪是什麼  

京都宇治平等院,最近接人間的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只要你修禪修到那種心境,那種世間紛擾都不能亂你心的心境時,你不就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了嗎?所以唸佛求佛是一條路,修禪求己也是一種條路。

有關禪宗,另外一個有趣的是所謂的禪門公案。

公案是禪宗一門重要的修禪方法。我其實不太喜歡這種故弄玄虛的故事,沒那麼難的事,被搞得這麼難。很像去看藝術電影,最後發現導演只是在愚弄你而已。那個答案可能像棉花一樣,最後經不起考驗。可是,偏偏,因為這樣,成了禪宗最佳宣傳的利器。愈難解,愈玄虛,就令人愈有興趣。最初我可能也是這樣被吸引進「禪」的世界。

後來想到了可能可以解釋公案的說法,當然只是對我自己解釋。

以前唸書時,在沒有時間限制及考試壓力下,常會思考一些困難的數學題。有些想了數天才解得出來,接下來總會高興個好幾天。這其中包括了數天的「專心」,和接下來的「高興」。這個跟打坐的專心及之後清明愉悅的心境,有沒有很像?思考公案是不是像解數學題?也許答案簡單,但重要的是思考時專心的過程,以及自己想出解答的愉悅。

文章最前面附的照片是京都有名的西芳寺(苔寺),位在半山腰指東庵旁的石組。這些石組代表什麼意思?說來其實不難,可惜我沒有經過公案般的思考過程,在第一次看到後沒有多久,就在網路上找到答案了。因為答案沒有很難找,所以雖然也是很高興,但是高興程度沒有像解出數學難題那樣。

所以我也開始學著人家不給答案。因為重點不在答案,而在「專心」思考的過程,其效果和打坐一樣。

這篇文章是我這個年紀對「禪」的認知的總結,是給我自己的答案,暫時的、階段性的答案,也許年歲再長,有更多經驗及思考,到時拿這篇再來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體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