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汽車行業還是其他行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都是自然的規律。新能源車型在2019年面臨着補貼退坡的壓力,技術瓶頸的壓力,能生存下來的企業才能稱之爲英雄。

  一、新能源企業銳減

  2013年,新能源註冊企業達到300個左右,但到了2018年年底,這個數字已經銳減到50多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總體來說是一個新興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技術,各方面都需要達到最佳的狀態才能獲得成功。

  二、國家補貼政策的調整

  在2018年,國家對於新能源車型補貼進行了一次調整,在那一次主要是清退騙補貼的新能源企業。

  但在2019年,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是動真格的。一些車型的補貼比原來減少50%左右。插電混動車型有可能不再享受補貼,消費者購買這種車型不能直接獲得當地城市的指標。

  三、新能源企業交付難

  新能源企業在製造汽車環節已經相當不容易,即使消費者願意相信並且掏腰包購買,交付問題成爲了重中之重。

  一些新能源汽車不能按時交付導致消費者對其信心下降。即使是在交付之後,售後問題也擺在企業面前。所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形容新能源企業更適合不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