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藍色小字 | 關注↑↑

我們是中科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與日本知名科普雜誌Newton版權合作的一本綜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下您的公眾號,

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

如今,大家都對環境,特別是空氣污染問題高度重視。那麼剛學會用火,且還特別愛在山洞裡生火的古人類怎麼辦?不擔心洞內煙霧中大量的有毒物質么?

基因突變使得我們的祖先對有害的煙霧不再那麼敏感

圖/ Bettmann/Getty Images

最近的一項發現表明,或許是基因突變使得我們的祖先對有害的煙霧不再那麼敏感,從而獲得了比尼安德特人(一個曾經存在,後滅絕的人種)更大的生存優勢。

研究人員在除了尼安德特人以外的人種中發現了一種變異的基因,這極有可能讓我們的祖先比他可憐的近親—— 尼安德特人,對因在洞穴中生火而產生的充滿毒素的煙霧不再那麼敏感。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探究團隊發現,芳烴受體基因在分解某些有毒物質的時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些有機物,如肉類或者木材,燃燒時會釋放一種名為出多環芳香烴的化合物。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就已發出聲明警告,多環芳香烴能導致基因突變,甚至引發癌症。而當我們燒烤時,就極有可能將該物質吸入體內。一旦多環芳香烴進入體內,就會刺激芳烴受體,進而產生一種能將多環芳香烴分解的酶。

但是,當我們吸入太多種有毒物質時,比如,我們的祖先生活在煙霧繚繞的山洞中,體內的酶就會加大力度不停地產生,而這些過量的酶反而會衍生出一些有毒的副產品。

Perdew教授及其團隊發現的基因突變正好能減緩這種酶的釋放,以便把中毒的風險降至最低。這意味著發生這種基因突變的古人類可能從此對煙霧的危害不再那麼敏感,可以更放心地使用火,也因此更具進化優勢。而尼安德特人,恰巧沒有這種突變,因此需要更多地面對由煙霧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等一系列問題。

略顯呆萌的尼安德特人 圖/ AFP/Getty Images

但同時,Perdew也強調,基因突變只是尼安德特人滅絕的一個影響因素,並不認為其是尼安德特人滅絕的根本原因(其滅絕原因至今唯有統一定論,偏向於氣候一說)。

現代人的祖先,直立人,在200萬年前的非洲,學會了使用火來保持溫暖或烤制食物。但同時,山洞裡生火也讓煙霧的問題更加嚴重。

研究人員比對了9個現代人、3個尼安德特人,以及1個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樣本,發現除了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都是我們祖先的近親),現代人的基因中都存在這樣的突變。

如果這一結論真的成立,它將是人類進化史上首例人類應對環境污染而產生的進化。

但是捏!9+3+1=13……這個樣本數量是不是稍微的少了一些啊……

英國約克大學的考古學家David Wright就對此次的研究成果持保留態度,認為現有的證據與這一理論並不匹配:「尼安德特人可是山洞生火愛好者,如果真是因為這個原因(缺乏適應煙霧環境的基因突變),他們早就應該死掉了啊……但實際上,和其他原始人類相比,尼安德特人活得還挺長的。」

而美國的環境毒理學家Emily Monosson也認為,雖然暴露在致病污染物中可以看成是一種對人類的選擇壓力(Selective Pressure,也稱進化壓力,改變進化方向,進行自然選擇),但是上述的結論只是針對一種化學物質的有力進化,而我們生活中接觸的煙霧裡,有害的物質實在是太多了。

對於這些質疑,Perdew表示:「我們確實是基因突變了,我們(活下來的)都變了,這一點毋庸置疑!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要變,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驗證重點。」

文章來源/The Guardian

回復「0」,獲取微信目錄

回復「訂閱」,了解雜誌訂閱方式

《科學世界》2016年第8期~大壩與生態~熱賣中!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