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說改造自然我覺得都算不上改造,不過就是改變了物質的形態。改變應該是類似創造基本粒子,參與世界規則的制定,否則我們存不存在又有什麼區別?


你的問題先入為主的把人類之所以存在設定為是具有目的的,且不談這個目的是否出自於那種類似宇宙的意識的存在所決定的,就單單說人類的存在具有目的性這個問題,你就潛在的把人類這個物種的地位無限拔高與其他生物徹底區分高低,表現出的自我潛意識裡的身為人類的神聖感。但我問一句,人類的存在真的存在意義嗎?如果有話,你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確切的說你是把「人類的存在是有意義的」作為前提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你堅信不疑的發自內心的覺得人類的存在是有意義的,但是你找不有力的證據,於是你便覺得是存在其他問題導致你的疑問的產生,卻不知你的前提根本就是錯誤的,錯誤的前提就會導致錯誤的問題,而錯誤的問題就會導致你去尋求錯誤的答案,你應該把人類的存在是否存在意義搞清楚,而不是自覺的把這個問題給拋棄掉,再來談這種做為前者的延伸的問題。


能,但不是現在。現在的人類只是低等智慧生命,離可以制定規則的最高等級生命還有相當的距離。人類的存在就是向最高等級發展。


首先提問者應舉例有哪個「存在」是實現了你所設定的創造基本粒子制定法則等的成果。

如果沒有,單純是「我覺得」,那沒什麼認真討論意義,我也覺得即便創造了粒子改變了法則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應該有更更更高的成就才算一個及格的文明,什麼是更更更高的成就?那是人類大腦無法理解的。


1、生物有很多種進化路線,而我們只是剛好是成為大腦進化,發展智力的物種。

因而並不是,我們為了改變什麼而被創造出來,而是因為環境改變了,才導致我們走上了今天的這種發展路線。

————

2、人只能利用規則,無法創造規則;或者說,一旦能創造規則,人就等於踏入了神的範疇。

那時候,人也就是自然不是人了,而是一種完全超脫於環境之外的物種。

而現在,即便我們科技再怎麼發達,其實也就只是生物鏈上的一環:少了我們,生態系統依舊能夠繼續運轉;我們離開自然,就等於選擇了死亡。


能對自己做出改變已經很難了,對世界做出改變的目的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到個體生命上,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 人要在一切現存的文化滋養中走向本源、真實,而不只是滿足於獲取平庸的知識,但也不能期望每個人成為富有真知灼見的思想家,人要在實踐中自我操練、自我學習和成長。人生有在外的意義,也有內在的意義。


過於感性,對宇宙來說改變和不改變都是不存在意義的,唯一存在的就是存在本身


個人觀點是:

人類作為物質世界的一份子,現在必須、未來也必然遵從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人類太過渺小,遠遠遠遠未達到能顛覆自然規律的高度,至多能在探知自然規律的道路上走遠一些,再遠一些,多了解一些,僅此而已。導致這種局限的,或許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人類個體極為有限的生命。所以,我們只能依靠語言文字對知識進行傳承,由一代代人前仆後繼,不斷努力繼承後尋求突破。試想若愛因斯坦能再活500年,在取得科學突破這個層面的造詣,豈不較年輕人從頭開始領悟其思想精髓後再登高望遠來得容易許多?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人類無盡的貪婪和慾望。現在世界的本質,是一個基於地緣政治的平衡穩態之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混沌結構。政治是把雙刃劍,一個良性的政治結構,可以在政體管轄內部達到均衡,但也為政體間的無間合作製造障礙。這種因不同政體而客觀存在的壁壘,為取得科學進步製造了諸多障礙。這裡你應該可以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多麼高瞻遠矚。這個理念在未來能否貫徹,很有可能直接決定了未來全人類在攀登科學高峰的道路上,能攀到多高、走到多遠。

三是人類五感所致的認知局限。自古以來,人們都相信眼見為實。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不容易接受,也不易去相信。但誰又能說「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視覺」這五種感官接收到的訊息,就一定100%囊括了自然界的一切?所以,自然規律的發現只是一個層面,推而廣之讓大眾接受,則又是另一個層面。另外科學上講求不可證偽,那麼是否存在「既不可證偽」、「又非絕對真理」的立論被廣泛引為基準呢?這些是否又會成為我們自身的思想枷鎖?

另外建議題主修訂一下問題描述,現在的問法是不完備的。

優化原則是老生常談的: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第一,提問中的「人類是否能對世界做出真正的改變」其實是一個設問,前提是該如何定義「真正的改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方法。有人認為物質上的改變,就是改變;有人認為改變物質的組合導致不同結果,這也是改變;或許你認為改變客觀規律或物理規則(道),才稱得上是一種改變。這也都沒什麼問題,畢竟觀點是跟著人走。

第二,提問中的「有沒有區別」應該理解為主觀意念。因為存在時間,所以從純客觀角度來說,不論從宏觀還是微觀上看,前與後永遠會有區別。若是主觀意見,則一定需要看「對誰而言」,如果避開「對誰而言」談「有無區別」,那就缺失了主體,也就沒有了意義。好比直接問「一輛飛馳的車是靜止還是運動」並沒有意義,因為對於乘客它是靜止,而對於道路它是運動的,需要有一個參照系,需要有主體。

若句式是:如果AA,那麼BB。

AA作為論據,如若套入的是一個主觀論點,同時BB作為設問也是預置了立場,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這個問題是:一個對「基於主觀認知的假說」而進行的發問?自身基於主觀,而又想得到一個相對客觀的答案,或許會有點困難。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多,然後結果你知道的。所以,有區別嗎?

We are all travelers in this world, we travel between eternities.


我們手上拿的手機,組成它的物質宇宙大爆炸時就已經存在了。題主說的沒錯,人類在所謂的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僅僅是扮演了一個改變物質排列方式的角色。

我們的核物理學應該算得上是人類對自然作出的真正的改變,因為核物理學技術能從本質上改變基本粒子。

至於人類存在問題,我們要這樣去思考,即我們為什麼會覺得自身的存在會有意義。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的存在並沒有什麼意義。即存在與否與存在的意義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

物質很早就存在,組成人體的物質也是。


努力生存首先是不讓自然淘汰我們,改變世界還談不上呢


人類可以,你我不行


我去旅遊就是為了改變景點嗎

煙火在空中炸裂也是為了改變嗎

所以存在就是為了改變嗎

不,我們只是宇宙角落不知名行星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水花


如果沒有區別也沒什麼,不要太高估人類。


邁入光榮的進化吧


我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存在。


改變自己,比改變世界重要。


如果我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每個粒子的運動狀態都是唯一的,也就是說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是確定且唯一的,把整個宇宙看作一個大體系,在沒有外界作用的情況下,一切事物都將沿著原來的軌跡前行,假如有且只有這個宇宙,那麼一切將發生的事物都將只有一個解,因為在明天看來,今天所發生的一切已然是唯一的。照這樣看來,人對宇宙的影響已然是早已確定的,你可以說這是一種意義,也可以說沒有意義。你以為的改變世界,其實說不定就是宇宙發展中的一條選擇而已,選擇不同,接下來的一切也將不同,而且根據龐加萊回歸,粒子直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回到當初所在的位置上,從宏觀角度上來看,無數年後,我們可能回到當初一樣的點,進行一場科學意義上的輪迴。

本人水平有限當作笑話看就行,誰知道宇宙是不是唯一的呢?現在的科學理論也不一定準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