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軍團翻過阿爾卑斯山時,遭遇了劫掠成性的高盧人。但是當他走出阿爾卑斯山之後,又籠絡了不少高盧人加入他的軍團。因為高盧人對羅馬人同樣恨之入骨,加上漢尼拔強悍的軍隊,讓高盧人覺得可以跟他拼殺一場。而就在義大利北部的提契諾河旁,漢尼拔軍團遭遇了4萬多羅馬軍團。

羅馬士兵,通常身披閃閃發光的鎧甲。銅製頭盔可以保護他們的頭部,黃銅胸甲則可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再配上過肩高的長方形盾牌,這盾牌足以房擋住羅馬士兵的整個身體,並且可以抵擋來自敵軍的遠程攻擊。這樣的防護設備,讓羅馬軍團看起來顯得刀槍不入。當羅馬軍團擺出密集方陣時,常常會讓面對他們的敵人束手無策。

不僅如此,羅馬士兵還攜帶投擲長矛。這個時期的投擲類兵器,倒是被稱之為短矛。它的殺傷力主要在於,把短矛投擲向敵人,在短矛穿透盾牌之後,矛頭的後端會出現彎曲。這樣一來,敵軍手持盾牌就顯得有些尷尬了。這樣的短矛,很難從盾牌上取下,耷拉在盾牌上的短矛使得整個盾牌顯得毫無用處,最後只能捨棄盾牌。

對於羅馬士兵而言,最為致命的武器,莫過於他們隨身攜帶的鐵制直劍。直劍的使用可以說是羅馬人的專利,一旦羅馬士兵接近敵人,那麼他們就很容易在敵人身上捅出致命的窟窿來。所以,對於羅馬士兵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將整個方陣往前推,在貼近敵人之後來一個致命打擊。

當然,羅馬軍團,士兵來自同一個種族,並接受正規的統一訓練。羅馬軍團,才是真正算得上一支正規的軍團。相對而言,漢尼拔的迦太基軍團就顯得有些雜亂了,看起來就是一支不太令人省心的雜牌軍。迦太基軍團里的士兵,大多是來自各個地方的僱傭兵。

在漢尼拔的軍團里,輕步兵主要來自利比亞,他們手持圓形盾牌,並用短劍和標槍攻擊敵人。而重步兵也來自高盧的勇士,奇怪的是他們並沒有穿戴任何護具,看上去更像是輕步兵。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雙刃短劍,而高盧士兵通常習慣於雙手使劍。重騎兵主要來自西班牙和北歐,他們使用的武器就是有名的法爾卡塔彎刀。這些勇猛的僱傭兵雜糅在一起,再配上二十多頭大象,讓整個軍團看起來雜亂無章,且顯得不堪一擊。

這樣兩支有著天壤之別的軍團,在提契諾河旁遭遇之後,很快就陷入猛烈的廝殺里。七拼八湊的僱傭軍團,語言不統一,沒有經過統一訓練,作戰方式又各有不同。而羅馬軍團就顯得正派許多,統一的語言,統一的指揮,統一的訓練,統一裝備,統一服裝,且紀律嚴明。

然而,這樣一支聲名顯赫的羅馬正規軍,在第一次遭遇迦太基軍團時,很快就淪為手下敗將。紀律嚴明的羅馬軍團習慣於直接向敵人推進,並同敵人進行生死拼殺。而漢尼拔的僱傭軍團卻向來擅長運動戰和游擊戰。漢尼拔軍團主要以襲擾的方式對羅馬軍團進行重複打擊。當羅馬軍團形成密集方陣時,漢尼拔軍團便後撤,而當羅馬軍團準備推進方陣並準備發起攻勢時,漢尼拔軍團的騎兵又會殺回,如此反反覆復。

這樣一來,顯得有些木訥的羅馬方陣,很快在漢尼拔的僱傭軍團面前潰不成軍。提契諾河旁的這一戰,只是迦太基軍團與羅馬軍團的初次碰撞。這一戰,大西庇阿因受傷而被撤下,隨之上台的是朗戈斯將軍。然而,面對朗戈斯將軍,漢尼拔很快又打了一個漂亮的戰役,並改寫歐洲軍事歷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