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過,是文人們杜撰的。

目前「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基本來自於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唐解元一笑姻緣》,當然在情節上略有變化。

據史家考證,秋香的原型是明朝成化年間南京妓女林奴兒,她的年紀比唐伯虎大十幾歲。而華太師是無錫人,要比唐伯虎小27歲。因而,「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是假的。

唐伯虎是個窮文人,《與文徵明書》中,他自己寫到,自己「反視室中,瓶甌破缺,衣履之外,靡有長物」。他依靠賣畫為生,維持生活尚且艱難,哪有錢娶妾。

唐伯虎並沒有娶妾納小。他的原配夫人死於疾病,續弦的一位看唐伯虎做官無望,最終離他而去。最後一位紅粉知己叫沈九娘,被民間訛傳為第九個娘子。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筆記體小說中,明代項元汴的筆記《蕉窗雜錄》上,最先寫了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稍晚一些,周玄暐的《涇林雜記》一書關於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更為詳細,基本上形成了「唐伯虎點秋香」的雛形。

其中,明代小說家王同軌的《耳談》,敘述的故事情節和現在我們知道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吻合。

大意是說,蘇州才子陳元超,性格放蕩無羈。一次,他和朋友遊覽虎丘,與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對陳公子粲然一笑。其實就笑了一下,陳公子就受不了了,派人暗訪秋香其蹤。於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到官宦人家裡做了公子的伴讀書童。

不久,陳元超覺得時機已到,因為他發現倆公子已經離不開他了,謊稱要回家娶親。倆公子說,府上有這麼多婢女,你隨便挑。陳公子說,既然這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點秋香吧。陳公子遂心如願,結成姻緣。這就是《耳談》中因笑傳情,因情結緣的一個愛情故事。到了文人筆下,逐漸變成「三笑」,直至馮夢龍的手中,就變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緣》。


歷史上,唐伯虎和秋香都是存在的,但他們之間並不存在這段這麼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

《唐伯虎點秋香》中秋香的莞爾一笑,令唐伯虎心生愛意。得知秋香是華府的丫鬟後,唐伯虎不惜賣身為奴進入華府。由於他的真才實學,得到了華太師的欣賞,最終和心上人喜結良緣。文學作品中風流倜儻、放浪不羈的才子唐伯虎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不僅沒有傳說中的風流韻事,而且生活清貧,一生坎坷。早年妻子離世,後又受科舉舞弊案的牽連,從此科舉無門,功名路斷,後續的妻子何氏見狀也離開了他。最後,唐伯虎娶青樓女子沈九娘為妻,倆人情投意合,唐伯虎自此也潛心作畫。31歲唐伯虎開始窮游,足跡遍及江、浙、 皖、湘、鄂、閔、贛等七省,因生活始終貧困,無奈之下以賣畫為生,從唐伯虎坎坷的一生來看,他並沒有叫做秋香的妻子。

與唐伯虎同一時代,的確有一個叫秋香的女子,不過這個秋香並非是華太師府上的婢女,而是當時南都金陵風月場中的名妓。據記載,這個秋香本名林奴兒,字金蘭,號秋香,她琴、棋、詩、畫樣樣精通,當時被譽為「吳中女才子」。但據考證,秋香出生於明景泰元年(1450年),比唐伯虎足足大20歲,這樣的懸殊年齡,唐伯虎很難與金陵秦淮河畔的秋香產生感情。


那麼「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是怎麼回事呢?

和「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最相似的原型,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家王同軌的筆記體小說《耳談》中,其中敘述的故事情節和當今我們知道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說:蘇州才子陳元超,性格放蕩不羈。一次,他和朋友遊覽虎丘,與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對陳公子燦然一笑。其實就笑了一下,陳公子便招架不住,於是暗訪秋香蹤跡。於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到官宦人家裡做了公子的伴讀書童。

至於「陳公子點秋香」這麼一個愛情故事為何會演變成「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可以這麼推測,是因為唐伯虎生於明代,是蘇州人,是很有名的才子。而這個故事的原型陳元超也是明代蘇州人,也是才子。兩個人的身份基本一致,加之唐伯虎同一時代也的確存在著秋香其人,於是明末的馮夢龍聚眾多素材穿插一體(比如嘉興人項元汴的筆記《蕉窗雜錄》、周玄暐的《涇林雜記》)以《唐解元一笑姻緣》為題寫入了《警世通言》中,附會出「唐伯虎點秋香」這麼一段流傳最廣的故事。

以上。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的很好看,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希望能用簡潔、輕鬆的語言來給大家講歷史。歡迎關註:蹲村口的李大爺,在此謝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