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入闽始祖陈润公

南朝陈武帝霸先公

唐兴化始祖陈迈公

唐贡川始祖陈雍公

唐开漳圣王陈元光

唐太子太傅陈邕公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通称“闽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临近台湾海峡,与粤、赣接壤的龙岩市,为古汀州府与古龙岩州的部分辖地组成的行政区域。因其地处福建西部,而福建又称为“闽”,故龙岩市通称为“闽西”。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龙岩辖新罗区、永定区、漳平市和上杭、武平、长汀、连城四县,总人口315.89万,总面积1.9050万平方公里。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个县(市、区)均为中央苏区县。龙岩是汉族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全市有5个县(区)是客家县,有200多万客家人,占全市人口75%,有130多个姓氏的客家先民在闽西繁衍生息。龙岩是国家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客家文化养育了“岭南画派”鼻祖上官周、华喦等一批艺术大师。全市在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120余万人,有54个姓氏的先民迁往台湾,祖籍闽西的台胞70多万人,是著名侨领胡文虎、中国国民党原主席吴伯雄的祖籍地。


一、陈姓溯源

   天下陈姓出淮阳。陈姓,源于河南颍川淮阳的姓,最早出自妫姓,舜帝的后代。周朝周武王封舜后裔妫满于太昊之墟(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胡公满),这就是陈姓的血缘始祖,以国名为姓。史称陈姓正宗,也是中华陈姓的主系脉派。

二、迁徙分布

陈姓由发源地淮阳曾多次外迁河南兰考县、山西省等地。战国时期,以陈寔为始祖的河南颍川陈姓繁衍昌盛,南迁始于西晋太尉陈伯眕,他举家南迁到江苏丹阳县。其孙陈世达(注:族谱载陈世达乃陈匡之孙)出任吴兴郡长城县令遂迁居浙江长兴县,传至陈霸先建立南朝陈,陈氏家族显赫,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域。

唐初,陈姓族人迁入福建、广东等省,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迁往海外。宋代始,移居海外逐渐增加。明、清时期,陈姓人移居台湾,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陈永华、陈泽,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清初后,入台陈姓人日益增多,成为台湾第一大姓,占台湾总人口的11%,约185万人,与林姓并称“陈林半天下”。同时,陈姓人也迁居越南、马来西亚、新加陂、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南洋诸国,以及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陈姓人主要分布在国内的南方地区,以广东、福建、台湾、广西、浙江、江苏、安徽、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海南及北方的河南、山东等省为多。在福建、台湾和广东省陈姓人约占当地汉族人口的10%以上。按中华姓氏中人口多少排序,排行第五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一说5.1%)。此外,在古今许多少数民族中亦有陈姓人分布。

福建陈姓共祖陈寔在东汉桓帝时任太丘长(太丘在河南长葛),他的后代先后有五大主系脉派迁入福建,五大脉派均有后裔在龙岩繁衍分布:

(一)润公一迈公脉派。西晋永嘉年间(308-313年),中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等八姓入闽,始祖为陈润。陈寔第七世孙陈润,在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出任福州尹,后定居下来;陈润11世孙陈迈在唐代任莆田令,后留住莆田。陈润后裔陈宣(号毅庵),官武诩大夫奉命由兴化移镇龙岩,为龙岩开基始祖。

(二)开漳圣王元光派。唐初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朝廷委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第68世孙)任岭南(广东)南行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后朝廷又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58姓人组成援兵入闽。仪凤二年(686年),陈政之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垂拱二年(686年),设漳州郡,陈元光为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东南亚诸国陈姓最主要的一支。龙岩新罗区和漳平市原属漳州管辖,故两县有陈元光后裔迁入。

(三)南院派。颍川陈寔后裔陈忠之子陈邕迁至同安,后又徙漳州南厢山。陈邕裔孙在福建繁衍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龙岩与漳平属九龙江流域,故南院派有后裔迁入新罗区与漳平市。

(四)贡川派。陈雍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携同次子陈野迁居南剑沙阳固发冲牛栏角,为福建永安贡川陈氏始祖。贡川陈广泛分布在漳平、新罗、连城、长汀、上杭、永定各乡镇。贡川陈为闽西陈氏望族。

 (五)南朝派-江州义门陈。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中原士族和百姓大批南迁。南朝派宜都王叔明公后裔陈魁率族人97口从江州义门移居福建宁化、长汀、上杭、永定、武平,陈魁堂弟陈群(讳才仁),也从江州义门迁入长汀东陂庄。陈魁与陈群后裔史称义门客家陈氏,后裔遍布全中国。义门陈氏为闽西陈氏望族。

三、入闽西龙岩七县(区)

按2006人统计数据,福建省陈氏人口排在全省1899个姓氏中第一大姓,总人口达406万余人。其中,龙岩陈姓排第三,总人口20万多,其中龙岩新罗区、漳平市陈姓人口最多,二区县陈姓人口近10万人,已知县人口列下:上杭县30512人,永定县29338人,长汀县22677人,连城县16751人,武平县9987人。(注:目前,新罗区5万、漳平市8.5万,二区市陈姓人口达13.5万人。其他县区人口增加了不少,龙岩陈姓人口约30万人。)据新编族谱人口统计,江州义门陈为闽西陈氏知名望族,广泛分布在长汀、上杭、永定、武平、新罗等地,人口约10余万人;永安贡川陈,主要分布在漳平、连城、新罗、上杭、长汀、永定等地,人口约有10余万人。莆田迈公派一毅庵公后裔主要分布在新罗区和永定区,也是龙岩陈氏历史悠久的知名望族。其他支脉固始陈、南朝陈、开漳圣王陈、太傅陈人口不多,具体分布区域详见以下介绍。



 第一章  新罗区陈氏源流及分布概况

龙岩新罗区陈氏家族来源。龙岩新罗区陈氏总人口约5万余人,约占全区人口的10%,为全区人口最多的大姓。新罗区姓氏排行:1.陈(14%)、2.林(10%)、3.张、4.谢、5.黄、6.吴、7.邱、8.李、9.郭、10.郑。陈姓人口遍布全区4个街道办事处、18个乡镇。据《龙岩姓氏百家》载,新罗陈姓于唐、宋、元、明、清五朝有多支后裔从河南、仙游、泉州、汀州、漳平、连城等陆续迁入,脉派主要有以下七支:

1、雍公派(即贡川陈)。西晋末年“八王之乱”,陈姓先祖从河南光州入闽后又迁入新罗、漳平定居,始祖为陈野。又载:唐玄宗开元29年(741年),61世祖陈雍(号月铬)偕次子陈野自吴兴入闽,居沙阳固发冲(今永定贡川),为贡川陈氏开基始祖,其后裔陆续迁入新罗区东坊片6个乡镇,即铁山镇、岩山乡、苏阪乡、雁石镇、白沙镇、万安镇。后又有部分陈氏直接从连城迁入小池镇璜溪村,雁石苏邦村。该脉派人口众多。其上祖世系:实——纪——群——简——牧——准——微——谋——铄——闵——赐——星——迈——闰——豹——弼——谭——摄——雍——野(贡川陈入岩始祖)——通——晏——遂——昶——昂——文余——努郎——润——连——矣——九经(迁连城隔川)——百九郎——志通(迁小池璜溪)一一陈宗友于1426年从连城迁新罗区雁石镇苏邦村,在田螺形建陈氏大宗祠达萃堂,为闽西第一大楼。努郎——偁——钰——正寻——大礼——润昌一文音——五八(永福陈之祖)一一九一、九二、九三,文彦一一五十(漳平漳平太常陈之祖)。

2、南朝派及江州义门陈派:唐高宗年间,陈氏先祖,随至亲陈政,陈元光父子由河南固始入闽,居福州连江江南桥,始祖为陈谈先,谈先公后裔,其中有一支传下18世陈仁斋,生两子道甫、进甫兄弟,两兄弟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相继入岩,俗称“九户陈”,其后裔主要分布在新罗城东神前、城西罗桥、西山、排头、条围、东肖后田等地。到了明清至民国,龙岩市周边客家县永定、上杭、长汀、武平、等地江州义门陈氏,也有部分支脉陆续迁入新罗区。又据《小池南山陈氏族谱》及《义门光耀谱》载,南山陈氏属南朝派陈叔明后裔,传至21世沈滨公,从新罗适中上坪(中心村)迁入小池南山村,已繁衍人口3000余人,人文鼎盛。永定县培丰镇老富垅陈氏19代梅玉、梅灿兄弟于1927年迁新罗中山街,繁衍丁口数十人。永定歧岭下山陈氏第9代其礼,率子孙迁新罗区大池镇;永定歧岭蒲山陈氏18代顺德妣张氏生五子:金华.金周.金丰.金荣.金榜,全家迁龙岩城西开基;等等。南朝派及江州义门陈氏上祖世系:60世(南朝派开派祖)谈先——61世顼——62世叔明——63世志高——64世才——65世圭——66世兼——67世京——68世褒——69世灌——70世钰——71世环——72世宣——73世以檀——74世旺——75世机——76世感——77世兰——78世青——79世俯——80世玟——81世让——82饶-83世元、旭—84世魁、群。魁—嵩—钦——爵寿——仲八郎——梅嵩——伯四郎——千七郎——万三郎——念二郎(迁适中古峰楼)——沈滨(小池南山开基祖)——桂荣——璋显(生六子,衍生六大房)。

3、罗陈氏:龙岩“罗陈氏”, 为新罗区陈氏望族。祖源属于义门陈长房84世才成公后裔,才成长子一郎字景福,由江州随父分居江西饶州鄱阳县火巷庄,自宋末迁闽省龙岩州龙门里小池白土落业,阅山水之秀遂为家焉。宋末连城隔川陈积万与亨子堡罗天麟、罗天锡兄弟共同发起农民起义,被元军镇压。罗天锡后裔罗柔避难于新罗龙门镇湖洋,改名大一郎号私胜。罗柔逃至龙门里枫榔被陈世逵赏识收留,因陈氏无子,乃以小女幼兰赘招入嗣。罗柔仍冒姓陈又不忘祖,故约定阳陈阴罗,意为健在者姓陈不姓罗,死亡墓刻罗姓,此系俗称罗陈。故罗陈大一郎为新罗罗陈氏始祖。祖祠一对联“陈氏宗罗氏祖陈罗巨族,文安社武安坊文武世家”。分衍文安户、兴盛户、三兴户三大支派,主要分布在东肖镇的菜园厝、黄邦、联邦、东崛、洋潭、曲潭、溪联;红坊镇的东洋、紫安、崛奥;曹溪镇的王庄、浮蔡、石粉岭、石埠、湖二、崎濑。丁口传至25代有2万余人。外迁漳平、武平岩前、漳州、浦城、江西石城、广东潮州、惠州等地数万人。

4、莆田陈迈公后裔、龙岩始祖为陈宣,讳毅庵公,从仙游赴龙岩做官,遂定居龙岩,宣公生广公,广公生三子:政、智、隆。政公后裔现居住在龙岩市新罗区东城东新三角坪、陈陂、条围等处;智公后裔分布在新罗区东肖镇龙泉村,江山镇甲子坑,永定区培丰镇长流村等地;隆公第九代后裔必兴公迁漳州南靖县龙山镇竹园开基。三大房在福建繁衍后裔两万多人,外迁甚众,估计在十万人以上。据《龙岩姓氏百家》载龙岩陈氏四户陈:谈先公苗裔从连江、仙游辗转迁入新罗,俗称龙岩城区、附城、陈松径宗支“四户陈”,传至11世,陈梅斋两兄弟房,一房分布在西山、陈陂、雁石苏阪、白沙及南靖(陈陂二房),另一房分布在东肖龙泉村、永定培丰长流村、江西安远等地,现已传至30多代。据考本支系大部分为迈公一毅庵公后裔。(注:毅庵公上祖源流1998年《永定颍川陈氏族谱》接义门陈84世璋公一脉后裔即璋-振-毅庵,有误,现予以纠正。)润一一迈——??(失考十多代)一振—毅庵(武诩大夫,入岩始祖)——广——智——以静——孔道(东肖龙泉村始祖)传至十世念八郎讳福兴迁永定长流,衍成望族。

5、圣王派(将军派)。唐高宗年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由河南固始入闽平乱,开发漳州,被尊称为“开漳圣王”,其后裔镇守龙岩龙门里,遂定居焉。后裔散布城东龙门、红坊、东肖、曹溪诸乡镇。在城区东城城隍右边置地建“德星堂”祖祠一座,现已不存在。旧时龙岩、漳平、宁洋三县陈氏子孙常聚集于此举行春秋祭祀。其上祖世系为:政——元光——珦——醴——咏——章浦、吉浦、山浦、嘉浦、季浦。除长子留居外,其余迁龙岩龙门,为新罗开基始祖。据适中谱载,适中及小池南山始祖沈滨公为陈元光后裔,但中间断代几百年,祖源存疑待考证。

6、南院派(太傅派)。龙岩铁山镇“祖兴堂”陈氏,奉南宋末期名相陈宜中为第一世祖。始祖陈仲雍于元朝大德十年(1306年)由泉州东塔迁入新罗城东岭岳(今龙岩市农业局内),为入岩城之始祖,后裔迁居铁山镇洋头村及西陂镇硿口村,还有一支系陈文楷迁漳州长泰县。其上祖世系:忠——邕——夷实——寿——嘉——闻——显、勋、黯——————宜中——仲雍。

7、黄陈氏:新罗龙门镇考塘黄陈氏以黄念一郎及其子龙宝为始祖。龙宝原姓黄,明朝洪武年间从白土铁山庙放鸭群到陈坊今石牌前,结识陈邦陈府一年轻貌美寡妇罗氏,陈府有雄厚家产,有大片山场田地,遂上门入赘立为大户。后裔立业于陈,生不姓黄而姓陈,死后保持黄姓根基不姓陈。祠堂外标陈,祠内标黄。本系称黄陈氏。在陈邦建总祠“宝善堂”、考塘建“万盛堂”。后裔主要分布在新罗东肖榴坑,龙门考塘、赖坑,繁衍后裔1000余人。外迁连城、松溪、闽清及江西、湖南、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数万人。

新罗区陈氏在各乡镇的分布城区:中城、东城、西城、南城西陂:陈陂、硿口、张白土、圆田塘、排头曹溪:科桃、经杨、郭畲、中甲、黄洋、浮蔡、王庄、石粉、崎濑东肖:龙泉、后田、黄邦、联邦、溪联、榴坑龙门:湖一、连坑、石埠红坊:东阳小池:南山、汪洋、璜溪、黄斜山美大池:大山江山:斜背、甲子坑、铜锛适中;中心、象山、上屿、洋东铁山:洋头、洋美、陆家地、陈罗、火德坑、罗山、下林阪、陈山岩山:芹园、刘坑、佳山、后埔、丹畲、龙山、黄团、里尞、莱山、山前雁石:苏邦、岩星、渡洋、四集、北山、九斗、白石芋、新庐、社委、陈村、礼邦、洋城、民祠、后路、云山、龙康白沙:白沙、小溪、南卓、郭畲、小吉、渡头、万安:陈洋、高厦、同新苏阪:苏阪、和睦坑、云潭(含大坑、黎山)

注:以上乡镇中西陂、曹溪、东肖、小池、铁山、岩山、雁石、白沙、苏阪及城区,为陈氏人口较多的旺族地区。



第二章  永定区陈氏源流及分布概况

陈姓受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中国第五大姓。陈姓子孙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历代人オ辈出。永定陈姓均属颍川郡。明成化十四年(1478),原上杭县析出胜运、溪南、太平、丰田、金丰五里十九图设置永定县。民国六年(1917年)永定陈氏组

合为24户,199年重新组合为40户。永定陈姓分布在21个乡(镇)80个村庄,截止1997年年底,繁衍最高19代,最低29代共41133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9%,永定姓氏排行:1.张(11%)、2.卢、3.赖、4.陈(9%)、5.苏、6.李、7.林、8.黄、9.江、10.吴。全区旅居台港澳及海外四万多人。(详见陈汀州整理的最新版永定区陈氏源流与分布概况)

永定陈氏三大脉派即江州义门派、迈公派、雍公派,80%以上属于江州义门派即陈魁公、陈群公后裔,其次是迈公派即龙岩毅庵公一福兴公后裔,再次为雍公派贡川陈。

永定境内三大脉派人口占比:魁公派83%,迈公派 15、5%,雍公派1%,群公派0、5%。

江州义门陈氏为永定主系脉派。陈姓第72世陈伯宣举家迁徙隐居于江州,成为江州义门陈氏的开基派祖,并创议义门重聚,得到响应,使陈朝皇室分散各地的后裔又重聚江州义门(今江西九江),成为举世闻名的陈氏家族。义门重聚后,陈氏家族兴旺,全堂3700作人,引起朝廷关注。嘉佑七年(1062年),宋仁宗下旨分析,83世的陈元分生九子:陈希、陈显、陈南、陈越、陈鸿、陈琦、陈魁、陈辅、陈璋。其中七子陈魁率族众97人徙宁化石壁。陈魁长子陈昆、次子陈仑携家带口迁移闽东南地区的归化、兴化(今为明溪、仙游、莆田、宁德)一带开基;三子陈嵩携妻儿孙徙迁长汀、武平到上杭,后在永定.大埔开基;四子陈岳、五子陈峰迁徙梅州蕉岭、上杭、永定一带开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原上杭县析出胜运、溪南、太平、丰田、金丰五里设置永定县,陈魁长子陈昆、三子陈嵩、五子陈峰后裔陆续迁入永定为永定陈姓开基始祖。

宋末元初至明代,江州义门陈汀州庄大显祖陈魁公长房陈昆后裔启宗公、三房陈嵩一孟仲八兄弟后裔梅林、千一郎、文玠、文超、文仲、文伸、文秀、文满、文光、梅山、梅宗、梅嵩、梅佐、梅安、五房陈峰-中兴公念六郎、念七郎后裔珠钰、龙墩公等,陆续迁永为永定陈姓开基始祖。义门东陂庄陈群公第七世宗珊举家从上杭珊瑚乡迁居永定抚市骊龙坑开基;上杭珊瑚三十四郎公后裔仲郎公(殿公)迁虎岗灌阳麻园(今暗桥下)开基。

龙岩始祖毅庵公是莆田陈迈公后裔,于北宋末年因官任武翊大夫从兴化府仙游移镇龙岩,为龙岩开基始祖。毅庵公传至第4代后裔孔道公迁龙岩白土(今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龙泉村),第九代绍兴公后裔建双生公祠-琼岳堂,繁衍后裔2000多人;传至第十代念八郎(福兴公)于明朝初年迁永定县培丰镇长流村开基,建敬尊祠。在长流繁衍了25代,人口众多已过万人,在永定境内居住的有6000余人(包括培丰长流、培丰东中禾呈头丶牛头岭、田地岭东、大排三圣甲、虎岗龙溪路口、龙潭铜联营盘背等处),移居或在外工作也有数千人。长流陈氏为永定陈氏望族。

 贡川陈雍公第十七世裔孙陈五八郎迁漳平永福蓝田,为蓝田村开基始祖。永福陈五八郎第八世后裔陈本仁之长子陈舜珪又迁移永定抚市五湖泮坑;三子陈舜乔,字隐翁,迁移永定原太平里白沙坑、墩上(今为高陂镇西陂村白沙坑和睦邻福梓村)开基。两支后裔约500余人。



第三章  漳平市陈氏源流及分布概况

 漳平陈氏,枝繁叶茂,人口众多,迄今在境内已繁衍陈氏后裔85000多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近30%,是全市第一大望族,也是全省陈氏人口比重最高的县(市、区)。漳平姓氏排行:1.陈(25%)、2.林、3.李、4.黄、5.刘。

漳平陈氏最主要源流为入闽始祖永安贡川陈雍之脉;还有少部分为漳州南院派陈邕支系和“开漳圣王派”陈元光支系。而在主脉陈雍派系中,又大致以九龙江为界,南片的永福、官田、拱桥等乡镇陈氏基本属于蓝田陈;北片的和平、新桥、溪南等乡镇陈氏基本属于上京陈;而城区的菁城、桂林两个街道为蓝田陈、上京陈共有区域。漳州南院派陈邕支系主要分布在芦芝大深;“开漳圣王派”陈元光支系零星分布于桂林、新桥、溪南等乡镇(街道)。

南片永福蓝田陈为永安贡川陈雍脉下最大的陈氏支系,迄今已繁衍后裔近50万人(含外迁省内外)。开基祖五八公,号云峰,官授奉直大夫,系陈雍第17世孙。宋理宗年间(约1240-1260年)从延郡沙邑(今永安贡川)随云峰旗(军队)入龙岩永福里,定居蓝田(留田)社岭头坪,并在岭头坪建祠“种玉堂”,故称永福“蓝田陈”。其派下分支主要有九一派、九二派、九三派,并以永福集镇(福里、石洪)为中心,逐步向永福境内各村和官田、拱桥、桂林等乡镇(街道)发展,外迁省内的主要有龙岩、泉州、福州、漳州、三明、南平等地,迁往省外的主要有广东、广西、四川、江西、山东、浙江、台湾等省份,部分迁往东南亚一些国家。近年来,外迁宗亲陆续回祖地永福寻根认祖,特别是台湾宗亲亦跨越海峡,认祖归宗。

北片上京陈开基祖陈晏五系陈雍24世孙,字元亮。淳熙十年(1183年)勘乱有功封为左卫将军大夫,后因忤旨而避难于双坑、古老坑等处,徙居聚贤里上京(今大田上京)。清乾隆廿三年(1758年)十二月初二午时,陈晏五各地裔孙集资在山头坑垅尾鼎建“丰干祠”。该支系开基到感化里高兴(官坑)、长荣、九畴洋、垅仔头,和睦里义宅、留春、后岭、龟池、小溪、彭溪、鱼房坑、陈地、赤阪场,居仁里的罗平铁塘垅(和平)和集贤里等地。和平太常陈、溪南官坑陈、新桥义宅陈等皆其族脉。

和平太常陈开基祖陈十九,字隐径,号宣德,系陈雍30世孙,“宋时由径山松柏兜(上京双坑、古老坑)分支迁龙岩居仁里罗坪铁塘垅(和平)”,至明成化八年(1472年)立“太常陈”户。繁衍至第9世,太常陈嗣分天、地、人、和、溪五房,并分迁至南洋、菁城、桂林等乡镇(街道)和安溪、华安、南安、南靖,台湾省及东南亚等地。

 溪南官坑陈开基祖陈瑞,系永安贡川陈雍28世孙,宋末元初(约1260年),携子陈廿五从上京迁至感化里高兴大弯里(今官坑村)肇基为始祖,儿子廿五建立“颍川堂”为开基祖祠,此分支主要分布在溪南、象湖两镇及迁往安溪、南安、德化、永春、大田、尤溪、宁洋等地。

新桥义宅开基祖陈仁七,系沙阳固发冲(永安贡川)陈雍27世孙,“宋末(约1220-1230年),由上京(大田)聚贤里新宅松柏兜,挈家肇基和睦里茄塘头半岭庵,建立祖祠“永思堂”。此支迁往外地的有永春、德化、大田等地。

 芦芝大深陈开基祖陈均禄,号五郎,“其先籍乃漳州龙溪石美南门廿九都”,系漳州南院(太傅派)陈邕24世孙,“于元至正年间(约1345-1365年)随父陈舜选移居北溪二十五都大兴保(今大深)为开炉煽铁,肇基乐洋(又名洛阳),遂家居矣。”开基祖宗祠“尚美堂”“树都堂”。此支系除在本地繁衍外,还迁往安溪、南安,江西、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境内属于“开漳圣王派”陈元光支系的有下桂林“种德堂”、新桥西埔巷、溪南九鸣等陈姓;另有属于入闽始祖陈光绪支系、义门陈支系(永定歧岭蒲山村18代光庆与18代可宗率三子以山.以木.以权均迁漳平官田;18代伦贤率四子初海.初练.周武.周全迁漳平菁东;等等)以及属于贡川陈雍派下的其他支系。还有一些陈氏因族谱已毁或下落不明,无法考证。

漳平陈氏,历代英才辈出,科甲绵绵,宋有诰驰赠荣禄大夫五八公、明清时期有天津兵部备道赐谥“节愍”子仪公、苑马寺卿九仞公、广西桂林同知九叙公、“怀远将军”陈汝翼、澳门同知陈新槐、参加“戊戌变法”进士陈桂芳,民国时期有爱国侨领陈性初、黄埔军校校歌作词者陈祖康、悬壶济世教子有方陈善述,现代有原广西军区副司令员陈开路、著名学者陈慰中博士、原福建省人民政府秘书长陈光普、原山东师范大学校长陈龙飞、原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印尼名侨陈大江、闽西首善陈福增等一大批名人。无论是古代贤臣名宦、忠贞英烈,均可坊可表;特别是永安贡川大宗祠创建者九叙公,丰功伟绩,永世流芳;近代名侨巨贾,革命志士,皆名扬四海;更有八万多陈氏族人,不让前贤,各行各业均有精英贤裔,奋发图强,造福乡梓,服务社会,奉献国家。

     

 第四章  长汀县陈氏源流及分布概况

 长汀是客家首府,也是重要的客家后裔祖籍地。长汀县陈氏是首姓望族,遍布全县17个乡镇,尤以汀州、河田、濯田、大同、策武、童坊、新桥、庵杰、四都等九个乡镇为多。据最新人口统计资料长汀县陈氏有三万多人。长汀姓氏排行:1.陈(6%)、2.刘、3.黄、4.赖、5.李、6.张、7.吴、8.王、9.钟、10.林。长汀陈氏以江州义门陈氏为主系脉派。

陈氏南迁始于西晋,南北朝时陈万顷入闽,居宁化石壁,为入闽始祖。唐大历四年,陈剑任汀州刺史,他把汀州从东坊口大丘头搬迁到白石村(今长汀城),他对开发长汀及至闽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长汀终老,至今长汀还保留陈剑的坟墓。陈剑,是陈氏的入汀始祖。北宋进士陈魁,名参琉,在江州义门分庄,携家室九十七人移居汀州郡城。不久,其堂弟才仁,名群,复学魁而入汀,居长汀南寨,魁、群为鄞江陈姓始祖。二公积德累功,孙枝繁衍,延及元明,或迁外省,或闽汀属,广为传播。

长汀的陈姓可以追溯自陈伯宣。唐高宗年间(650—683年)陈实第三十一世孙陈伯宣随父亲陈环从吴兴避难入闽,居住在仙游县。在他入幕南康军(相当于州的建制)时,见庐山风景秀丽,于是移居庐山圣治蜂下,注《史记》行世。后来,陈伯宣的孙子陈旺任江州德安县知事,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四月,又迁居至德安县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东桥乡),耕读传家,孝义相处,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诏赐义门。至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义门陈氏达3700余口,13代未分家,同居共炊,成为人间家族的奇迹.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因大臣文彦博等上书义门“朝野太盛”,义门陈姓因而奉旨分庄,翌年依派拈阄分迁全国291庄。陈伯宣的第十三代孙陈魁,因在汀州做官,诏令其在汀州立庄。在长汀至今还传有“九子分九州,七子魁公封汀州”之说。陈魁共有九兄弟,所云“九子分九州”是指长子陈灏分迁苏州;二子陈角分迁嫠州;三子陈越分迁杭州;四子陈鸿分迁孝州;五子陈峙分迁抚州;六子陈逵分迁广州:七子陈魁分迁汀州,八子陈璋分迁泉州;九子陈成分迁衢州。陈元九个儿子,分迁闽、粤、赣、浙四省。陈魁字参琉,敕封大夫,携家室九十七口分庄汀州,成为汀州陈姓始祖。后来,陈魁的后裔大多迁居外地。江州义门陈姓入汀的还有一位是义门陈旭(陈元的弟弟)的三子陈群(即陈魁的堂弟),立庄长汀东陂岗(今长汀城郊)。陈群公后裔遍布长汀各乡镇。义门陈汀州庄与东陂庄为长汀陈氏的主系脉派。

目前,长汀陈氏主要有三大脉派:一是宋末入闽的陈魁公脉派,历史上称为江州义门陈汀州庄派,为长汀陈氏的最著名脉派,魁公为长汀鄞江陈氏的始祖,后裔遍布长汀县各乡镇。二是宋末入闽的陈群公脉派,历史上称为江州义门陈东陂庄派,也是长汀陈氏的主要脉派,群公与魁公一样,也是长汀鄞江陈氏的始祖;三是唐朝陈雍公脉派,历史上称为贡川陈,由上杭南阳茶树下迁入新桥镇、童坊镇等地。下面就长汀县的三大脉派作简要的概述。

一、汀州庄魁公系:伯宣公的第13世孙、84世祖陈魁公(老谱载为83世),号参琉,名庭璋,宋进士,敕封大夫,在汀州授宁化知县,又任汀州推举事官后晋升为汀州太守,诏令其在汀州立庄,陈魁公遂带家口97人入汀州宁化,成为宋末汀州陈姓始祖,在汀州客家地区至今还广泛流传“元公九子分九州,七子魁公封汀州”(民谚云:九子分九州,满子到汀州)之说,陈元公(名麟、字兆梦)的九个儿子分迁闽、赣、粤、浙四省。魁公妣刘氏(一说李夫人)生五子:昆、仑、嵩、岳、峰,号称“五山”,“五山”公的后裔除一部分留居汀州祖地宁化、长汀、上杭、永定、武平繁衍发展外,其他大部分迁居全国20多个省(市),繁衍人口数百万,人口数雄踞义门各庄之首,被誉称为“天下第一庄”。在长汀,江州义门陈汀州庄陈魁公脉派为长汀县陈氏最大的脉派,后裔遍布长汀县各乡镇,尤以汀州、大同、濯田、新桥、庵杰为多。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长汀县的陈魁公后裔都不是土著的后裔即直接留守祖地的后裔,而是“五山”后裔分迁宁化、上杭、永定、武平等地后转迁回长汀的后裔。据族谱资料,汀州庄在长汀的脉派主要有:

(一)、昆公脉派。汀州庄长房昆公之裔九郎兴宗公从福建安溪县盂头市迁永定县龙潭镇虞溪村,为虞宗户陈氏肇基始祖。传至第11世陈玉字治器(万昌公之子)妣石氏生四子:启祥、启阳、启贤、启龙,四兄弟随母迁长汀县城-汀州镇,启阳字振环妣温氏生三子:宗瑗、宗享、宗玫,迁长汀西门白云铺(后裔繁衍不详待考证)。

(二)、嵩公脉派孟二郎-七郎公后裔。湖口陈氏为汀州庄陈魁公后裔,尊孟二郎之子七郎公为一世始祖。七郎公为上杭县中都乡象栏村开基始祖,传至第八代宗宇公,由象栏迁新桥镇湖口村开基,已经繁衍至28世200多户1000余人。(嵩公派俭寿公之子十三郎后裔仲二郎名希圣,长子陈世立移居长汀县常峰山,后裔繁衍不详有待考证。)

(三)、嵩公脉派仲六郎公-文伸公后裔。文伸公第13世孙九如公(号陈打铁)第三子上德公(谱名太严公、德章公)从永定县湖雷镇上南村耀湖寨入迁大同镇师福村十里铺陈屋,上德公生三子瑞恒、瑞祥、瑞发,成为师福村陈氏三大房,繁衍至12世78户400余人。

(四)、嵩公脉派仲八郎-“五山六梅派”,为长汀陈氏的望族。

1、大同镇新峰村车队坑陈氏是梅山公后裔,梅山公第九代孙文寿由上杭县迁入,已经繁衍13代230多人。

2、大同镇新峰村湫水陈氏为梅佐公第三子十三郎后裔,100世良佐公从上杭县胜运里回龙乡迁江西瑞金市砻沟湾,传至102世上才、上略公昆仲从瑞金迁入新峰湫水,已经繁衍12世320余人。

3、濯田镇梅迳村、永巫村、义家庄村三村的陈氏都是汀州庄梅佐公长房十一郎公后裔,繁衍后裔3000多人。95世文二郎生三子:长子五三郎,生子海清,海清生子千三郎,千三郎从上杭县中都迁濯田镇外小迳,现仍居本村300余人;海清公第七世凤山公名子耐,迁永巫村巫坊开基,繁衍16代180余户1200多人。文二郎次子五四郎生子千一郎,千一郎生子亨一郎,亨一郎生子福寿公,福寿公从上杭县中都迁濯田梅迳村内小迳开基,现繁衍30余户260多人;福寿公长子继龙公迁永巫村义家庄(又名李家庄)开基,现已经繁衍至20代130余户600余人。福寿公也有后裔迁汀州城及三洲乡开基,人丁数百。

(五)、庵杰乡陈氏与大同镇东埔村陈氏为义门陈氏后裔,奉陈魁公为先祖,为陈魁公仲八郎-“五山六梅派”后裔,繁衍人口2000多人。庵杰陈氏始祖为大郎公,宋季间由宁化南坑乡迁陈公坑复徙江西桃花寨,然后改迁福建长汀县庵杰乡长科村。大郎公生子彦郎,彦郎公生三子:长子珠五郎居长科村、湖哩,次子赵郎迁庵杰村、牛鼻峰,三子满郎迁马坊哩。三大房后裔分布在长科、庵杰、涵前、黄坑四村,繁衍人口约2000人。大同镇东埔村陈氏于清代从庵杰乡长科村迁入,现在已经传至12世300多人。此外还有一房陈氏后裔居住在上赤村,繁衍400余人,上祖也是从江西迁入,也是义门陈氏后裔。

(六)、峰公脉派中兴公-念七郎后裔。念七郎公后裔淑兴公妣巫氏生六子:明祖、明德、明显、明达、明义、里舜,谱载世居长汀南寨。明祖公一脉迁居上杭湖洋乡通桥村,后裔再转迁永定县。其他支脉繁衍情况有待考证。

二、东陂庄群公系:江州义门陈氏入汀的还有一位是义门陈氏第12任家长陈旭公的第三子陈群号才仁,谱名叫仁辉,为陈魁公的堂弟,义门分庄分得东陂庄今江西宜黄县,于宋仁宗八年(公元1064年)经堂兄陈魁公牵引、步魁公之后入闽,先居南剑州(今沙县)石壁如兰角住,后迁闽汀州鄞江陈坊居(今长汀县城郊南寨)。后裔遍布汀州、大同、濯田、河田、策武、四都、古城等乡镇。群公为我支陈氏入汀始祖。陈群生四子:大郎、二郎、三郎、四郎(琳)。大郎迁居汀城南郊南寨为南寨陈姓始祖。四郎琳公(群公第四子)同母钟氏移居成上里芒畲开基为四都、濯田、策武、河田等地开基祖。四郎生子俊(一郎),俊公生子伯公(五十九郎),伯公生子亿公。亿公从大蓬莲迁至东陂岗(又名东坑口沤里龙归坑)居住,立庄汀州东陂岗。公建龙归寺,并在寺前开辟街道,建有店楼房屋一连七大间,厕所数个,又买山一嶂。家业兴旺。至今还保留有完整的龙归寺大殿及左右厢房,因此,时至今日,迁居各地的陈氏族人为缅怀祖德,每临清明季节,前来寻根问祖的陈氏群公后裔络绎不绝。亿公第四子胜永号六郎,居东陂岗(今长汀县古城镇东陂岗归龙寺),生六子:九郎、七郎、十八郎、十二郎、大郎。十二郎(珍)之子三十四郎先迁陈屋村再迁上杭县珊瑚乡千家村,大郎(颛)生子尧臻,尧臻生子:玄泰,玄泰号三郎生子:均福(理玉)、均禄(珍玉)、均寿(奇玉)。均福公号理玉生三子:百四郎、百五郎、百六郎,迁长汀濯田陈屋村石岗背、枫树下、楼角下、乌竹背,陈屋村现有人口2000余人。均禄公从土水里移居上蕉官贤上开基,后又迁四都同仁村开基,后又发展到楼子坝笮下,古城镇黄陂村,大同镇元坑村,大同镇七里村,大同镇丘坑等村,人口发展到目前2000余人。均寿(奇玉)迁广东(程乡) 梅州。详情待查。据老族谱记载:策武乡陈氏开基祖为陈竣福公,系陈群公后裔,繁衍后裔2000多人。河田镇南塘村陈氏始祖为陈瑛公(源流有分歧待考),繁衍人口3000多人。大郎后裔居汀州镇繁衍3000余人,群公还有部份外迁支系待查。

三、贡川派雍公系。贡川派陈氏以60世陈雍公为始祖,陈雍公字月铭,唐朝御史中丞,世居吴兴,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入闽,肇基南剑州固发冲沙洋今永安贡川。世系:世卿-偁-瓘-正汇-大方-翥-论(上杭南阳茶溪祖)-三九郎、小七郎-五六郎(官余祖)、十郎(长汀涂坊长坝祖)。传至第15代论公迁长汀平原茶树下今上杭县南阳镇茶溪村,论公之孙三九郎从茶树下迁四都饭坑,后裔五二郎迁童坊镇新畲、长坝、南坑迳、举林、罗坑、涂坊赖坊及新桥镇湖口、陈屋坝、石槽村、任屋村等地,繁衍后裔3000余人。长坝陈氏代表人物陈华洲,日本留学生,任台湾农业实验所所长。

另外,据莆田陈氏文化研究会考证:唐朝汀州刺史陈剑,即为莆田陈迈公后裔。陈剑于唐朝大历年间任汀州刺史,他把汀州州城从东坊口迁到卧龙山下的白石村(今长汀县城),他是汀州古城的创建者,对开发汀州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陈剑也被汀州陈氏奉为始祖。但是,陈剑留在长汀的后裔正在寻找中……。

“系出颍川支分鄞水,灵钟拜相毓秀万魁”。陈魁、陈群、陈剑三公都被长汀陈氏后裔奉为入闽汀之始祖,被称为“唐宋汀州七贤”中的三贤,他们的辉煌业绩将流芳千古,永载史册。目前长汀建有汀州陈氏三公(剑,魁,群)陵园及汀州陈氏总祠(里面供奉汀州陈氏剑、雍、魁、群四公)。全国各地的外迁宗亲云集汀州祖地祭拜陈氏先祖。

第五章  上杭县陈氏源流及分布概况

上杭陈姓是由我国中原南迁的客家姓氏,人口三万有余,分布全县21个乡镇,是县内仅次于黄姓的第二大姓。上杭姓氏排行:1.黄(8%)、2.陈、3.丘、4.李、5.张、6.林、7.刘、8.蓝、9.赖、10.王。它的入杭有两大派系。一是雍公系,于唐开元时从吴兴入闽,在贡川开基繁衍后迁来上杭的。二是江州义门系,北宋仁宗年间分庄入汀,经宁化石壁来杭的。两系10位祖先,来杭时间有先后,开基地点不尽相同,但考查其根源,均出自河南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因此,历代上杭陈氏各脉族谱都有颍川郡标记。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陈实长子元芳(纪)的21代孙陈雍,从吴兴来闽,在沙县固发冲定居,子孙繁衍于贡水,人文鼎盛,裔孙称他为贡川始祖。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朱梁贞明三年(917),陈雍的第八代(陈实第二十九世)孙陈文余,很会培养儿子,有“一门三进士,九子十登科”的美名。 宋太宗太平兴国间(976~997),陈文余的第七个儿子世卿迁沙县马坑,到了陈世卿的第六代(陈实第三十六世),一位裔孙叫陈论的,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来上杭南阳镇茶溪开基,为茶溪始祖。他的裔孙分布在今南阳镇的官余、朱斜、禾石坑、南坑等村,是颍川郡陈氏入杭的一大脉系。陈文余的另一个儿子陈努郎,先迁宁化石壁居住,他的玄孙(陈实第三十四世)陈九经又徙连城隔川开基,为隔川一世祖,到了宋高宗初年(1130年前后),陈九经的第六代孙(陈实第三十九世)裔孙松远又来上杭古田苧园村开基,第七代裔念三朗随后也到古田赤坑开基。

 唐高宗年间(650~683)宜都王陈叔明的第十一代(陈实第三十一世)孙陈伯宣,与父陈环从吴兴避难入闽居仙游县。在他入幕南康军(当时建制,相当于州)时,见庐山风景秀丽,又移居庐山圣治峰下,注《史记》行世。后来,陈伯宣的孙子陈旺任江州德安县知事,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四月,又迁家至德安县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东桥乡),耕读传家,孝义相处,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诏赐义门,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义门陈氏达3700余口,13代未分家,同居共炊,实在是一个人间奇迹。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大臣文彦博等上书议义门“朝野太盛”,奉旨分庄,翌年依派拈阄分迁全国291庄。陈旺第11代(陈实第42世)孙陈魁,因在汀州做官,诏令在宁化石壁立庄。陈魁五个儿子名为昆、仑、嵩、岳、峰,人称“五山”。其中嵩、峰之后裔大都迁入上杭。

江州义门分庄入汀的还有一位是义门家长陈旭的第三子陈群(陈魁的堂弟),于宋仁宗八年(1064)分庄入闽,立庄长汀东陂冈,到了南宋末年,他的第八代(陈实第四十九世)孙陈三十四郎,从长汀陈屋村迁上杭珊瑚乡开基,如今已成为珊瑚乡的主要姓氏,他的裔孙迁湖洋寨背村、溪口大洋坝的也成当地望族。第八代另一裔孙尧臻,迁武平桃溪开基创业,也成为当地望族。

  一,贡川派(雍公系)

     1、公元1010年前后,陈实第39世孙陈松远,从连城新泉入上杭古田赤坑开基,为赤坑开基祖。陈实第40世孙念三郎从连城隔川迁古田苎园开基。

  2、公元1219年,陈实裔孙陈论从广东程乡迁入上杭南阳茶溪开基。茶溪陈氏,人丁兴旺,共和国元勋陈丕显即本支后裔。

二,义门陈汀州庄(魁公系)

公元1201—1233年间,江州义门陈分庄汀洲庄庄主陈魁第三子陈嵩之五世孙玉峰、七郎、梅山、梅嵩、梅佐及其后裔先后入杭开基。

1.陈嵩长子铨之四世孙宣,入杭旅居,后裔眼在古田赤坑定基。

2.陈嵩次子锡的四世孙玉峰,由长汀入杭经商,其子文斌在杭城东门斗荡街开基。

3.陈嵩一孟二郎之子七郎公,从粤东潮州程乡(今梅县)入下都象栏开基,支分广西北部湾,衍成30多万人口的望族。

4.梅山公,从宁化石壁寨迁上杭丰朗开基。梅山公,小字七十郎,宋淳佑癸卯(1243年)举人,历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太守。由福建宁化石壁迁上杭县胜运里(今稔田镇)丰朗村塘背开基为入杭始祖。梅山公长男百一秀世居丰朗村,次男百二进迁溪南里(今属永定)金砂村,三男百三郎徙溪南里田心村。百一秀生七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六郎、千七郎。千一郎公移在城里,生四男。长房日新公迁旧县开基,今旧县乡河东、河西、龙溪、铁场、铁东、角龙及才溪陈屋等村,均分布有他的裔孙,以千一郎公为一世祖记代。第四房念四郎公之孙贵德公在城区西街天王寺前开基;孙贵寿公原居庐丰乡额里村,十三代时均迁江西武宁县大峙里开基。千二郎公之孙均政公、千三郎公裔迀长汀,千四郎公之孙均得公、均亮公、友忠公三系世居丰朗,其中均公得次房孙宗义公迁黄砂口开基,均得公三子仲端公六世孙有福公迁芹菜坑开基,仲端公的九世孙玩岐公迁白砂洋善坑开基;千四郎公第三房孙友庆公迁中都管坑开基、志和公迁庐丰水竹湖开基;第六房石生公徙居旧县梅溪村,其九世孙成玉公迁临城玉女村陈岭上开基,六世孙积公迁旧县铁场梅子角开基,后裔迁浙江龙泉市及本邑南阳双溪开基。千五郎公徙居惠州博罗县,裔孙返迁蛟洋邹坑芙榕村,九世裔孙石财公迁南阳双溪田。千六郎公辗转迁徙终迁临城白玉村开基为一世,五世孙清公迁旧县水东村开基。千七郎公三世孙炉公在通贤大东村黄岐岭下开基。梅山公后裔分布上杭境内旧县、临城、稔田、庐丰、中都、白砂、半境、才溪、通贤。本省比较集中有武平、长汀、永定、沙县、宁化。外省的有江西、浙江、广东、湖南、上海、贵州、四川、江苏、香港、台湾。以及海外新加坡等地,后裔人数超10万。

5.梅嵩(陈梅山之三弟),从宁化石壁寨迁上杭县溪南里(明析县后划归永定县)古镇坪后再迁本县太拔塘源开基,后裔分支众多,遍布闽粤赣三角地区,乃汀州庄望族。

6.梅佐(陈梅山之四弟),从宁化石壁寨迁上杭金峰奥杳(永定建县后属永定),后裔先后迁入本县,散居于临城、中都、旧县、太拔、丰朗、溪口等地,分支众多,乃汀州庄望族。

7.陈魁五子峰,传至中兴公衍十八郎公派,其中念十一郎分迁中都,后裔支分江西修水,客家修水五杰即本支脉后裔。念七郎后裔淑兴公,生于宋咸淳壬申,世居临汀南寨,七郎公以来因战祸动荡,东迁西徙,谱不连贯,祖宗信息存在断层之惑,未能详悉,子孙便尊九十八世祖淑兴公为一世。其生六子,明祖、明德、明显、明达、明义、九四、黑舜,长子明祖公于元末迁居上杭湖洋乡通桥村开基,是为通桥始祖。三子明显公(万三郎公)生八郎公,下传至十一世日华公携通桥旧谱,迁入江西吉安府遂川县安村溪口,康熙末十二世德龙公携五子入川,开基四川叙州府宜宾县旧上乡宗家场,立承闽堂一脉。二世明祖公生两子,子志公、子忠公。子志公之子光孙公于宣德间随庄迁居永定虎岗田背,八世龙墩公于嘉靖元年迁居高陂上洋,余留居虎岗田背;子忠公之后留居上杭湖洋乡通桥村,部分迁居官庄乡石仔岗等处。四世详公(子忠公三子),明永乐乙丑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是闽西著名历史人物。

 8、汀州虎背街陈氏(应属魁公系目前已无谱对接),入杭为祖陈善:(1)陈善曾孙陈茂生迁城关王巷(今医药公司南侧)开基。

(2)陈善曾孙陈光生迁临城大塘面上开基。

三,义门陈东陂庄(群公系)

江洲义门陈第十二任家长陈旭三子陈群后裔二支入杭:

1.隅官益新,显荣于南宋宝佑三年已卯(1255)由长汀策田乡(今名策武)入上杭城关临城,裔迁九州村山东头岗及富古村;

2.琳公七世孙三十四郎,元初从长汀陈屋入上杭珊瑚开基,后裔分迁才溪曾坑、湖洋寨背、官庄、溪口等地。琳另一七世裔由长汀迁武平,23世孙葆桢又从武平迁上杭城东开基。三十四郎后裔分支众多,繁衍人口在十万以上,乃东陂庄望族。

此外,自义门陈宗谱

载:公元1063年,江州义门陈第14世孙彦豪奉旨分庄入上杭(此脉迁安徽省宿松、江西彭泽、江西修水西都),上杭已无本支脉后裔。梅宗公(陈梅山之二弟),从宁化石壁迁上杭县溪南里(明析县后划归永定县)大坪,详情见永定部分。


第六章  连城县陈氏源流及分布概况

 连城姓氏排行:1.罗(12%)、2.黄、3.李、4.吴、5.陈、6.张、7.杨、8.江、9.林、10.邹。陈姓位列第五。

入连陈姓有五个支派,基本上都是贡川派陈雍公后裔:

1.隔川始祖九经:南宋绍兴间,雍第十二世孙裕安授宁化教谕,生九子,九经排行第九,迁隔川开基。

2.姑田城兜始祖仲翼郎:元朝至大年间,雍第十八世孙仲翼郎,由永安上坪九龙溪源迁入连城姑田城兜开基。

3.姑田上堡溪边始祖钦三:南宋淳熙九年(1310年),雍第十四代孙钦三,由永安贡川迁入连城姑田牛栏桥溪边开基。

4.新泉陈屋洋背始祖万三郎:雍第十六代孙万三郎,由永安贡川经清流陈村而后迁至连城表席里新泉田心段(今西村)安居,为新泉所在地陈姓肇基祖,后万三郎第四代裔孙义安,由田心段移至洋背筑宅建堂。

5.隔川井坑始祖六八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自江西瑞金白头翁迁入隔川井坑开基。

  

第七章  武平县陈氏源流及分布概况

公元308年,晋永嘉之乱,史称“八姓入闽”,陈姓是其中之一。宋嘉祐八年(1063年),江西十五世聚族而居的江州义门陈姓大分家,陈魁、陈群带领家属移居福建汀州,分支武平,为武平陈姓入闽始祖。明成化年间(1465—1488年),陈姓先后从上杭、永定、长汀等地迁移武平开基。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武平陈氏第一次联修族谱记载,武邑各地开基始祖主要有以下八支:

(1)陈六郎,邑城始祖,汀州庄嵩公脉派梅佐公裔。由上杭迁长汀石壁铺后转徙而择地武平县城东安桥侧开基,后建祠于此地。陈六郎公生三子:长文兴,居江西龙南。次文贵、后裔居县城、园墩、五里、东云、东岗等处。三永兴,后裔分居岩前大布、上社、上赤等处。其世系为84魁-85嵩-86钦-87爵寿-88仲八郎-89梅佐-90十一郎-91念二郎-92-三六郎-93六十郎-94四三郎-95文二郎-96六郎公。

(2)陈念四郎,象洞开基始祖,汀州庄嵩公脉派梅山公裔。从上杭溪南丰朗迁象洞乡,后分居沾洋、联坊、东寨、张天堂等处。其世系为84魁-85嵩-86钦-87爵寿-88仲八郎-89梅山-90百一秀-91千一郎-92念四郎(讳星聚)。

(3)陈发聪,陈禾坑始祖,汀州庄嵩公脉派梅嵩公裔。从上杭溪南古镇坪迁武平陈禾坑转迁武溪开基。其世系为84魁-85嵩-86钦-87爵寿-88仲八郎-89梅嵩-90伯四郎-91千七郎-92万六郎-93千一郎-94发聪公。

(4)陈春耀,汀州庄嵩公脉派仲八郎一梅宗公裔孙陈春耀从上杭溪南倒坑(今属永定仙师)迁桃溪老鸦山开基。其世系为84魁-85嵩-86钦-87爵寿-88仲八郎-89梅宗-90十二郎-91隆-92思斌-93崇谦-94十三四郎(公居上杭珊瑚开基,建祠1所为1世祖,陈春耀为其13世孙)。

(5)陈千一郎,陈千五郎,武所上坑始祖,汀州庄嵩公脉派仲七郎(邓三九郎)一文质公裔。从永定金沙中社迁中山上坑开基。其世系为84魁-85嵩-86钦-87爵寿-88仲七郎-89邓二九郎-90-文秀-91念三郎-92-千一郎,千五郎。(永定谱载为文质公)

(6)陈子贵:宋时从上杭珊瑚乡迁来武平尧禄,后分居老村里、龙兴头、封候、贤溪、城南等处。

(7)陈千五郎,从长汀乌竹背迁桃溪小澜开基,后分居泉坑背、石下角等处。

(注:子贵公尧禄始祖;子圣公,高梧凹上始祖;子忠公高梧始祖,五四郎公,武北昭信始祖;积财公,鹅妈窝始祖;冠扬公封侯始祖;千五郎公,武北小澜始祖;以上几脉皆义门陈东陂庄陈群公之后裔)。

(8)陈奎(旧县志作牛儿系其字)武所奎公,由山东陈氏祖系所出,明时从军到地驻武所杨树坡开基,按照总祠祖考,系查生九郎公始祖一脉。山东衮州金乡县人,于明宣统六年(公元1431年)奉调镇武所,世袭正千户,为军籍。后分居中山新城、大河背等处。


据1987年农业人口调查武平陈姓有近8000 人全县第9。

武平姓氏排行:1.钟(13%)、2.刘、3.林、4.王、5.蓝、6.李、7.曾、8.赖、9.陈、10.谢。

(注:按现最新排名武平陈姓排第6,总人口约10000人)


(   说明:限于人财物力,错漏不足再所难免,资料在不断更新完善中,敬请支持关注!)


   汇编整理人: 陈汀州

  资料主要来源于:《闽西姓氏》及各地陈氏族谱。

     2019.5.18

唐义门陈开基祖陈旺公

北宋入闽汀始祖陈魁公

北宋入闽汀始祖陈群公

北宋龙岩始祖陈宣公

南宋龙泉始祖陈孔道公

南宋澶州太守.杭川陈氏大显祖梅山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加管理员微信:chen70739837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