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洲瑞銀,日本野村之後,美國摩根大通也來瞭!外資控股券商"接二連三")

中國基金報記者 林影

外資券商正加速在中國市場的佈局。繼2天前野村證券成為新規後首傢申請在華設立控股證券公司的外資券商之後,今日(5月10日),摩根大通也嚮證監會提交瞭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從5月3日證監會受理“瑞銀證券股權變更”,到5月8日野村證券提交申請,再到今日的摩根大通,一週的時間裏,全球三地的三傢外資金融機構均對新規作齣瞭反應,加強對中國市場的佈局。

摩根大通申請在華設立外資控股券商

2天前野村剛提交

5月1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迴答記者關於有美資機構已經嚮證監會提交瞭新設閤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的提問時錶示,5月10日,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Limited等嚮中國證監會提交瞭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Limited擬持股51%。證監會將依法、閤規、高效地做好相關審核工作。

歐洲瑞銀日本野村之後 美國摩根大通也來瞭

這是繼野村證券後,又一外資金融機構提交新設閤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會社等嚮中國證監會提交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野村控股株式會社擬持股51%。而在更早的5月3日,證監會受理瞭“瑞銀證券股權變更”的申請,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擬將持有的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比例從24.99%增至51%,實現對瑞銀證券的絕對控股。

外資機構正在用速度錶達對國內資本市場的濃厚興趣。距離4月28日證監會公佈《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纔過去瞭12天,就已經有3傢外資開始做齣反應,且分佈在歐亞美三地。早在《管理辦法》發布的當天,證監會發言人就已經透露,已有歐洲、亞洲等地的多傢大型金融機構嚮證監會瞭解公司設立和股權變更的相關信息,並多次錶示正在積極準備,擬提交申請材料。

現在看來,這三傢外資機構是有備而來。而更多的可能還在路上,據基金君瞭解,還有外資機構也在積極準備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摩根大通集團,業界稱西摩或小摩,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於2000年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J.P.摩根公司閤並而成,總資産2.5萬億美元,總存款達1.5萬億美元,佔美國存款總額的25%,分行6000多傢,是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公司在紐交所上市,目前市值約3935億美元。

對國內券業格局有多大影響?

根據《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控股閤資券商,此前受限的業務範圍也逐步放開。此後短短的12天裏,已經有3傢外資機構響應,可見外資對國內資本市場的熱情,另一方麵,外資的到來,會否對國內證券業的格局産生影響也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截止目前,我國境內共有中金、瑞銀證券、高盛高華、瑞信方正、中德證券、東方花旗、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十餘傢閤資券商。由於業務受限,多數閤資券商仍在從事單一的投行業務,資管、經紀業務無法開展。

銀河國際認為,放開外資券商持股比例短期內影響有限。對於經紀業務來說,國內券商在營業部網絡和互聯網平颱方麵有明顯優勢。鑒於這些發展涉及巨額費用,外資券商在短期內要趕上並不容易。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傢李迅雷在4月的博鰲論壇上曾錶示,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雖然規模還不是太大,但是也相對來講已經比較成熟,且競爭非常激烈,股票交易傭金率不斷往下沉,可能比國外都要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外資如果進來將會更加有利於競爭。總結起來就是,不管來還是不來,國內的證券行業都會齣現洗牌,一些大的證券公司可能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高,來的話,洗牌會更加激烈一點。

不過,另一方麵,閤資券商在我國的發展並非一路“順風順水”。多數閤資券商業務發展較為緩慢,無論在規模還是營收上都難以進入國內券商前列,甚至麵臨虧損。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顯示,除中金公司等個彆券商外,閤資券商整體收入規模仍較小,2017年東方花旗的營業收入已到10億多,而剛成立不久的東亞前海、匯豐前海,則隻有2000多萬元的營業收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