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隱血(fecal occult blood):又稱便潛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紅細胞被消化破壞,糞便外觀無異常改變,肉眼和顯微鏡下均不能證實的出血。

  消化道出血導致的糞便帶血的情況,通常包括便隱血和便血。便隱血和便血雖然僅一字之差,但二者的表現截然不同,對於病症的診斷意義也具有極大差別。

  便血: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多表現爲鮮血便、柏油樣便,常見於下消化道特別是結腸、直腸和肛門部出血的一個特殊症狀,提示腸道有器質性病變。一般可通過肉眼直接判斷,因此利於患者及時自我發現,採取積極的診斷與治療。

  便隱血:少量的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紅細胞被消化破壞,大便外觀無異常改變,肉眼和顯微鏡下均不能證實出血,只有在化驗大便時才發現便中有少量的血細胞,由於長期少量出血,常伴有貧血癥狀。由於便隱血無法通過肉眼直接發現,導致絕大多數早期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無法及時發現並早期幹預治療,從而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如同隱性殺手一般潛伏在我們身體中......

  1

  常見病因

  消化道病變

  A 食管炎、食管潰瘍

  B 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結核

  C 十二指腸潰瘍、腸結核

  D 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

  消化道腫瘤

  A 食管癌

  B 胃癌

  C 結、直腸癌(統稱大腸癌)

  2

  臨牀意義

  1、便隱血是大腸癌早期

  1、無特殊症狀時的首要異常現象

  由於早期大腸癌並無明顯症狀,微量出血肉眼也無法識別,因此需要定期進行便隱血檢查,否則等到出現腹痛、腹瀉、肉眼血便等問題時纔想到去看病,可能已經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臨牀研究證實,87%的消化道腫瘤病人便隱血檢查結果爲陽性,便隱血檢查對大腸癌的早期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上,醫學專家經過反覆研究證實,便隱血檢查是行之有效的早期大腸癌篩查項目。

  2、40歲以上人羣每年需

  2、至少進行1次便隱血檢測

  專家強烈建議,40歲以上人羣每年需至少進行1次便隱血檢測,每次檢測至少連續篩查3次糞便樣本。

  如果您存在以下情況,每年更須增加便隱血檢測頻率:

  A 有胃癌、大腸癌家族史人羣

  B 大腸癌、大腸腺瘤或息肉術後人羣

  C 有結腸炎疾病人羣

  D 曾有婦科惡性腫瘤並接受過盆腔放療者

  E 膽囊切除術後10年以上者

  F 出現不明原因大便習慣改變或糞便異常

  G 反覆出現惡性貧血者

  H 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或做過胃部手術者

  I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

  J 超過正常體重20~25公斤的男性或吸菸的男性

  K 經常食用醃製食物和煙燻魚肉者,或長期在含有大量煙塵、石棉和鎳環境工作者

  大腸癌是我國高發惡性腫瘤之一,是城市中病死率排在第二位的常見惡性腫瘤,在最近20年,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如果在癌前病變階段和早期階段檢出並予以幹預治療,將可大大減少該病的病死率。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大腸癌篩檢方法爲糞隱血試驗。因爲絕大多數大腸病變都伴有出血症狀,能給我們很好的提示。但醫生在臨牀工作中發現,很多人不重視這項檢查,以至於耽誤病情,延誤治療,造成很大損失。

  對於大腸癌,大多數人很少去關注過,但是據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我國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發病率連年“走高”。每年新發病人數約爲13~16萬人,死亡人數約爲6~9萬人,多發於大中城市。在消化道腫瘤中,已僅次於胃癌,穩居第二位。除了好萊塢巨星奧黛麗·赫本,翻開影視明星、商業驕子和政壇高官的個人檔案,我們驚奇地發現,曾經叱吒風雲、家喻戶曉的人物,竟有許多因罹患該病,由於發現時已到晚期,而不治身亡。

  大腸癌早期的基本症狀是便隱血,85%的大腸癌都可以通過便隱血檢測來判斷。

  來源:檢驗醫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