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4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國務院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共21條措施。着力培育綜合保稅區在產業配套、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綜合競爭新優勢,推動綜合保稅區發展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等“五大中心”。

  成都海關結合四川特點,制定了涵蓋26條任務舉措的細化方案。

  成都海關在青白江鐵路口岸查驗進口整車

  紅利禮包

  綜保稅區委託加工範圍“擴容”

  釋放企業產能:允許綜合保稅區內加工製造企業利用剩餘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託加工。

  亮點:取消了現行委內加工業務對企業准入條件、生產工藝、設備適應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允許綜合保稅區內加工企業利用剩餘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託加工。

  促進研發創新:除禁止進境的外,綜合保稅區內企業爲研發從境外進口的貨物、物品在區內使用的,免於提交許可證件,進口的消耗性材料根據實際研發耗用覈銷。

  亮點:研發用品免於提交許可證,解決小批量多批次等導致的無法申領許可證問題。據實覈銷,解決了研發用品無法確定單耗的問題。研發範圍廣,不受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限制。

  開展檢測維修:允許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檢測和全球維修業務。支持第三方檢測檢驗認證機構在綜合保稅區開展進出口檢驗認證服務。

  亮點:該政策擬取消前置個案批准要求,允許企業根據生產經營實際開展檢測維修業務。

  成都海關服務境內外航空發動機維修業務

  2019年一季度總值1460.2億

  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大幅跑贏全國增幅

  2019年一季度,四川外貿進出口延續了2018年的增長態勢,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60.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25.1%,遠高於同期全國3.7%的整體進出口增幅。

  其中,出口809.9億元,增長37.5%,遠高於同期全國6.7%的整體出口增幅;進口650.3億元,增長12.4%,遠高於同期全國0.3%的整體進口增幅。

  【這些亮點業務都能辦】

  成都海關推行“一次申報、分步處置”新型通關模式,成都關區壓縮貨物通關時間已超過40%。

  成都海關在全國自貿試驗區率先創新通程航班“全委託”通關模式,使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國際中轉旅客人均通關時間壓縮約60分鐘,旅客通關效率大幅提升。

  啓動“關稅保證保險”,即由保險公司爲企業提供關稅擔保,在貨物通關時可享受海關給予的“先通關後徵稅”便利的保證保險。今年一季度,成都海關共接收試點保險公司傳輸的“關稅保證保險”電子保單共計61份,涉及擔保金額共計17.42億元,涉及企業56家。

  今年,成都成功加入安智貿試點,並確定了中歐班列(成都)—羅茲爲“安智貿”試點航線。成都海關與波蘭羅茲海關建立“點對點”直接合作機制,成都成爲首個開展關際合作的內陸城市。

  成都晚報—成都發布記者 林姝霏 攝影報道

  編輯:劉成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