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因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而开启狂欢的同时,视觉中国也因为这张照片被吸入了一个“黑洞”。

  黑洞照片公开的十余个小时后,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网站已对这张黑洞照片作了说明:此图片是编辑图片,如果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此消息一经爆出便立刻引爆网络,因为就在前一天的布鲁塞尔发布会上,“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负责人才说过: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后,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家很快都能获取。

  这是视觉中国与黑洞照片最直接的联系,也是其向“黑洞”靠近的最直接的一步。

  4月11日下午,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率先发声质疑,并发布了国旗、国徽在视觉中国官网上的素材截图,点名发问: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在这条微博下面,苏宁、百度、360、阿里、新浪等多家知名公司也纷纷跟帖声讨视觉中国。

  事情至此才算是走到了高潮。之后,视觉中国被天津网信办约谈,网站目前关闭整改。4月12日(周五),受消息影响,视觉中国开盘封死跌停,封单超40万手,12日午间市值为176.54亿元,较前一日市值蒸发近20亿。据悉,视觉中国原本计划着在12日将解禁3.88亿股在五年前增发的股票,如果按照前一天28元收盘价计算的话,增发的这部分股票收益已超过400%。

  “钓鱼式索赔”成惯用伎俩

  视觉中国的“黑洞”风波还在持续发酵,而其惹得众人奋起讨伐的原因就仅仅是一张照片吗?事实上,这个中国图库市场老大此前就已经有足够多的黑料了。

  2018年7月3日,中国创投圈的大佬、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就在微博上愤怒讨伐视觉中国,称视觉中国认为经纬中国侵犯其图片版权却不接受删除,而是漫天开价索要几十万人民币巨额赔偿,要挟经纬中国签署年度合同。

  另外一位有过类似遭遇的公司负责人也透露,在该公司的一个在线论坛上,曾有用户上传了带有视觉中国水印的图片,而这家公司在接到投诉后就已将图片删除,但视觉中国却要求这家公司一定要购买相关的销售套餐,不能只赔偿单张图片的费用,甚至还威胁称将向苹果App store施压下架这家公司的App。

  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说法,双方一直“拉扯”了两三个月才把这件事情最终解决,最后这家公司还是赔偿了一笔超过单张图片很多的费用。

  此前还有消息称,视觉中国还对一种“钓鱼式索赔”维权屡试不爽,即放出原图,任由引擎抓取,当这些没版权水印标识的图片被其他公司当做免费图片使用后,视觉中国再起诉索赔,而且索赔金额十分惊人。

  而从强韵数据提供的信息可知,2013年至今,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且案由均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或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共涉赔偿约624万元。

  一方面是因为将大量“公有领域”的图片标位商业用途,另一方面又用这些图片揪住“侵权者”不放,动辄向图片使用者每张索取过万的赔偿费用,甚至还要求公司签订年度使用合同。基于此,坊间对于视觉中国这家龙头公司评价更多的是——版权流氓。

  “胡萝卜加大棒”的获客方式埋祸根

  视觉中国之所以能在图片版权上获得如此巨大的收获,或许要归结于其在2017年自行研发的“鹰眼”系统。

  视觉中国曾在当年的财报中披露,基于图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鹰眼已经具备自动全网爬虫、自动图像比对等能力,例如,通过鹰眼该公司能够自动处理约200万张/天以上的数据、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能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版权保护服务。

  该公司表示,这套“鹰眼”系统大大降低了其获客成本,实现客户数量大幅增长。据其披露,2017年,通过“鹰眼”系统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2016年同期实现了超84%的增长,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同期增长超54%。而在当年,视觉中国的“互联网图片深度标引及侵权追踪技术研究”还获得了70万元的政府补助。

  从营收数据来看,视觉中国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34%,占比总营收的82%。显然,“鹰眼”系统给视觉中国的业绩带来了高速成长,但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获客方式也为其如今惹得众人奋起讨伐埋下了祸根。

  不仅如此,视觉中国还把手伸到K-12(从幼儿园到高三)市场。根据该公司财报,其自2015年开始切入教育行业,希望通过与教育行业的平台型公司,及K-12教育的优质“流量”入口进行合作,将其核心业务逐步地拓展到K12市场,形成版权IP切入教育行业的初步战略布局。不过,相比主营业务简单且高效的营收方式,教育业务在该公司内属于较为吃力的业务。

  中国“视觉之王”成国外贡臣?

  当然,视觉中国的“野心”绝不仅限于教育领域,它在资本市场上的各种并购重组以及国际合作均十分突出。只不过,这些动作的背后也蕴藏着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关系以及琢磨不透的商业利益。

  2005年,视觉中国与全球最大的数字影像公司Getty Images成立合资公司——华盖创意,并取得Getty图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这一合作进一步助推了视觉中国成长为国内“视觉之王”,但更让市场关注的是,视觉中国与Getty存在着的复杂且诡异的关系。

  2016年,视觉中国关联公司收购世界第三大图库Corbis Images全部资产,随后2018年2月,视觉中国再以1700万美元收购了国际知名摄影社区500px,但在这两项吸睛的国际并购之后,视觉中国却开始不走寻常路——非但没有继续进行独立的国际化扩张,反而将此前“猎物”拱手让人。

  被视觉中国收购后,500px的直接销售平台——Marketplace遭完全关闭,商业伙伴Getty全权掌握500px的国际销售权并拿走近半分成;而被收购的Corbis的上下游两端资源则被斩断,网站也被关闭,签约摄影师被遣散并转送至Getty阵营。可以说,一夜之间,Corbis的地位就从“Getty的对手”沦为“Getty的附庸”。

  Corbis一直是Getty长久觊觎而不得的老牌对手,但被收购后却面临着上下游两端资源被斩断的“痛苦”,按照视觉中国在年报中的表述,图库的生命与价值在于一端持续不断获得上游供应,另一端对接广泛使用者。也就是说,Corbis已经就此凋零。

  而此时的Getty无疑是最大赢家,不仅一分钱未花就除掉了一大竞争对手,还享受着视觉中国“献上”的Corbis所剩的关键资源——全球15000多名的签约摄影师。这也难怪在视觉中国独立收购了Corbis之后,Getty不仅没有为视觉中国的扩张感到丝毫担忧,反而喜笑颜开。

  当时,Getty联合创始人兼CEO乔纳森·克莱恩就公开表态:“等了21年了,终于得到Corbis。多么美妙,我们不用买牛就能得到牛奶、奶油、奶酪、酸奶和牛肉。”可以看出,视觉中国与Getty的关系的确非比寻常。

  对于视觉中国这一系列的操作,有人理解为这是视觉中国与Getty的一场合谋,即视觉中国在全球并购获得资源,同时客观上帮助Getty消除竞争对手、补充新鲜血液;但也有不少人更倾向于另一个说法——这更像是一场视觉中国对“老大哥”Getty的“进贡”,以维持紧密合作。

  除此之外,视觉中国在维权官司里面也显得十分“偏心”。据强韵数据统计,2013年以来,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平均每两天一场诉讼,涉案赔偿金额合计625万元;其中,与Getty版权图片涉案金额达到615万元,超过上述赔偿总额的98%。换句话说,从索赔官司中受益最大的不是视觉中国,反而是其亲密伙伴Getty。

  可以说,视觉中国与Getty合作的天平早已经倾斜,尽管视觉中国联合创始人柴继军并不认为该公司“依赖”Getty,还不断声称双方友好合作。但事实上,有图片行业人士指出,视觉中国在这两起国际并购中很明显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这只会让Getty世界第一的市场占有更加充分,有朝一日,若视觉中国想收回海外业务的独立运营,恐怕会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视觉中国目前在中国市场一家独大,但依附Getty的已经让其“独立性”面临着严重考验,中国图片行业又该何去何从?同时,伴随着视觉中国在“版权黑洞”中越陷越深,全景网、东方IC等多家图片平台网站也疑似被关闭,由黑洞炸出的这波图片版权的糊涂账最终还能否算清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