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一家寵物店,別人對你說“你好”,你剛想回應時,你會驚訝,和你說話的竟然是一隻鸚鵡。

  你家鄰居大爺,養了一隻鸚鵡,他對自己鸚鵡能“說話”感到無比自豪。

  我們對於鸚鵡模仿人類語言的能力感到非常驚訝的。

  我們認爲,口語是我們和其他物種最大的區別之一。這是我們最大的進化優勢,也是我們天賦,口語體現了我們的智力和複雜的高等學習能力。

  當然,其他生物中也有“語言”交流,鯨的歌聲、狗的吠叫、蜜蜂的舞蹈,還有植物之間的化學信號,但是,語言,只有人類才能掌握。

  鸚鵡雖然能“說話”,並不代表它們智力超羣,甚至遠遠低於人類智力。

  再看看我們的“近親”——靈長類動物,作爲我們最親密的物種,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認知和類似人類的能力,包括使用工具、笑聲、社會組織、種羣中要求公平對待等,唯獨不具備說出想法的語言能力。

  這是否意味着猩猩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偉大,而鸚鵡是我們人類“全球霸主”的繼承者?

  答案肯定是:不。

  靈長類動物、鸚鵡和人類之間存在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是造成能否使用語言的的關鍵。我們先看看鸚鵡模仿人類語言的特殊能力。

  並不是所有的鸚鵡都能模仿人類的語言,灰鸚鵡、亞馬遜鸚鵡、長尾鸚鵡和鳳頭鸚鵡是我們比較常見的,能模仿我們的語言。

  此外,除了鸚鵡,一些鳥類也可以複製人類的聲音,包括八哥,琴鳥和鷯哥,鷯哥被認爲是世界上模仿最好的鳥類。

  說話還是模仿?很關鍵!

  區分模仿還是產生人類語言是很重要的。關於這個問題,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論。

  鸚鵡對於“語言”是否有認知功能,它們的語言是否來自於對一個單詞或者一個句子的理解?

  大多數專家認爲,一隻鳥的詞彙主要是基於聽覺和聲音的複製,至於聲音是什麼意思,它們根本不理解。

  即便如此,鸚鵡在生理、行爲和神經方面上仍有優勢,我們重點對它們進行研究。

  發聲裝置

  鸚鵡和許多其他會說話的鳥類確實具有完成這說話的生理機能。

  人類有喉部,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音箱”,用來發聲;

  鳥類在喉部下方的胸部有一個叫做“鳴管”的結構,它也有類似的功能。

  當然鸚鵡還有相當靈巧的舌頭,在試圖說話時,能夠操縱它們的呼吸。

  優異的神經系統

  鸚鵡與其他會說話的鳥相比較,鸚鵡在大腦結構方面確實很突出。

  會說話的鳥,大腦都有控制聲音學習的特定區域,稱爲核心,但鸚鵡的核心比較特殊,核心外還有“殼”,環繞着這些聲音中心的大腦區域。鸚鵡的語言模仿能力也和這個區域有關。

  這個功能區域很早就出現在鸚鵡大腦中,我們通過DNA標記手段對新西蘭的啄羊鸚鵡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正是這種外殼活動賦予鸚鵡語言模仿的能力,這種鳥的歷史可以回溯到3000萬年前。

  有趣的是,許多編碼鸚鵡語音學習的基因也與它們的運動中心有關,這也許可以解釋爲什麼有些鸚鵡會隨着音樂“擺動”,看起來像在跳舞!

  社交行爲

  鸚鵡不僅具有學習聲音的神經能力和執行語言的生理能力,而且還具有與他人交流和互動的慾望。

  鸚鵡試圖通過語言來融入羣體,語言作爲一種社交行爲。當它們與我們人類和在一起時,它們試圖發出人類的語言,而當它們在野外時,它們通常只能發出鳥類的聲音。

  此外,只有在感到舒適和有安全感時,鸚鵡才願意說話,再加上零食等強化這個技能,你的鸚鵡纔會“妙語連珠”!

  爲什麼靈長類動物不能說話?

  我們已經瞭解了鸚鵡爲什麼會說話,以及鸚鵡是如何說話的,那讓我們把注意力轉向靈長類動物,特別是類人猿。

  一直以來,專家認爲它們不能說話的原因是因爲聲道發育不完整,換句話說,如果他們的生理狀態能升級,就有可能說話。

  150年前,當查爾斯·達爾文首次發表《物種起源》一書時,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猿類的大腦還沒有經過必要的進化來獲得說話的能力。

  這一理論就被很多專家們否定過,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他可能是正確的。

  利用x射線技術,專家們重建了獼猴和其他物種的聲道,並與人類進行了生理上的比較。

  研究發現,它們喉嚨的物理結構是有可能產生語言的,有產生成千上萬個不同單詞的生理基礎,但猴子仍然侷限於尖叫和狂吠。

  這表明,數百萬年來,在類人猿身上,語言一直是一種身體語言,但不一定是一種認知語言。

  這一理論目前在靈長類動物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認爲在基本交流手段中表現出類似語言的元素,類人猿卻不具備模仿或複製語言的神經控制能力。

  大腦的兩個關鍵區域是皮質關聯區和腦幹核,皮質關聯區與人類大腦的高級功能有關,而腦幹核與發聲所需的肌肉有關。

  如果這些區域更大,動物往往擁有更強大的發聲系統。如果這些區域更小,往往產生獨特聲音的能力就會減弱。

  在類人猿中,比如倭黑猩猩,可以發出40到50種不同的聲音,而且它們的舌頭比其他更古老的靈長類動物(長臂猿)有更精細的肌肉運動。

  結語

  關於類人猿缺乏語言的爭論,在靈長類學界仍在繼續,研究也不曾停止過。

  當我們提起鸚鵡和其他語言模仿的鳥類時,我們必須時刻記住,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技能,本質上是一種技巧。

  鸚鵡非常聰明,可以學會從一數到十,甚至可以識別它們最喜歡的食物,但它們絕大多數的語言只是簡單的複製和模仿。

  有意識的、有意圖的、細緻入微的語言仍然是我們人類獨有的行爲和自我意識。

  人類作爲地球上強大的羣體,語言仍然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