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elmator 是 iOS 生態裏的老牌應用,其本身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圖片處理應用。這也是爲什麼新推出的 Pixelmator Photo 受到很多人關注。我也是在第一時間預約了這款應用,並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在 iPad Pro 和 iPad mini 5 上用它修圖。不過隨着使用的時間增加,我就越難清晰地告訴你是否有購買的必要。

  它就是這麼令人糾結的應用。

  文件管理,真的很重要

  我一直說 iPad Pro 目前對於攝影工作只可以完成 80%,缺少的 20% 一半問題是在文件管理,一半問題在於創意後期。

  關於創意後期部分,其實現在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解決方案,尤其是 Adobe 已經表示今年年內會在 iPad 上發佈完整版的 Photoshop。而文件管理其實並不僅僅是攝影應用遇到的困境,而是目前所有的 iPad 生產力應用都會遇到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所有的視覺創意中,攝影上是最爲突出的。因爲繪畫工作都是從無到有,你是在「嶄新的白紙上」作畫。而攝影工作卻是截然相反的「從多到少」。對於一名專業攝影師來說,一次拍攝的素材量是非常大的,最後的實際照片一般都是「百裏挑一」。這也爲什麼普通用戶很難理解爲什麼 Adobe 已經有 Photoshop 這麼強大的工具缺還要推出「精簡」功能的 Lightroom。因爲 Lightroom 的一個重要核心點就是「圖片管理」。它包含了豐富的圖片對比、篩選機制等等。這樣一來攝影師可以快速在自己拍攝的所有素材中篩選出自己想要的照片,並進行深度的後期處理。

  Lightroom 的評星機制

  這個過程對專業攝影師來說是剛需。

  在有了以上的基礎以後,我們再看 Pixelmator Photo 這款應用,它雖然已經使用了蘋果最新的 iOS 文件管理方式,但是依然沒有提供任何的照片對比或篩選機制。也就是說,如果你需要處理大量的修圖素材,最好的辦法依然是在應用外篩選好照片後再通過 Pixelmator Photo 修圖。

  相比之下,

  Lightroom for iPad

  由於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充足的經驗,它提供了篩選機制,每一張照片你都可以評定不同的星級,或者是添加旗標。這樣你就可以層層篩選,然後精細調整你最終篩選之後的照片。

  不僅如此,Lightroom 爲了能夠讓你方便對比,會在視圖的最下方顯示全部的圖片文件,這樣一來你可以通過點選的方式對比前後的照片。但是 Pixelmator Photo 在這裏是選擇了膠片濾鏡的展示。在這一點上,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不是一個專業攝影師會信賴的應用。

  機器學習和攝影后期

  當然,這款應用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是一款主打「機器學習」的後期應用,也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智能修圖」。其實,在開始給 Pixelmator Photo 這款應用的機器學習下一個結論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一件事:藝術作品是否可以被計算?

  如果是一款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機,那它添加「人工智能」算法是有存在價值的。因爲大多數人只想獲得通俗意義上的「好看照片」,至於過程是怎麼樣的,是人調節還是機器調節並不重要。

  也就是說,當你的照片屬性是單純的「記錄」,而你也只是想要更好看的「記錄」,那麼機器學習的確是未來攝影的一個重要力量。因爲基於對人類喜愛照片的數據研究肯定可以畫像出一張好照片。

  但是,這件事來到攝影后期這裏,卻出現了一個悖論。即:攝影愛好者或者藝術家是希望通過自己後期來完成自己前期沒能實現的表達。

  比如說,我想要比較壓抑的效果,那麼我的曝光可能就需要暗一些,但是如果我想要一個糖水的效果,那麼我的曝光就需要亮一些。這件事任何一個攝影師都能很好的理解。我們都知道攝影其實是有一個「正確的曝光」,即直方圖非常完美。

  但「正確的曝光」不一定是「好看的曝光」,很多具有明顯攝影風格的作品都是有着曝光瑕疵,而且這往往也是攝影風格的某一種體現。可如果是使用「機器學習」進行照片後期修飾,人的主觀能動性已經在過程中被去掉,直接給予了一個結果。那麼如此看來,這張作品的後期過程已經去掉了人的表達,也就喪失了攝影后期的本質意義。

  當然,並不是完全否定「機器學習」這種智能修圖的方式。因爲攝影后期也分爲一定的階段,比如至少可以分爲基礎後期階段和創意後期階段。在基礎後期階段,攝影師基本工作就是首先糾正畫面中的不正確。例如找出高光或者是陰影中的細節又或者是還原當時拍攝現場的白平衡。在這一個階段,很多時候的確是重複性操作,甚至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如果能夠讓機器學習完成這一部分的工作也可以提高一定的效率。

  在有了以上的這個討論標準以後,我們再看 Pixelmator Photo 的「機器學習」,它基本上做了兩件事:

  1. 調整影調,讓直方圖更加均衡和居中

  在曝光和影調方面,Pixelmator Photo 更像是從直方圖出發做調整。任何的攝影作品,都會控制曝光參數讓直方圖的大部分像素儘可能的靠近中間調的區域。然後把像素儘可能拉伸,讓整個畫面的直方圖儘可能「舒展」。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可以獲得一張從參數上最容易認爲「正確」的照片。比如我對比了幾組直方圖,我們可以顯而易見的看出這種傾向。

  但恰恰因爲如此,這讓很多照片變得平淡異常,甚至會丟失很多氛圍。最爲明顯的例子就是下面這一張美食照片,在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本是一張暗調的攝影作品,可當在使用了機器學習以後,整個照片的確變爲了一張正常的照片,但是拍攝時原本想要保留的氛圍也就完全丟失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攝影作品的直方圖是很標準的,那麼使用這個機器學習是可以幫你更進一步的調整。但是一旦有了曝光傾向,那麼反而就是反作用了。

  2. 調整顏色,大多數時候是色溫

  另一個最爲直接的觀感效果就是在於色溫的調節。的確,色溫和曝光一樣,也是有着「正確的色溫」。但「正確的色溫」很多時候也不是「好看的色溫」。尤其是色溫對於色彩氛圍的影響是非常大。藍色給人清冷,橙色給人溫暖。而一張照片的冷暖,也應該是攝影師自己的判斷。

  在 Pixelmator Photo 中,對於色溫有着非常明顯的傾向,基本上都會調整色彩偏黃。這種調整在風光上還能夠接受,但是在人像上問題就比較大了。當然這可能是因爲審美差異的原因,Pixelmator Photo 的色偏並不適合亞洲人的膚色。

  其它方面,雖然說你不需要非常誇張的液化美顏。但是至少能夠在識別到人像以後,對人臉膚色的單獨優化,可遺憾的是並沒有。

  也就是說,在機器學習修圖這個功能點上,它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唯一可能的幫助就是多一個參考,這樣看的話一些重要的參數設置的獨立的「機器學習」按鈕也是有用的,它至少給很多入門用戶一個選擇。

  對了,iOS 相冊也有一個自動美化功能,說真的,比 Pixelmator Photo 好用。不信你看:

  物體消除

  這也是這款應用主打的功能之一,可以看出也是這款應用最引以爲傲的部分,甚至是爲這個功能單獨列出一個模塊。但首先要說的是,這個功能並沒有什麼獨特的。

  因爲本質上,美圖秀秀的的祛痘功能和它類似。在其它一些同類別應用中,都會具有這一功能。但這些應用只是作爲一個正常的功能點,並沒有放到很高的層級。如此看來,Pixelmator Photo 對這項功能真的重視。這個功能基本上有兩個作用:

  去除瑕疵。比如去除一些小污點,基本上各款應用都做得很好,消除得都很自然。

  去除不必要的物體。

  這裏就是比較難的地方,一般來說實現這一個功能都是先要去除這個物體,然後原圖上要繼續填充一個和周圍紋理一致的部分。Pixelmator Photo 整體上處於一個可用的狀態,如果說下面的餐盤裏的餐具,我覺得有點礙眼,就可以通過把這一部分的區域全選出來,然後應用立刻會計算出結果。效果只要你不放大,很不錯。你如果直接看修改後的圖,不會注意到這裏曾經還有一些餐具。

  去掉了託盤上的餐具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依舊翻車,尤其是在一些純色背景下,會莫名其妙的在周圍出現一些雜色。要說到這方面功能其實有很多應用做的非常好。比如 TouchRetouch 在這方面一直是佼佼者。二者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對比:

  很明顯,後者自然很多,幾乎已經沒有任何的破綻了。所以 Pixelmator Photo 的物體消除功能只能說是一個及格功能,在一些情況下它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還是很大概率不自然。和市面上同類優秀的功能的應用比較還有一定的差距。

  參數很多,但是缺了最關鍵的

  進入到整個應用最爲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參數部分調節的模塊。肯定的是,可以看出這款應用還是具有專業性的。整個參數調整的設計邏輯基本上都是按照 Lightroom 來的。當然這句話並沒有說 Pixelmator 有借鑑 Lightroom,畢竟後期修圖應用的設計上都是大同小異。而 Lightroom 的參數佈局是經過專業攝影師多年選擇的結果。

  在工具的豐富程度上,可以看出 Pixelmator Photo 還是誠意滿滿的。除了常規的白平衡、曝光、HSL 以外,還提供了進階的色階、曲線甚至是通道混合器。並且大部分調整工具都配合了吸管工具,這樣當你不知道你想要修飾的某一個部分具體是什麼顏色的時候,可以通過直接吸管吸取限定一個範圍。

  特別棒的是,Pixelmator Photo 在色彩平衡的選項使用的是「色輪調節」的方式。這種方式其實在大多數的圖片後期應用很少見,但是在影片後期中更常見。我認爲色輪的最大好處就是更加的直觀,比如當你點開應用中的「三路顏色」時,你可以分別控制不同影調區間內顏色的傾向。你可以在陰影中增加一些藍色,就可以首先滑動原點傾向於藍色區域, 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控制兩側的滑桿調節填充顏色的飽和度和明度等等。曲線調整的和色階調整的設計上都是功能完整。曲線你可以通過直接點選畫面中的線打點直接調整,也可以針對 RGB 通道分別進行調整。

  三路色輪調整

  替換色彩是一個亮點,可以讓你直接從某一個顏色直接替換到另一個顏色,也就避免了需要在 HSL 工具中多次調整的麻煩。

  如果要是單單給 Pixelmator Photo 的這些參數調整工具打一個分,我甚至是可以給出滿分的。因爲它所有的調節工具都非常的實用,也非常的專業和強大。既照顧了普通用戶,又可以讓專業用戶有更多的選擇。

  但攝影后期的基礎調整部分,又可以簡單的分爲兩個步驟,一個是「全局調整」,一個是「局部調整」。剛剛我們提到的大部分參數調整功能基本上都是全局調整。也就是說,當你調節一個參數時,畫面中所有的相關參數都會跟着一切調整。

  而「局部調整」則是攝影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在畫面中做出合適的「選取」。所有的參數調整,都會被限定在這些選取之中。並且從我的經驗來看,一些優秀的攝影作品雖然都需要全局調整,但是真正決定整個照片的關鍵往往是畫龍點睛的「局部調整」。

  目前在局部調整的工具中,一系列強大的後期應用基本上都已經有了共識,一般都會有「漸變工具」「徑向工具」「畫筆工具」。這三個工具相互配合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調整工作。其中「畫筆工具」是最爲進階也是最能體現攝影師功力的選取工具,它能讓我們針對性的調整畫面的任何一部分,只要你畫出來即可。

  可上述提到的三個重要的工具 Pixelmator Photo 一個沒有。

  這真的很重要,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想讓夕陽更加絢爛一些,我就直接可以使用「漸變工具」從畫面的一側覆蓋天空並逐漸過渡,再增加一些飽和度或者是壓低曝光,就會獲得更有層次更有色彩的雲彩,而這在 Pixelmator Photo 中無法實現。

  這也讓這款應用前面所有提到的強大的參數調節功能大打折扣。例如一幅畫面中,我只想把某一個物體的顏色使用替換顏色工具換一個顏色,你必須希望畫面中其他地方沒有類似顏色,不然會一起調整。可如果有了選取工具,我直接可以用「畫筆工具」塗出這一部分,就不會影響到其它顏色。這可真的是「空有一身本事,但是沒有用武之地」。

  潑辣修圖中的漸變工具Pixelmator Photo 和它的對手們

  這三款應用可以說各有特點,這也是爲什麼我會結合使用的原因。當然,這三應用都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標準「Raw 格式的支持」。這一點相信隨着數碼攝影的普及越來越好已經是人盡皆知。只要你是一個數碼攝影愛好者,就該知道想要更好的後期,就需要拍攝 Raw。

  前面我已經提到了爲什麼要有 Lightroom 的一個原因(文件管理),而其中的另一個原因就是「Raw 格式」的讀取。Raw 格式就像是它的名字一樣,這種照片就是是一盤「生肉」。你需要專業的廚具把它做熟,比如轉爲 JPG 格式在網絡上傳播。但這裏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即每一家品牌每一個相機的「生肉」也就是 Raw 格式是不一樣的。那麼也就需要攝影后期應用能夠不斷的提供對應相機 Raw 格式的翻譯的語言。

  所以一款攝影后期應用能不能夠及時更新對應的相機 Raw 格式的「解碼」文件也是一個綜合實力的體現。在這方面 Adobe 一直是集大成者,幾乎你能在市場上使用到的相機都能解碼。

  目前 Pixelmator Photo 在這方面做的也很不錯,官方宣稱支持 500 個以上的相機型號的 Raw 文件。這一點經過我的測試的確沒有問題,包括像是佳能、尼康、索尼的主流相機的 Raw 格式都可以打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在 iPad Pro 上導入一些高像素照片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 iPad mini 5 上導入4000萬以上的像素 Raw 就會出現閃退的 Bug。所以如果你是 iPad mini 5 這一點上需要注意。而且這個問題似乎在已經推出一個更新版本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得到好轉。

  即使是富士的中畫幅高像素也穩定支持

  說到這裏,也就需要澄清一個問題。你可能已經在事先已經看到過這款應用的各種宣傳,但不知道是媒體自己的選擇還是說這款應用自己希望營造的「氛圍」。很多人使用了「叫板 PS」的標題。但是很遺憾,顯然這兩款並不是對方的段位產品。

  因爲 Photoshop 是一款綜合的圖像處理應用,它本身並不是爲了攝影服務的,而是爲了整個圖片處理服務。真正應該「叫板」的是我們剛剛一直都在提到的 Lightroom。可如果讓我在 Lightroom 和 Pixelmator Photo 之間做一個選擇,我會堅定的選擇 Lightroom。因爲照片的篩選機制和 Adobe 的金字招牌是所有創意工作者的重要背書。尤其是 Lightroom for iPad 版本在近期可以同步配置文件,這樣一來我以前在桌面上可以使用的預設現在都可以在移動端使用。這遠比 Pixelmator 提供預設好用的多。

  如果是跟潑辣修圖相比較,對我來說 Pixelmator Photo 沒有任何比潑辣修圖更好的地方。如果要說讓我自己選擇一個目前 iPad 上綜合修圖應用最強者,那一定是潑辣修圖莫屬。

  這款應用幾乎已經涵蓋了基礎攝影后期你需要的所有功能,甚至是它已經在照片調整的層面上比 Lightroom 更進一步。它還充分考慮到了普通用戶的需求,把智能液化(一個重要場景就是姑娘們瘦臉)和圖層功能本應該需要 Photoshop 裏纔能夠實現的功能已經全部可以實現。

  唯一輸給 Lightroom 就是在圖片文件管理層級。一言以蔽之,Pixelmator Photo 已經有的功能潑辣修圖全都有,而潑辣修圖有的東西 Pixelmator Photo 也沒有。

  而和 VSCO 相比較,坦率地說這款應用完全不是一個定位。因爲 VSCO 是一個膠片預設見長的應用,而在基本調節功能絕對的落後,完全不屬於這個時代。但是之所以這裏要有一個比較,是因爲 Pixelmator Photo 也提供了預設。但是預設大多數還是非常的「歐美向」。實用價值和 VSCO很多精品濾鏡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你是一個更喜歡一步濾鏡的用戶,那麼這款應用並不適合你,它更希望你一步步調整參數。

  當然你可能會說這有一些不公平,因爲似乎你都是拿其他應用的優點來對比 Pixelmator Photo 的缺點。並非如此,我更想表達的是:這款應用毫無特點,或者是沒有自己的優勢。

  它的任何核心功能都可以在其它已經有的應用找到,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別的應用都可以比它做的更好。這纔是這款應用最大,也是最讓人糾結的根本。

  買還是不買

  我知道讀到這裏,你可能會說,如果按照前面的所述,這裏直接說一句「別買」就可以結束這篇文章。

  是的,如果你現在已經擁有的任何一款我前面提到的應用(Lightroom、潑辣修圖),那麼這款應用都已經毫無購買意義。如果你對它「機器學習」這個賣點感興趣,甚至不如直接嘗試 iOS 相冊裏的自動調整功能。而至於主打的「內容修復」,其他兩款應用也一樣具備。

  但是如果你現在沒有上述任何一款應用,剛剛買了 iPad Pro,準備在上面展現自己的攝影才華,這個時候擺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個多選題,而 Pixelmator Photo 的確可以作爲一個參考。

  原因很簡單,價格。Pixelmator Photo 的價格是 25 元,而且還是買斷制。這個價格有多良心呢?我們上述提到的其他應用,潑辣修圖一年的訂閱費用是 128 元,Lightroom 一年的單獨訂閱費用是 420 元(Lightroom 購買桌面版本的攝影套裝可以免費使用,所有如果你是 Adobe 的正版用戶購買者推薦使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Pixelmator Photo 在定價上可以說是誠意滿滿。尤其是在這個不管什麼應用都是「訂閱制」的浪潮之中,還會選擇非常「低」的價格進行買斷制。由於 Lightroom 如果是 Adobe 的會員是會免費贈送,且國內用戶很難使用到,所以不做比較。我們就只單純就拿潑辣修圖來說好了,Pixelmator Photo 能夠實現其 60% 的功能,但是價格是它的 1/5。單純的從購買的性價比上來說,Pixelmator Photo 極高,畢竟 25 元到今天也就是一杯奶茶錢。

  但這個前提是,你的攝影后期僅僅是簡單的基本的 Raw 格式的照片美化,隨時隨地的發一個朋友圈,它還能夠勝任。但凡你希望自己有一定的進階,甚至是清楚的知道「局部調整」的作用和意義。那麼這款應用都無法滿足你的需求。

  這就是 Pixelmator Photo,一方面它能實現的是最爲簡單基礎沒有個性的關鍵功能,另一方面卻有相比其它應用更低廉的價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是它最好的評價。

  尾聲

  真正適合 iPad Pro 的後期應用,一定能用上那根筆,這是爲什麼大家無比期待「完整版 Photoshop」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