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語:

  從小到大,我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這個人很挑剔,難相處。”“太挑了,很麻煩。”

  挑剔,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心中的貶義詞,意味着過分苛求,難相處。

  但是,挑剔不應該用來要求別人,它其實是一種對自我的態度。

  那些過得好的人,總是很挑剔。相反地,太隨便的人,可能過不好這一生。

  作家李碧華是個神祕的人。

  她言語毒辣,文筆犀利,但從不接受訪問,也沒有任何公開場合的照片。

  據說,和她見面談工作時,她會約法三章:“不去簽名售書,不要書上放照片,不要電話採訪我。”

  李碧華平時只用傳真聯繫:“我從來不接電話,以後我們用傳真聯絡。放心,我收到傳真,會及時回覆你的。”

  有位出版社編輯回憶時評論道:“在李碧華身上,挑剔和通情達理總是奇怪地糅合在一起。”

  圖片|Znightmare

  其實,挑剔並不意味着是讓別人爲難。就像李碧華一樣,有時候挑剔是對自己的要求,它意味着取捨,選擇與追求。

  挑剔,有挑有選,有剔有棄。

  圖片|濱田英明

  01

  挑剔的人,會吃得更好

  汪曾祺對吃很挑剔的人。

  比如他做飯時,會堅持做葷菜用素油,做素菜用葷油。比如昆明某一家汽鍋雞,他說得挑武定雞,才能“極肥而有味”,換了其他雞,便不是這個味兒了。

  圖片|濱田英明

  他很喜歡一道昆明菜,叫炒包穀,即炒玉米。有一次,老同學請客,特地做了這道炒包穀。結果一端上來,他一看包穀太老,肉太多,醬油太多,還加了太多水。

  汪老忍不住說:“你這樣的炒包穀,能把昆明人氣死。”

  這樣的挑剔,也許在有些人眼中,是不是太來事兒了?吃個飯而已,至於這樣嗎?

  但對於汪曾祺來說,這是必須的。人生在世,吃一頓少一頓,總要好好吃飯,怎麼能隨便糊弄自己的舌頭呢,怎麼能敷衍對待食物?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濱田英明

  挑剔的人,會吃得更好。因爲他更在意要讓食物好好吃,不辜負美食,不辜負一餐一飯。

  圖片|濱田英明

  02

  挑剔的人,會玩得更豐富

  曾與友人一同出去旅行。

  她說自己比較挑剔,於是一手包辦了旅行路線,安排好想去的地方。挑住宿時,她會在民宿裏挑選,一來不想挑千篇一律的酒店,二來希望住得更有當地的氣息,盡善盡美。

  圖片|濱田英明

  期間,我們入住後發現住宿的地方和原來網上的介紹有出入。本來舟車勞頓,想着就不折騰了。但是友人先讓其他人休息,自己去交涉一番,未果後,她重新挑選了新的民宿,第二天便換了地方。

  有人問她是什麼能讓她這麼有精力去折騰。她笑笑說:“因爲每一趟旅行都很珍貴,不能怠慢了,寧可挑一點,也不要留下不愉快的記憶。”

  圖片|濱田英明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聽此話,豁然開朗。

  有些人爲何會玩得那麼好,不僅是會玩,還是會挑剔。他挑選自己想要的旅行,挑剔旅行路上的衣食住行,只爲了讓時間更值得,讓旅行更豐盈。

  如果覺得太累了,草草了之,也許我們無法聽見清晨五點鐘樹林裏的鳥叫聲,看見太平洋的第一縷陽光穿過海面直照眼前,吃到當地人家中最原味的美食……

  圖片|濱田英明

  03

  挑剔的人,會爲自己而活

  有一次,柴靜和她的導師陳虻吃飯。陳虻問她要喝什麼。

  柴靜也不太留心,便隨口說了句:“隨便。”

  陳虻一聽,“眉毛眼睛擰在一起”,生氣地說:“隨便?!問你的時候你說隨便?!你已經養成了放棄自己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談自己願望的習慣了!”

  有時候隨口說出的隨便,並不是我們真的不挑,而是懶得去想、懶得去挑。

  挑剔的人,會思考多一點:這件事應當如何看待?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每一次挑剔,都在爲自己想要的生活投票。

  圖片|濱田英明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要變得挑剔,但至少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挑剔一點,多思考一點,像陳虻所言,“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談自己的願望”。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挑剔可以讓我們學習挑去自己不想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漸漸活得不那麼人云亦云。

  圖片|濱田英明

  倘若事事隨便,可能生活會處處挑剔。

  但是挑剔的人,也許會活得更爲恣意。

  太隨便的人,過不好這一生。

  挑剔一點,纔有可能離理想的生活更近一點。

  圖片|濱田英明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