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朋友小蘭和她老公小林突然冷戰了,仔細詢問,原來竟是因爲一件“小事”。

  結婚三週年,小林一整天都沒有任何表示,小蘭想既然你沒有表示,那我也不能空等,所以就自己安排了。

  她定了一場歌舞劇,還選定了一傢俬房菜館,想給老公一個驚喜。

  沒想到,小林知道小蘭後,非常生氣,說小蘭不會持家,他們這個月的貸款還沒還,弄這些有什麼意思,不如好好在家喫頓飯。

  這下,可是把小蘭徹底惹火了,兩個人先是大吵了一架,然後小蘭直接回了孃家。

  兩個人當晚就鬧掰了,小蘭把孩子接回孃家,現在也不願意見丈夫小林。

  當小蘭跟我抱怨說:結婚紀念日不就應該要浪漫嘛,他至於這麼小氣嗎。

  我給她提了個醒:你想想,小林平時在錢的方面有虧過你嗎?你們對這件事的不同態度也許跟你們不同的家庭背景有關。

  她沉默了許久。

  還是比較客觀的表示:

  小林父母是那種很本分的工廠職員,一直謹慎辦事,從不多花錢。

  而她的父母也許是因爲海外留學回來,追求情趣享受浪漫,強調高質量的生活質量。

  大家發現了嗎?

  小林和小蘭對婚姻的認識,對夫妻關係的理解,都是被他們原生家庭影響着的,而且會繼續影響他們的孩子。

  小蘭可能會臨摹她父母的教育方式:

  外放、不拘小節,浪漫,同樣,小林也會效仿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嚴謹、踏實,本分。

  而這兩種模式的衝擊勢必會繼續給這個家庭帶來不小的矛盾,那如果我們只是以事件衝突來看待,接下來還會有無數的小矛盾大事件。

  事實上,我們最應該做的是:

  跳出具體的事件圈子,來觀察,大家爲什麼會有這種行爲和觀念,覺察到本質,纔是解決問題的最基本方向。

  從心理學上來說的話,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

  2

  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檸檬舉個例子,有兩個人,他們的原生家庭分別是下面兩種:

  第一個家庭,爸爸喜歡登山,媽媽喜歡讀書,閒暇時光,一家人會聚在一起歡度時光;不管你做什麼,他們都願意傾聽你的想法,並且給予支持;

  第二個家庭,爸爸每天不着家,媽媽天天打牌,每天的話題都是媽媽埋怨爸爸掙錢少沒出息,爸爸嫌棄媽媽不能給家裏掙錢,而你想學個吉他,他們雙雙否定,覺得那更是費錢。

  如果讓你選擇,你更願意選擇哪一個家庭呢?

  前面說的這兩個人其實是我認識的人。

  第一個家庭的孩子你看到她就會覺得很有愛,積極陽光,永遠不怕嘗試。

  而第二個家庭的孩子他事業方面其實很成功,但他過得很辛苦,曾經一度抑鬱,因爲他覺得沒有人理解他。

  這就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比較。

  所以,到現在的你,真的有了解:

  原生家庭到底是什麼?給你的人格、你的婚姻以及親子教育等方面,分別帶來什麼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