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年習慣性便祕是老年人羣高發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並可誘發多種疾病。中醫辨證論治可以有效抑制疾病發展或治癒。但治療手段的多樣性也常常對臨牀醫師造成困擾,幹預措施的選擇成為一個難題。本文對近年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對多種辨證論治療法進行歸納整理。

老年習慣性便祕是指年齡在60歲以上,長期或慢性的功能性便祕。分為結腸性便祕和直腸性便祕,以大便次數減少、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大便乾結、排出困難或不盡為臨牀特點[1]。該病發病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有報道稱該病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猝死、疝氣、痔瘡出血、肛裂、脫肛、癡呆、直腸癌等[2]。本病在《黃帝內經》稱為「後不利」、「大便難」。《傷寒論》中也有關於「陰結」、「陽結」、「脾約」、「燥屎」等相關記載。中醫藥對此病的治療多以辨證論治為主,具體治法多種多樣,包括調理臟腑,潤燥通便等。本文對近年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對多種辨證論治療法進行歸納整理。

補腎潤腸法

《景嶽全書》曰:「腎為胃之官,開竅於二陰,所以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說明糞便的排泄與腎的氣化作用有關,即所謂「腎主二便」。老年人臟腑功能衰退、氣血津液虧虛,大腸傳導無力,腎氣不足,加之津枯液少,不能濡潤大腸,無水行舟,大腸傳導失常,形成便祕。故老年習慣性便祕雖標在大腸,而本在腎,屬本虛標實之證,應以補氣益腎潤腸為治則[3]。周俊亮等[4]以補腎潤腸通便湯(肉蓯蓉15 g,火麻仁15 g,生地黃15 g,麥冬10 g,當歸10 g,枳殼10 g,大腹皮10 g,川牛膝10 g,甘草5 g)治療習慣性便祕的老年患者48例,總有效率為90.6%;左振魁等[5]認為老年人多精虧腎虛,久服瀉劑,苦寒傷脾,致脾虛氣弱傳送推導無力,腎虛精耗不能蒸化津液,溫潤腸道,使糞便當出不能出而成老年習慣性便祕,應用補腎潤腸中藥復方治療老年性便祕,總有效率高達82.6%。

補中益氣法

老年人脾胃虛弱者多,氣虛而無力排便,日久形成便祕;許多醫家認為,氣主推動,通過補益脾胃而補氣,氣足則排便有力,應用補益中氣法可以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祕。郝芬蘭等[6]以補中益氣湯加山藥、熟地黃、五味子為基本方,治療習慣性便祕的老年患者56例,總有效率為96.4%。楊金勝[7]觀察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祕的臨牀療效,將80例老年習慣性便祕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補中益氣湯加減方治療,對照組給予果導片治療,兩周後評價療效,治療組轉愈率為90.0%,對照組轉愈率77.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近一步證實了補中益氣法對於老年習慣性便祕的治療作用。肖曼麗[8]和金鋒等[9]同樣認為老年習慣性便祕是由中氣不足所引起,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方對患者進行治療,亦取得良好療效。

增水行舟法

《萬病回春·大便祕》所述:「老人大便不通者,是血氣枯燥而閉也。」在此理論指導下,一些醫家認為老年習慣性便祕的主要病理變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職,病機為陰虛血少腸燥,因此在治療時多選用增水行舟法作為指導。孫書芬[10]應用自擬潤腸通便湯為老年習慣性便祕患者進行治療,同時與酚酞片進行療效比較,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9.1%,認為潤腸通便湯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祕具有良好療效,功效持久。增液承氣湯是增液潤下的經典方,臨牀應用較廣,該方益氣養陰,增水行舟,又能蕩滌積熱,軟堅散結,攻中有補,祛邪不傷正,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祕效果良好。牛桂珍[11]應用增液承氣湯加減對42名老年習慣性便祕患者進行治療,並與蘆薈治療組進行療效對比,結果承氣湯組患者中,治癒27例(64.29%),好轉13例(30.95%)總有效率為95.24%;未愈2例(4.76%)。蘆薈組患者中,治癒16例(38.09%),好轉12例(28.57%),總有效率為66.67%,未愈14例(33.33%)。承氣湯組總有效率明顯優於蘆薈組(P<0.01)。楊永生[12]應用自擬養陰增液湯(麥冬30 g,杏仁15="" g,火麻仁30="" g,桃仁15="" g,芒硝10="" g,生地黃30="">

益氣養血法

中醫學認為,大腸為傳導之官,其傳送功能全賴於氣。肺為氣之主,肺氣肅降則大腸傳送正常,糞便排出通暢;脾主運化,乃氣血生化之源。氣虛則大腸傳導無力,糟粕滯留;脾虛則津血不足,不能下潤大腸。說明便祕的發生與肺脾關係甚為密切。周立武等[14]應用益氣養血潤腸法對40名老年習慣性便祕患者進行治療,同時與麻子仁丸的療效進行對比,兩組療程均為2周。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7.5%,認為益氣養血潤腸法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祕有顯著療效(P<>

溫陽潤下法

老年習慣性便祕患者腎元虧虛、命門火衰,陽氣無以溫化,鼓動無力,腸腑無法正常傳導槽粕,久之而成便祕。臨牀表現除大便艱澀,排出困難外,還可見面色無華,四肢不溫,喜暖畏寒,腰脊酸冷等陽虛表現,針對此類病證,部分醫家選擇溫陽潤下法進行治療,臨牀療效顯著。《景嶽全書》所載濟川煎是治療陽虛便祕的經典方劑,廣泛應用於臨牀,高宏振[17]應用濟川煎作為主方為86名老年習慣性便祕患者進行治療,並在辨證基礎上對方劑適當加減,氣虛者加黃芪、人蔘;血虛者加阿膠、熟地黃;陰虛者加生地黃、麥冬、玄參;內有鬱熱者加大黃、黃連;氣滯者加木香、大白;見痔瘡便血者加地榆、槐花;跌撲損傷或術後所致者加桃仁、紅花、三棱。1劑/d,5-10劑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7.7%,臨牀療效顯著;史萍慧[18]應用濟川煎與西沙比利、乳果糖進行臨牀對比研究,結果,中藥組總有效率為87.5%,西藥組為71.9%,中藥組患者癥狀改善優於西藥組(P<>

活血化瘀法

老年習慣性便祕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所謂久病兼瘀;兼之祖國醫學認為老年人習慣性便祕屬於中醫「虛祕」範疇,雖屬大腸傳導失常,亦與脾、肺、腎氣虛關係密切,一方面,久病必虛,脾肺氣虛,運化失職,化源不足,氣血虧虛,氣不行血,可致血瘀;另一方面,由於瘀血的產生,瘀血內痹經絡從而導致病情遷延,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針對本病的治療除補益、潤下外還需活血化瘀,使瘀血痹阻通暢,氣機升降復常,方可標本兼治,藥到病除。黃曉梅[19]將120例老年習慣性便祕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治療組予桃紅四物湯治療,對照組應用酚酞片治療。結果治療組痊癒率、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於對照組,便祕各項癥狀評分均低於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認為桃紅四物湯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祕療效確切。吳常玉等[20]認為老年習慣性便祕證屬本虛標實,須以引經葯自達病所,先去實邪,或攻補兼施,使瘀血暢通,氣機正常,方可邪去正安,便祕得愈,選用血府逐瘀湯為98名老年習慣性便祕患者進行治療,隨症加減,結果治癒54例(55.01%),好轉41例(41.84%),無效3例(3.06%),總有效率高達96.94%,進一步證實了活血化瘀法對於該病的良好療效。

其 他

老年習慣性便祕患者往往病證複雜多變,單一侷限的療法有時並不能藥到病除,這就需要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進行動態、綜合的治療,方能起到療效。《雜病源流犀燭》曰:「大便祕結,腎病也。」《傷寒論》有「脾約」的記載。《內經》說:腎主五液,開竅於二陰;大腸、小腸皆屬於胃,脾(胃)主運化、傳送。翁工清[21]在此基礎上認識到大腸的正常傳導變化,必須依賴腎主津液的濡潤和脾胃中氣的推動。中氣充盛,津液盛,則大便調和;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結燥,中氣虛弱,傳導乏力而氣滯,皆可形成便祕。應用自擬生地白朮桃花湯,功能滋腎增液,健脾補氣,通調大便。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祕116例,治癒105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為93.1%,認為生地白朮桃花湯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祕起效快,療效滿意。黃克明[22]認為老年習慣性便祕的病機除腎氣陰兩虛、腸燥傳導無力外,還包括氣血瘀滯,因此採用補腎活血潤腸法對45例患者進行治療,同時與大黃蘇打片進行比較,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1.1%,對照組總有效率70.0%;停葯1個月後治療組便祕複發率為62.2%,對照組複發率為8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結 語

老年習慣性便祕為臨牀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由此誘發的多種疾病甚至可以威脅患者生命。中醫藥對該病的認識和醫療實踐長達數千年,尤其在辨證論治方面,總結了豐富的經驗,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方證對應,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略

(編輯:蔣凱彪)

作者:於文曉,戚晴雪,馬佔華,息金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