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一篇舊文吧。

2008年冬,我上大二。有天晚上,阿飛說,李志寫了首《廣場》。他還說,這張專輯封面很特別:有一個面朝樹林背對觀眾的人,蹲在地上,孤獨而憂傷。

我很感興趣。然後,我們回宿舍,在電腦上聽這張《梵高先生》。

這是我第一次聽李志。從那時起,我成了李志的歌迷。不過,說是歌迷,也遠沒迷到被樸樹和許巍所影響的程度。畢竟,年齡段和環境都已不同。我當時不知道,李志恰是在那一年離開的成都。

大二一整年,我都在重建自己的價值觀,許多事物讓我感覺新鮮。李志音樂中所傳達出的孤絕感,頗合我癖性。他在某些歌詞裏對現實政治的嘲諷,在那時,也很合我胃口。不過,直到現在,其中某些過於直白的字眼時,仍會使我感覺不好接受。

我記不起《梵高先生》這首歌是否曾給我留下過什麼特殊印象。喜歡自然是喜歡,但似乎並沒像很多人一樣喜歡到流淚那種地步。不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很喜歡聽《你離開了南京,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我覺得,有些感情,沉澱到極致,往往是言語不能表達的。有這句標題就足夠,有這70秒的旋律,就足夠。

在我看來,這支曲子所蘊涵的孤獨感,絲毫不遜於《梵高先生》中,那一句又一句撕心裂肺的「我們生來就是孤獨」。這可能也只是我的偏見。

後來,李志專輯越出越多,我聽他的歌也越來越多。

大三某天,我聽他和老狼、萬曉利合唱的《結婚》,感覺自己彷彿被什麼東西擊倒一般。這首歌,把日常生活帶給個人的桎梏與悲哀,唱得入木三分。

李海鵬說:「這就是被體制化的痛苦,就是『你有一份工作,有一個家庭,如是而已』的那種體制化,阻止了你去想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麼。」不過,當這種痛苦被譜曲唱出來時,更易煽動聽者情緒。

那陣子,我恰好在寫一篇關於梁山好漢的課程論文,因此讀了霍布斯鮑姆的《匪徒》。霍氏將匪徒歸為「秩序化生活的異類」。我喜歡這個詞。我以為,李志也應屬這樣的異類。

後來,當李志公佈婚訊時,我和很多其他歌迷一樣,多多少少,會感到有些意外。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癡迷於李志唱的《米店》,即便後來知道他非原唱,也一樣喜歡。這份癡迷,一直持續到2014年秋天。有一回,我從搖滾客網看到一期關於野孩子的訪談。張瑋瑋說,這首歌其實是為鼓勵自己努力生活而寫。然後,莫名其妙地,這份癡迷感驟然就消散了。 大約,詩意與勵志,在我個人的詞典裏,似乎還有些水火不容的意思?可能是我太狹隘了吧。(我得承認,走在下著小雪的夜裡,聽米店,感覺依然很好。)

2014年夏,我第一次讀李志自傳。主要內容,除了革命家史,就是泡妞與被妞泡,甩人與被人甩。可謂荒淫無度,悲催之至。不過,或許正是這樣真實的自我剖析,才更易使讀者貼近傳主內心吧。

他說,成名後,許多人圍攏來示好,但他們不知道,這些讓他們瘋狂的音樂,大都是李志在自己最落魄無助那些年裡寫的。那時候,他沒飯喫,沒姑娘,也幾乎沒朋友,在人們眼裡,就是個大傻逼。可是,這些歌和李志本人,現在突然被視為牛逼。這實在可笑。他說,他一直沒變,變的是這個世界。如果他以前是傻逼,那現在仍然只是個傻逼。

他還說,有些人根本不能算是他兄弟。他的兄弟都有誰,我不清楚。那個離開了南京,再也沒人和李志說話的人,應該是一個。翁慶年也是一個。有時候,我會找出《翁慶年的六英鎊》來聽。「我說老闆,一斤理想要多少錢。我說老闆,一斤尊嚴要多少錢。」

關於李志,有個常見標籤是「屌絲」。廖偉棠曾撰文贊李志的音樂是「升華的屌絲之歌」。

我一直排斥「屌絲」這個詞(寫這篇文字,是第一次大規模使用),也不相信李志的歌與那些自稱「屌絲」的人有若何關係。(我其實會本能排斥任何流行一時的辭彙。比如什麼醉了一類,每次聽見看見都感覺厭惡。)

「屌絲」這個詞,曾引發過廣泛的爭議,因此似乎漸有登堂入室之勢。但我不會因為用的人多了就承認它,也不會因《新週刊》曾為其立傳,把劉小冬歸入此類,就轉而接受這個詞。因為,我根本不相信,在這世界上,存在一個能被這個詞所歸納起來的羣體。既然像「無產階級」這樣嚴肅的辭彙都有其虛妄性,那類似「屌絲」這樣無聊的自輕自賤之詞,最多也就只存在些許調笑的意義而已。

我相信,這世上任何抗議和拒絕,首先都應是源自個體。那些只懂隨聲附和的人,跟吼出第一聲吶喊的人之間,存在著不容抹殺的差異。在我看來,即便在最落魄時,李志也未必肯以「屌絲」自居。否則,他就不會那樣孤獨而痛苦。因為,在那時,他一定很容易接觸到那些以「屌絲」自居的人。同類相遇,不可能仍舊只帶給人孤獨和痛苦。

印象中,從《你好,鄭州》那張專輯開始,他的歌越來越「好聽」。《關於鄭州的記憶》更借用了婁燁某部電影的畫面做mv,用得很巧。有一次,在ktv點這首歌,發現mv又換成了《hello,樹先生》花絮。字幕很調皮: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鄭州,而我在駐馬店。看到這句話,我很開心地笑了。

從《你好,鄭州》開始,《忽然》《牆上的向日葵》《尋找》《下雨》《山陰路的夏天》……李志幾乎不再有大聲嘶吼,越來越低吟淺唱,也越來越走向自己內心深處。由外向內,大約是某些人的宿命吧。先是不顧一切向外探尋,繼而以頭撞牆,到某個時候,自然而然,轉向內在。

2014年11月,新專輯《1701》發布。其中,我喜歡的歌,是《定西》與《熱河》。「熱河路就像,八十年代的金壇縣。…他們的老家,在身後在岸邊在安徽全椒縣。」來自小地方的人,無論走到哪兒,終究不會忘記自己出發時候的荒蕪背景。

「如果年輕時你來過熱河路,那你現在是不是已經被他們淹沒。」我也是個在年輕時去過熱河路的人,但我希望自己能夠不被他們淹沒:至少,先不要被這鋪天蓋地的「屌絲」文化淹沒。

  

2015.1.24上午

另,後來發現這個B哥問答視頻,挺好:

http://www.rockerfm.com/series/19


最喜歡李志的米店 關於鄭州的記憶 熱河


明年秋天或者哪一個季節 我想 我會聽著李志的熱河走在熱河路上 去一趟南京


也許就是因為他的歌 能挖出我心裡埋藏最深的感情和事情吧


以下圖片朋友提供 以下圖片將會是我經歷的


如果年輕時你來過熱河路

大概那個人心中都有一條路叫做熱河路,或者一個叫做熱河路的執念,或者一個代表著熱河路的夢想。

前段時間,一直循環播放李志的所有歌曲,尤其是熱河這首歌,很簡單的一首歌,或者稱其量都不算首歌,因為完全就是把歌詞念出來而已,歌詞也很簡單,旋律也很簡單。但就是這樣的一首歌,在我矯情的晚上帶給我很多的感動,不知道為何。就算我不知道熱河路是什麼,也不知道潘西是什麼,但就是很感動。決定要去南京這個想法,已經想了一年多了,各種因素影響吧,不過我一定會去的。我決定要去南京,親自站在熱河路上,聽著這首歌,把熱河路上提到的地方都去一遍。

如果年輕時你沒來過熱河路,那你現在是不是已經被他們淹沒。


梧桐 垃圾 灰塵

慢慢地,我從小生活過的地方都被拆遷了,這些地方一個接一個的消失了,最後全部消失了。然後,一條嶄新的馬路出現在原來這些點的地方。

我有一個同學說,咱們以後沒地方玩了哦。

我說,沒事,還有其他地方玩啊。

漸漸地,我們大家各在一方,都很少見面。

我的童年和我的記憶都變成了廢墟,被拉上卡車送到了垃圾場。


沒有人在熱河路談戀愛


相遇然後分別就在一天


總有人在天亮時傷感

我總是在夜晚來時特別矯情也很傷感,白天或者和別人在一起時都很正常。我曾問過朋友,我是不是有點分裂,她說,不是的,每個人都是這樣,夜晚人的感情總會更充沛些,尤其一個人時。

把低俗留給生活,把文藝留給藝術。

我覺得自己說出這話時特別牛逼,特別的脫俗。

我曾經因為不被人理解而難過痛苦,雖然現在也不太被人理解,但我明白了,天亮時的傷感必須在天亮後消失。我周圍很少人聽民謠,也很少人會聽李志,那我就自己聽,周圍的人看不懂我在寫什麼,我就自己看。

總之,天會亮的,結局也會來的。

但,總有一種天氣讓我懷念,深入骨髓。

你好,再見。


聽李志的歌是偶然在朋友的車上聽到的,第一次聽的是天空之城和關於鄭州的記憶。當時以為是我們本土的一位小眾歌手,旋律不錯。後來腦海里常常響起這兩首歌的旋律。開始看了一些逼哥的經歷,聽他別的歌曲,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喜歡的不得了。正好那兩年經歷了異常艱難時刻,逼哥的常常帶給我安慰。看了他的現場演唱會很震撼。看的流淚。一直喜歡到現在。雖然艱難困苦都還沒有過去,但是學會了接受命運的無常。逼哥的歌是我聽了這麼久都不會覺的煩的歌。可能是這樣的歌曲裏唱到了我們自己帶給我們共鳴。我想每一個喜歡李志的人都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李志,聽他的歌會莫名其妙的沉落


李志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歌手之一。我從大一開始學習吉他,現在已經大三了。當時練習李志的《天空之城》時就感覺到了李志這個男人不簡單啊,那個港島妹妹也是個有故事的女同學啊,哈哈。

我想每位民謠歌手都應該有講不完的故事,每位喜歡聽民謠的也有講不完的故事了。之前我每天都喜歡唱《天空之城》,因為我的港島妹妹在北京,那是我高中喜歡的一個女孩,高一我性格內向,不知道咋和女生說話,但是她似乎很會和男生玩,她很愛笑也喜歡找我玩。於是我喜歡上了她,一直藏了三年我都沒說。大一寒假我鼓起勇氣去了北京,只是因為她在朋友圈發的一句,她一個人回家好孤單,有沒有人一起的?我還是沒表白。

大二的聖誕節我又去了北京,在零下的溫度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給她擺了一顆聖誕樹??但是她卻來看一眼都沒來看,我哭著走上了地鐵,那是時候傻傻的我覺得我要努力可能是我自己不夠好,直到後來一切想通了。那個港島妹妹成為了歌聲中的悲傷。

現在我喜歡《姑娘?怎麼捨得你悲傷》緩慢旋律的一首歌,簡單的旋律,簡單的訴說愛意。為什麼呢?因為我現在有了自己的姑娘,她也很愛笑,我覺得她現在的樣子比我見過的女孩都美,我不捨得看她難過,因為她的美春風都比不過。

聽李志的歌你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自己。找到自己的故事,找到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我喜歡李志的原因。

至於評價的話



我覺得他是個十足的煙鬼

唱出來來的歌都是煙味,很濃的人間煙火的氣息。

喜歡他的歌喜歡他的故事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

我是風心樂

一個愛音樂愛吉他愛生活的大學生

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我,我想和你一起分享我們和音樂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背上吉他浪跡天涯。


最近中了逼哥的毒,說實話以前根本就不知道李志,最近看到網上的一個廣告裏插曲是天空之城,就聽這首歌,剛開始就覺得挺新鮮,也沒什麼感覺,後來越聽越有感,開始找他的歌,演唱會的視頻,到現在要天天聽。都說逼哥唱的是現實,同感,至少歌詞比較直接,唱功可以說就沒有,但就是他的那種真實不做作,能打動你


第一次聽是我哥在車上放的 當時的第一感覺是 臥槽 這啥玩意 這樣的嗓子也能唱歌 後來老和我哥一起開車 然後就被這歌洗腦了 到現在 完全停不下來 只能說民謠很寫實吧 更容易把自己帶進歌裏 。至於b哥麼 作詞作曲很nb 但是嗓音不敢恭維 不過他自己寫的歌 只有他自己才能表達清楚他的想法 所以我感覺很棒 很好聽 我覺得歌曲只有兩種評價 一種是好聽 一種是不好聽 如果有感覺他的歌和嗓子很難接受的話 試試單曲循環 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2004年,李志選了些自己寫的歌,錄成小樣,刻了200張光碟,放在雜貨鋪裏賣。當然,銷售這主意是他朋友出的,李志極不情願,因為他覺得這東西製作太粗糙,完全沒法聽,甚至到最後,他連名字都沒署,只留下了自己當時的網路ID:BB。

而後來,這張粗鄙的專輯被稱為《被禁忌的遊戲》,而李志,被大家稱呼為B哥。

那一年,我十四歲,剛剛被周杰倫的音樂才華所折服,沒有理想,沒有金錢,只有可以肆意揮霍的青春和一臉爆發的青春痘。

九年後的冬天,我二十三歲,在寧波的一家生鮮連鎖店做儲備幹部,租住在一棟老式居民樓裏,每晚回家,都能看到樓下門臉窗口那些待客的小姐。

其實那時候我的理想是當個作家,每天晚上都要蜷縮在被窩裡寫上幾千字的連載小說。那是偶然的一次,聽到了李志的《梵高先生》,當他唱到我們生來就是孤獨,我們生來就是孤單,我的淚水奪眶而出。

南方的冬天太冷了,就在那個沒有暖氣的出租屋裡,我將這首歌單曲循環了一夜,忽然覺得自己寫的東西都是垃圾,我完全不懂什麼纔是生活,一氣之下全部刪掉了。

那一刻,我才彷彿找到了自己,也恍惚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我換工作,結婚,也嘗試著重新寫作,做所有真正屬於生活的事,也慢慢享受生活,不再憤青,保持理智,偶爾爭辯卻適可而止。

我也聽《關於鄭州的記憶》,聽《下雨》,聽《熱河》,聽《和你在一起》,聽《這個世界會好嗎》……唯獨,很少再聽《梵高先生》。

李志算是個歌手嗎?我不太清楚,畢竟他唱歌也挺難聽的。李志算是個藝術家嗎?我也不太清楚,畢竟他沒有普世的藝術造詣。

可總要有那麼一個人,他是你的精神依託,代替你與這個世界抗爭,代替你堅守那一點理想,代替心中純粹的你與骯髒的現實世界和談。

而他唯一不能代替的,就是愛你所愛的人,還有生活。

所以啊,能好好生活,便是最大的成就。

謝謝李志。


我是最近一個月才開始知道李志這個人和他的歌曲,我是在頭條看了《天空之城》的現場視頻,第一次就聽了幾遍,我的心情很簡單:聽了這麼多年的歌,喜歡原創,喜歡搖滾,喜歡民謠,為什麼,為什麼到今天才知道李志!之後開始慢慢了解這個人,開始聽這個人的歌曲,這陣子除了李志得歌,基本對其他的全都失去了興趣!反正就是佩服+喜歡聽!我沒有資格評價他的人和他的歌,就是喜歡,就是有感覺!


第一次聽B哥的歌是 牆上的向日葵 一般開頭沒吸引你,這首歌就被切掉了,然後這首歌就默默地被聽完了,然後就單曲了一下午,再到天空之城 ,看的現場版視頻,好幾個版本,我只能說B哥牛B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