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中日關係的戰略性分析

  我們在分析中日關係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日本整體化,當成鐵板一塊。按照德國著名的社會學

大家尼科拉斯?盧曼的觀點:現代社會和現代化國家是高度複雜、高度分化和高度異質的社會。由於社會分工日益細密,社會分化成各個不同的系統,相對應的,國家也分化成思想不同、利益相異,個體化和多源化的社會利益集團、理論集團和政治集團。因而不存在完全統一化的日本人,而存在著不同的日本利益團體、社會團體和政治團體。對於一個國家全面而又分類的了解有助於讓我們把握日本的主要政治和意識形態思潮,從而有助於我們大致勾畫出一國將來可能發展的趨勢,為我所用。根據日本主流群體對待中國的態度,我們大致可以把主要的日本政治和政黨團體分為:(1)知華派和親華派,如前日本外相田中真紀子,前日本首相村山富士;(2)中立派和國家實用主義派,主張同美國和中國等距交往,不偏向特定一方,目前的日本民主黨基本持這一立場,如小澤一郎;(3)主張日本成為世界獨立的一極,從以前的脫亞入歐到現在的脫歐返亞,與中國建立正常的,略親近於美國的互動關係,這種觀點常見於一些日本的戰略研究者;(4)主張對中國強硬、不屈服於中國,但依然要與中國保持一定良好經濟貿易關係的日本中間偏右翼勢力,當前日本的小泉首相和麻生外相大致可劃入這一類別;(5)極端右翼勢力,主張不惜與中國一戰,主張完全顛覆二戰歷史觀和東京大審判的狂妄的民族主義勢力。這批人往往既反中也反美,急切地想從美國手中奪回國權,趕走東京灣和沖繩群島的美軍,迅速武裝日本為核武器大國,其代表人物有當前擔任東京市市長的臭名昭著的石原慎太郎。    以上五個類別的人,除了第四、五個類別以外,我們都應當積極交往,積極促進日本友華和親華勢力的成長,更要與大量日本的民間團體和經濟貿易團體建立友好互動的關係,對第四個類別的我們則要加以區別,保持適度交往,也要以經濟和外交手段為槓桿,對其中的頑固分子施加壓力。下面我要著重談談第五個類別。

  第五個類別的極端右翼分子在二戰以後在日本屬於邊緣團體,只佔有很少的一部分。但是1990年代末期以來,特別是小泉上台以來,由於各種各樣國內國外的因素譬如經濟長期衰退、戰後第三代日本青年要求國家獨立自主的思潮等,也由於日本的某些右翼媒體集中報道中國的反日活動和反日遊行,導致右翼勢力的抬頭,親中勢力卻大幅度下降。石原慎太郎當選為東京都知事(市長)就是日本右翼勢力上升的標誌。雖然,我們在當前的狀況下不能誇張地認為右翼勢力已經佔據主流(一般認為極右翼勢力在日本低於總人口的10%),但是我們不能低估這批極端勢力的危險性。    日本軍國主義曾經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兩次中斷和干擾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第一次是從1860年代到1890

年代中國通過洋務運動開始邁向現代化的門檻,日本迫切需要通過挑釁的戰爭來打斷中國現代化的嘗試。日本的軍事冒險取得了成功,中國丟失了土地,賠盡了國庫里的白銀(兩萬萬兩),洋務運動的成就被活生生地扼殺。一次是1927到1937年這段時期,當時的國民政府抓住了10年時間,讓中國的民族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儘管期間日軍多次製造事變干擾,但是中國的民族工商業和民族工業還是頑強地發展起來了。日本陸軍部的陰謀家顯然按耐不住,深恐中國發展起來重新強盛,於是盡一切機會挑釁中國,並最終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這兩次的悲慘經歷不僅是國民生命、財產和經濟實力的空前損失,更是中國強國之路的大逆轉,今天我們回憶起這兩段歷史,仍是無窮的痛苦和遺恨。日本當時的戰略判斷是:中國是弱國,卻是大國,中國可以一敗再敗,但是一旦中國有時間得到喘息和發展,日本徵服亞洲大陸的野心就會前功盡棄,因為日本雖是強國,卻是小國,只要戰略上輸一次,就可能全部輸掉,因而日本要把中國的現代化、工業化儘可能地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今天的日本右翼雖然改頭換面,但其基本模式、基本思維方式未變。中國雖然歷經許多彎路和磨難,但只要真正一踏上現代化道路,腳踏實地地發展起來,日本右翼搞亂中國的野心就會永永遠遠宣告破產。1979年中國正是踏上了這麼一條道路,這一年,堪稱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點,中國和平崛起元年。經過28年持之以恆、韜光養晦、專註地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極大提高,中國經濟和中國民眾的動力和內在能量被徹底地調動了起來,中國經濟以自己運行的規律勢不可擋地在發展,可以這麼說,中國歷史擺脫了百年來的晦氣,中國好運的時代來臨了。而正是中國這樣迅猛的發展讓日本的極右翼勢力坐卧不安,寢食難寧,中國在短時間裡奪去了日本在國際上的光環和日本在全球各地的經濟影響力更是讓日本右翼嫉妒。日本極右翼勢力毫不掩飾地在國內討論應當如何阻撓中國迅速、全方位地崛起,他們當然清楚全面軍事侵略中國在今天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的了,但其陰險的盤算尤其值得今天我們中國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普通愛國民眾的高度重視。具體說來,日本極端的右翼分子常見的討論有:(1)通過支持台獨、藏獨來干擾中國,讓中國周邊麻煩不斷,牽涉中國和平發展建設;(2)不斷在釣魚島和東海油氣田有爭議區挑起小規模衝突,分散中國經濟建設的精力;(3)全面拉攏美國老大來共同對付中國;(4)通過一些極端行動(如登釣魚島)和極端言辭(如故意散布辱華言論)刺激中國國內民族主義高漲,進而通過中國民眾的強烈反應如反日言論和反日遊行等等來影響日本的民意,爭取以此擴大選票和議席,擴張右翼政治勢力和版圖,從中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5)不惜在東海和釣魚島掀起一場局部的小規模戰爭,爭取說服美國參戰,通過美日聯合軍事攻擊挫傷中國上升的蓬勃的士氣和信心。以上種種手段可以綜合運用,其險惡用心在於第三次打斷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當然日本右翼勢力上述構思其實現可能性是很低的,今天的日本不是20世紀初的日本,民眾的判斷力、社會的多源化和民主制度的制約讓極端的行為很難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中日經濟上的一體化和整合更是讓雙方互相依賴。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日本只是美國的棋子,美國可不是日本的棋子,主人是不那麼好被奴僕糊弄的。美國雖然也想圍堵中國,但那僅僅限於戰略上的圍堵和限制,是一種軟圍堵,另外筆者在策一中已經談到中美雙方是世界兩大經濟火車頭,雙方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美商在中國也具有重大的商業利益,中美在朝鮮、伊朗、蘇丹等問題上的合作也對全球和平至關重要,美國絕不會為了日本右翼愚蠢的意識形態獻上美國大兵的性命和中國進行熱戰。

  但是這並不表明我們無須提防日本右翼勢力的蠢動,因為這批人往往是狂熱分子,具有精神癲狂的極端特性,有時為了目的會不惜一切手段,他們想要擾亂和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願望比美國右翼還要強烈和迫切得多。日本民族的傳統宗教是他們最大的精神力量的來源,他們根據神道教認為日本民族是天造大神直接創造的民族,因而優越於其它民族,特別是優越於其它亞洲民族。他們不甘心臣服於中國領導下的亞洲新次序,不甘於中國重新回到亞洲乃至世界的中心位置。他們未必能製造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事變,但一定會掀起干擾性的爭端和波瀾。    我國總體的戰略應當是:力爭排除一切干擾,抓緊一切有利時機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當前中國總體的發展形式相當有利,是1840年以來中國最好的時期,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亞洲和整個世界的戰略格局。當前中國的大局是求一個「穩」字,不僅是國內政局之穩定,更是國際周邊環境的穩定,只要再穩定發展15到20年,我們就能向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穩步邁進,使綜合國力得到大大提升;日本右翼則求一個「亂」字,搞亂中國周邊環境,搞亂中國政局,乘機渾水摸魚,其一切手段都始終不離其讓中國前進的道路發生逆轉,打斷中國現代化和改革開放的進程的險惡目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有大局觀和高度的戰略觀,不求馬上進行一城一池的爭奪決戰,不要急於統一台灣,不要急於因為釣魚島與美日全面開戰,不要對日本右翼的每一個小動作都睚眥必報。15到20年只是人類社會短短的一段時光,但這15到20年卻濃縮了我們中華民族150年來的苦難、悲痛、不屈、堅韌、光榮和夢想,凝聚了多少仁人志士為強我中華而獻出的鮮血和追求。我們排除了一切干擾,抓住了中華民族這段最重要的時期全力發展,取得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成功,就是對日本右翼勢力最強烈、最有力的回擊。

  什麼能讓日本右翼勢力痛苦、徹底絕望?不是斗??、堅韌、剛毅、一步一步地向中國崛起的最高目標邁進,如果中國走到了那一步,逐步在綜合國力上與日本拉開差距,反而會贏得包括日本右翼勢力在內的日本民眾的尊敬和佩服。日本民族是一個相信實力、臣服實力,而較少篤信道德的民族,美國打趴了日本,日本就崇敬美國,日本從不敢在珍珠港這段歷史上翻案,卻時時刻刻想對侵略亞洲各國歷史翻案,歸跟結底是實力使然。要讓日本人服氣,必須靠我們的實力和堅持不邂的努力。設想中國的綜合國力接近甚至超過美國之時,也就是日本右翼勢力煙消雲散之刻,那時候的亞洲反而更能取得和平,不過那將是在中國主導下的亞洲新次序和亞洲新和平,亞洲會向歐洲聯盟那樣邁向一個新型的亞洲聯盟。中國和日本也有可能實現歷史性民族大和解,中國和日本未來的關係將類似德國和奧地利、美國和加拿大的關係。中國是富裕文明、現代化的超級大國,日本或許按人均水平依然更加富裕現代化,但跟中國相比則是一個較小的經濟體和政治力量。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讓中日反而易於和諧相處,反而能保證亞洲諸國共同的和平發展。日本著名的經濟學家和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他的系列預測中國的叢書里如?中國,出租中?、?力用中國?和?競爭中國?中一再預見到:日本超過中國是個歷史的異態,隨著中國史無前例的龐大的工業化的基本完成,東亞的歷史自然而然地要回到歷史的常態–即中強日弱的局面,日本要作好準備,成為八分之一國家(即其國民生產總值50年後只有中國的1/8)。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基本反映未來的大趨勢。中國和日本相比最大的優勢是:時間在中國一邊。

  今天的中國正如梁啟超筆下所期待的那樣,是青春的中國,其朝氣勃發,其旺盛的活力,其大國氣度,都是日見衰老的日本無法相比的。中國每過一年,就壯大一分,我們的對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崛起上升。日本鼎盛時代1980年代已經過去,中國強盛的時代已經到來,並將隨著中國的繼續飛躍發展而更加的波瀾壯闊。時間,時間,是中國最好的朋友,是日本右翼最大的惡夢!真是天佑我中華人民共和國!

  圍棋中常常有這樣一種棋局,一方為著急吃一個子,而輸掉一大片,進而滿盤皆輸。我們應著眼於先下贏整盤大棋,然後把想要吃的子從容不迫地逐個提掉。這盤大棋局就是中國崛起的棋局,下贏的關鍵就在於看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下好每一步棋了。    (劉濤:德國Bielefeld大學世界社會研究所博士生。歡迎引用本文觀點或將本文全文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姓名。)

  ?備註:筆者不是研究日本的專家,只是平時非常關心有關日本的書籍、報道和新聞,始終覺得日本是我們中國現代化上的一道坎,一道必須跨越的坎,他考驗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理性和耐性,甚至考驗我們現代化是否能成功。盼望在日留學的中國學生更多的出來撰文,為國謀劃,畢竟他們有著更為得天獨厚的條件:通日語,了解日本人的精神、性格特點和文化,了解日本社會的報紙、刊物、網上論壇和學校課堂是如何看待、研究和分析中國的。希望有志者多多地出來為國家策劃、效力。本人作為一個不通日語的門外漢權當用這篇文章來拋磚引玉吧。

  (備註:劉濤德國Bielefeld大學世界社會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作者已經發表了中國崛起策12篇文章,還將發表此系列至少8篇文章,下一篇作者將推出建立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文章。已經完成的中國崛起策系列文章為「中國崛起策一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中國崛起策二中國的地緣困境和西部突圍」,「中國崛起策三獨特的日本考驗中國的崛起」,「中國崛起策四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中國崛起策五中國當前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國崛起策六從中西文化的認知差距談如何提升中國的軟實力」,「中國崛起策七中東危局下的中國利益」,「中國崛起策八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中國崛起策九新思維下的中國大戰略」,「中國崛起策十從德國的歷史經驗教訓看中國的未來」,「中國崛起策十一南方的躍升和中國的崛起」,「中國崛起策十二漸進改革和中國現代化總目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