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7

  十二生肖之馬,名列第七,十二地支當中屬午,這也就是午馬的由來。上古神話傳說中,以馬爲原型的神獸少爲人知,所以呢,歪歪今天就以《山海經》、以及民間神話傳說等資料,選出十大‘神馬’分享給大家,這十大神馬,其中兩一個以虎爲食,一個誅殺相柳,兩個龍王之子:

  10、9:騊駼、蛩蛩——山海經

  山海經中記載,騊駼是生於北海內青色的神馬,此外沒有任何神通記載,故將其排在末位。古時,人們通常以騊駼喻爲生於北方大地上的雄壯野馬,史記中說騊駼是匈奴的奇畜。

  蛩蛩在山海經中,也是來自北海的神馬,所謂:“北海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素獸,意思是說蛩蛩是一頭素食神獸。

  8、7:孰湖、天馬——山海經

  山海經中說,孰湖是一頭長着人面、鳥翼、蛇尾的神馬,每當看到人面經過,就自覺主動的附身讓人乘騎。所謂:“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名曰孰湖”。

  山海經中說,生於馬成之山上的天馬,會飛,渾身雪白,卻長着一隻黑頭。所謂:“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西遊記中,孫悟空在天庭身兼弼馬溫之職的時候,手下管理的就是天馬。其時天馬已被天庭收錄,以神仙的坐騎存在,是爲天庭的一份子。

  6:矔疏、鹿蜀——山海經

  山海經中記載,矔疏是一頭生於帶山的獨角神馬,身懷闢火神通。矔疏的長相,與深受人們喜愛的獨角獸相似。所謂:“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疏,可以闢火”

  同樣來自山海經中的鹿蜀,是一頭生於杻陽山,長着老虎斑紋的白頭神馬。鹿蜀鳴叫起來,就像人們在唱歌,此外,鹿蜀的皮毛還有一項神異功能,即將鹿蜀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可以使子孫後代昌盛。所謂:“鹿蜀,佩之宜子孫”

  5:以虎爲食的馬交——山海經

  馬交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獸,其狀如白馬,長有黑色的尾巴,四隻蹄子似利爪,頭上還有一角。馬交長有鋒利的鋸齒,以虎、豹爲食。所謂:“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

  以虎爲食的馬交,神力非凡,神話傳說中,馬交故常助人值守城牆,以防禦野獸以及外敵的入侵,是保護一方百姓的神馬。

  4:誅殺相柳的英招——山海經

  山海經中的英招,是一頭長着人面、鳥翼、虎紋的神馬。傳說中,英招是替天帝看管位於崑崙山花圃的總管,但如果你僅將他當做一個勤懇老實的園丁就大錯特錯了。

  神話傳說中,英招神力非凡,可將土縷獸、欽原鳥、六頭樹鳥、蛟龍這類兇猛食人的野獸管的服服帖帖,還曾助大禹誅殺相柳,可以說是園丁中的戰神。

  下面兩匹神馬,即第3和第2,他們都是龍王之子,還都是西海龍王之子。

  3:西海龍王之子焉耆馬——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中,西海老龍有個三太子,喜愛入人間遊歷,一次火神發威,致大地旱災,風沙蔽日,許多人畜斷水垂死。人間遊歷的龍太子見此情景,心中不忍,私自引西海之水爲人們降下雨水。

  龍三太子此舉,救下大地無數生靈萬物,但也因此冒犯天規,刑罰之後,將其貶入人間,投胎成馬,即傳說中的海馬龍駒一一焉耆馬。

  2:西海龍王之子白龍馬——西遊記

  西遊記中、同樣記載爲西海龍王之三太子的白龍馬,因縱火燒了御賜明珠被龍王告上天庭,而被刑罰加身,至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並以龍變馬,成爲唐僧西天取經路上的坐騎,最終修成正果,成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1:一個人人畏懼——神話傳說

  說他人人畏懼,一點兒也不誇張,因爲他就是牛頭馬面當中的馬面、神話傳說中,馬面是陰間的勾魂神使,又叫馬頭羅剎,與牛頭是對搭檔,專門拿着鎖鏈押解鬼魂踏黃泉路,走奈何橋。故見到馬面的人都已死去,人都是愛生畏死,試問,誰不怕這位神馬呢。

  所以:上古十大神馬,其中一個以虎爲食,一個誅殺相柳,兩個龍王之子。

  神話傳說就是這麼有趣, 咱們下期再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