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古代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大戰役,不少人提到都是一臉自豪。事實上,小編不得不潑一盆冷水,古代戰爭中的兵力,大多都是吹噓出來的。因爲,但凡有一點常識的,就知道,古代要想發動一場百萬人,幾十萬人的大戰爭,那基本上都是對賭國運的,幾千年裏,有個幾次就算不錯了。平常的一些小戰爭,要是也隨隨便便出動幾十萬軍隊的話,那這仗不用打都會敗了。因爲,古代的經濟實力完全養不起這樣龐大的一支軍隊。

  事實上,古代打仗,差不多也只有幾萬人的軍隊。這就已經是大規模的戰爭了。畢竟兵不在多而在精。一支幾萬人的精銳部隊,能輕鬆擊敗十倍於己的烏合之衆。所以,古代政權都會拼了命訓練出一支精兵。那麼,古代的精銳能夠有多少人呢?大家其實可以猜一猜的。但是,小編敢打賭,哪怕你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精銳最多也只有一萬人。正常情況下,精銳不過區區幾千人而已。

  說到這,可能有很多人不服氣。先別急,咱們其實可以類比武器。如果說,軍隊是一把刀,那麼,最好的鋼也只會在刀刃上。雖然刀刃上的鋼不多,但是就那一點點就足以造成足夠的傷害。精銳的意義也就在此。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卻能決定戰爭的勝負。

  但是,打造一支精銳部隊的代價卻是不小的。首先,精銳大多都是騎兵,而馬匹是一個軍隊的支出大頭。因爲作爲戰馬,購買的價格就很高,其次,戰馬都要喫精飼料,而馬的胃口又大,飼料的支出又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其次,除了馬匹外,最大的支出就是鎧甲了。一支精兵,用的鎧甲都是最精良的。而古代的鎧甲都是手工打造出來的,價格本身就不菲了。足夠讓一個普通家庭耗盡家財了。更不用提其他的武器、口糧之類的支出了。

  有這麼龐大的一筆開支,供養一支精兵的價格那就是個天文數字。所以,明末的關寧鐵騎也不過區區5000人。但就是這5000人,能在關外把八旗軍隊打得喘不過氣來。回報還是很高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