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前的东方文字,西方学者19世纪才读懂,消失的文明浮出水面 | 文 三只眼文斋

  18世纪中期,一些来自东方的古籍、文物和传言流散到了欧洲,那些研究东方文明的西方学者纷纷猜想,在中国西部的瀚海戈壁之下,有一个“东方庞贝”。但那段消失的文明是什么样子呢?这种压抑不住的好奇,在西方学者群里掀起一股去东方探险的热潮。20世纪初,楼兰古城再现于世,给西域探险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诱惑力。由此,许多西方学者通过各种渠道来到新疆地区,开启了西域探险考察的新时代——一个对古老的东方文明“重新发现”的时代。

  这一时代的西方学者代表自然是奥莱尔 斯坦因。斯坦因是英籍匈牙利探险家。10岁时到德国上学,学会了德语、英语,还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在莱比锡和维也纳上大学时又学会了梵文和波斯语。斯坦因21岁时取得博士学位,25岁时独身一人来到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从此开始了其探险、测绘和考古事业。

  斯坦因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花在了亚洲腹地的探险考古活动上。在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他先后进行了3次中亚探险,从中亚(特别是中国)掠走大量珍宝。

  1900年,斯坦因的第一次中亚探险得到了英国和印度政府的官方资助。1901年1月,斯坦因结束了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克里雅河流域的丹丹乌里克的探险发掘后,返回沙漠边沿的一个叫可利亚的村子。可是,还没等他安顿下来,就有一个叫易不拉希姆的村民前来找他,并拿出两块木简给他看,说是从沙漠深处的一处古房屋中捡来的。精通古代文字的斯地因一看到木简上刻着的东方文字,立即激动不已。他发现这竟然是中世纪流行于印度西北部的卡洛西提文的手写体,这种文字只在印度很少的石刻中出现过,异常珍稀。

  斯坦因听易不拉希姆说,这样的木简在有个地方成堆成堆地闲置着,他只是随手捡了几片而已。斯坦因闻言大喜过望,立即花大价钱买下了这几片木简,条件是要易不拉希姆说出堆放木简的地方,并答应为其作向导。斯坦因立即雇好了民工,迅速做好启程的准备。

  在新疆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清光绪27年(1901年)1月27日,斯坦因进入了这座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尼雅河畔的古城。古城以佛塔为中心,散布于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5至7公里的区域内,有房屋、场院、仰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河渠、冶炼遗址等。斯坦因在此连续不断地发掘出了佛经汉简、壁画、陶器、铜镜、耳饰、铜戒指、铜印、铜镞、带扣、铁器、玻璃、贝器、水晶珠饰、木器、漆器和各类织物。

  由于此地位于尼雅河畔,而在此出土的文书上,又有“尼那”的称谓,所以斯坦因将这个古城遗址命名为“尼雅遗址”。斯坦因将凡是能打包带走的东西都运走了。后来,斯坦因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三度重回尼雅,发现、绘制和记录了遗址41处,掠走文物不计其数。

  当这些精美的陶器、绚丽的织物、罕见的木雕和大量带有各种文字的木板文书被带回欧洲后,西方学者大为震惊。斯坦因对自己在沙漠中发现的冰窖、仓库、房屋等遗迹描述得绘声绘色,西方学者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不敢相信,在东方的茫茫沙海之中,竟然隐藏着如此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他们干脆把“尼雅遗址”称为“东方庞贝城”,以形容一段消失的文明。

  在“尼雅遗址”中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文物中,最有价值、最为珍贵的,要算那些佉卢文书。当初,斯坦因发现尼雅之前,敦煌藏经洞还未被发现,但已有一些东方文字的古写本流入了欧洲。西方学者最关心的是,遗留在遥远东方沙漠废墟中的佉卢文书,到底还有多少?斯坦因告诉他们,他自己进入尼雅的第一天清晨,就捡到了3块木版文书。而在接下来的这一天里,他又获得了几百片,有些甚至是成批的被封存在陶罐中。其数量之多超过了以前人们所知的这类文书的总和,这让西方学者们欣喜若狂。

  佉卢文流行时正是佛教发展时期,有许多佛经都是用佉卢文记载的,并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和中国西部流传。这些木简是研究东西方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交流不可或缺的资料。

  这些带字的木版文书,是用大小合适的两片木版对合在一起,一端削成方形,另一端削成尖状,在尖端处凿出穿绳孔来捆绑,外面隆起处凿出方槽,用于押印封泥。文字写在底下木版光滑的内面,上片起到保护作用,文字内容过长时,也可以书写在另一片的内面。木版上书写的佉卢文,字形过度弯曲,书写形式从右至左,发音无定准。人们曾叫它“驴唇文”,学术界称其为“佉卢文”。

  “佉卢文”全称为“佉卢虱底文”,公元1至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使用,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使用的也是“佉卢文”。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佉卢文”本身也没演变为其他文字,可谓是“绝种”的文字。

  佉卢文字是1600年前一种音节字母的东方文字,以252个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向左横向书写,一般用草体,也有刻在金属钱币上和石头上的铭文。西方学者们对这种文字苦苦钻研,直到19世纪时才能勉强读懂,让一段消失的文明浮出水面。目前世界各地所收藏的佉卢文文书,绝大多数出自尼雅,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经斯坦因之手。

  这些佉卢文文书资料主要有四种:国王的敕令、官方与私人的信札、各种契约手卷、少量的户税簿籍。经解读,这些文书上记载的是尼雅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民事纠纷、起誓断案,到政治军事、国际往来,无所不包。这对古代历史和社会制度的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