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百家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長期從事中共黨史和中國外交史研究。從1995年至今的15年中,他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參加編寫《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

  記者:最近,《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的出版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您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章百家:黨史二卷記載的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29年的歷史。這部書出版後引起的反響可以說超出了我們的預料。人們對這部書十分關注不外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這部書的出版恰逢其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週年,黨史是個熱點,全黨又正開展學習黨史的活動;另一方面,這段歷史無論對我們黨還是對我們國家都十分重要,與我們今天的聯繫也十分密切。

  黨史二卷所反映的這段歷史內容十分豐富。這個時期,黨領導全國人民既取得了偉大成就,也歷經了嚴重的曲折和挫折,最終又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一段歷史,其波瀾起伏本身就很吸引人,何況現在中年以上的人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那個時代,一些年輕人也希望瞭解他們的前輩所生活過的歲月。

  其實,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書籍和專著已有很多。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一些新的可靠的成果宣傳得還不夠,人們瞭解不多;另一方面,隨著信息化和互聯網的出現,有關黨史的資訊又是大量的,其中魚目混珠,真偽難辨。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需要一部能夠儘可能全面準確地記述這段歷史、集中反映黨史研究新成果,而且具有權威性的著作。

  記者:早期中共黨史研究的狀況是怎樣的?

  章百家:重視歷史是中國的傳統,中國共產黨也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

  黨的早年,對自己歷史的紀錄與初步總結是與黨的現實工作直接聯繫在一起的。系統地對黨的歷史進行梳理和總結是從延安時代開始的。毛澤東以身作則,帶頭進行研究。當時,最重要的目的是打破教條主義束縛,把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通過這次學習和研究形成的第一個歷史決議,使全黨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團結起來,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記者:新中國成立後,黨史研究有哪些進展?

  章百家:新中國成立後,黨史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1951年,胡喬木撰寫了《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這本近70頁的小冊子可以說是第一本權威性的黨史著作,對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歷史作了脈胳清晰的敘述和比較完整的總結,既具有政治性也帶有研究性。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極左思潮泛濫,黨的歷史遭到林彪、江青等人的肆意篡改。從黨史的全貌看,最嚴重的歪曲是把黨內的不同意見和分歧通通說成是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內容豐富的黨史被閹割成「路線鬥爭史」,只剩下內部鬥爭;而共產黨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奮鬥的主流和本質被抹殺了。這在人們的思想中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鑒於這段沉痛的歷史教訓,「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不久,葉劍英、陳雲等一批老同志就提出,必須重視黨史研究,要編寫一部真實可信的黨史公之於眾。為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成立了專門的黨史研究機構。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完成了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第二個歷史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文革」、對毛澤東的功過是非和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與歷史地位作出了科學的總結和評價。這些結論也為黨史研究的開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思想。由此,黨史研究迅速起步,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

  記者:您認為黨史研究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章百家:從上述過程中不難看出,黨史研究同黨的事業是緊密聯繫在一起。在其起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黨中央都起著主導作用,而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領導。通過黨史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首先體現著黨對自身歷史的認識和經驗的總結,同時又被用於指導黨的思想理論和組織建設以及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制定。這使得黨史研究與一般歷史研究相比,具有更強的政治性與現實性。可以說,這是黨史研究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

  記者:研究和編寫黨史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章百家:至於研究和編寫黨史的基本原則,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毛澤東在延安時期提出的,研究中共黨史應該以中國為中心,研究中國的國情和特點,解決中國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還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只有堅持這兩方面原則,才能正確總結經驗教訓,做到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黨史研究經過了怎樣的發展?

  章百家:改革開放之後,黨史作為一個學科可以說真正建立起來了。在研究工作的起步階段,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這就是當時思想解放的大潮。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許多問題就無法探討,黨史研究就不可能突破以往的禁區。還有一點,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社會科學的復甦和黨史研究的學術化。沒有學術精神的恢復,沒有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研究工作就不可能深入。改革開放初期,由於中央的重視,黨史學科與其他社會科學相比,進展可以說是最快的。

  記者:具體可劃分幾個階段?

  章百家:30多年來,黨史研究的發展大致以十年為期,經過了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是起步階段,大規模的史料徵集活動的開展和研究範圍的不斷拓展是這個階段的顯著特點。20世紀90年代是黨史研究逐步系統化的階段,這時黨史的完整框架基本形成,各專題領域的研究開始有序進行。從新世紀開始,黨史研究進入深化階段,其突出特點是各專題研究的不斷深入、跨學科研究的開展和一批高質量黨史著作的出現。在這一過程中,大批檔案的披露和史料的系統收集整理為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研究的重點也逐步從民主革命時期向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轉移,並向改革開放新時期伸延。

  從中央黨史研究室在這三十年中編寫的幾部代表作中,我們就可以瞭解這個發展過程。最早的一本代表作是1982年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年表》。儘管其篇幅不大,但卻是按照第二個歷史決議精神編寫的第一部編年體黨史書,起到了撥亂反正、初步恢復歷史本來面貌的作用。第二部是《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這是第一部完整敘述中國共產黨歷史的著作,堪稱經典。胡喬木為此書的構思和寫作提供了指導,胡繩為全書的主編。這部書不僅脈絡清晰,史料的運用精當,而且對重要歷史問題的評價和結論均經過反覆推敲、深思熟慮。這就使全書充滿思想性,其中絕大部分結論對現今的黨史研究仍具有啟發性和指導作用。第三部是2001年出版的經過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這部著作詳細記載了黨的民主革命時期歷史,可謂集民主革命時期黨史研究的大成。最後一部就是今年推出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

  記者:這30多年來,對黨史的新認識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章百家:歷史是複雜的,對歷史的認識也是不斷發展的。我認為,近30多年來對黨史的新認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對歷史的記述。

  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現在的黨史書中對許多事件的記述都與以前有所不同,主要是對歷史過程的記述要準確得多、客觀得多,內容要豐富得多。何以如此?主要原因是通過大量新史料的發現、檔案的公開和研究工作的開展,一些重要史實和重大事件被釐清,黨史上的不少疑點和懸案被解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過程也完整地披露出來。例如,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中共與共產國際和蘇共的關係,其詳情過去幾乎不為人所知,而隨著俄羅斯公佈了大量檔案,現在已可以進行細緻的研究了。以史料為基礎,就可以對原來的說法進行有理有據的考訂、補充和修正。

  記者:另一方面呢?

  章百家:其次是對歷史的解釋和評價。隨著研究的深入,最大的變化是不再從一些概念化的結論出發,而是從客觀歷史出發,解釋和評價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複雜作用。例如,重慶談判,過去只強調毛澤東到重慶是為了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面目,而現在則全面反映當時的複雜情況,如實說明黨中央當時曾作出和平民主新階段即將到來的判斷,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主要目的是力爭戰後的和平民主。在人物評價方面,對黨的一些領導人在歷史上所犯的過錯不再簡單加以斥責,而注重分析當時的客觀環境,從他們失誤的地方吸取歷史教訓;對他們曾有的功績,也如實承認和肯定。例如,黨史一卷對陳獨秀在建黨方面做出的功績予以充分肯定;對他在大革命後期所犯的錯誤也作了具體的分析,對其錯誤的定性也由「右傾投降主義」改為「右傾機會主義」。這就不僅跳出了以往一切都是「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的框框,也跳出那種非對即錯,或對者全對、錯者全錯的簡單思維模式。

  記者:新出版的黨史二卷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章百家:黨史二卷與其他反映同時期黨史的著作相比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權威,二是全面。這部書的寫作是在中央指導下進行的,可以說反映了黨對自身歷史的總體認識和經驗總結;同時,這部書也集中反映了黨史學界的主流觀點;修改定稿的最後階段還請中央各部門和各地幫忙把關,吸收了他們的意見。所以,這部書不同於一般僅由史家獨立完成的著作。

  就新中國成立後黨史的大線索而言,這部書與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一脈相承,基本結論也大體保持一致。但視野更寬闊、內容更豐富、對歷史的總體把握更全面、更準確。事實上,這部書最初的編寫就是在胡繩的主持下進行的,當初的設想就是要把《七十年》中有關新中國成立後的這段歷史展開來寫。這個設想在黨史研究室後來幾任室委班子的領導下,經過全體寫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終於實現了。

  記者:在黨史二卷中,對1949年到1978年這段黨史的新認識是如何體現的?

  章百家:黨史二卷在許多方面都反映了對這段歷史的新認識。例如,在全國執政後,黨要處理大量的外交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在以往的黨史書中,由於這些方面的研究還不深入,敘述只能是粗線條的。而在這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乎對所有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都做了相當詳細的記述,不僅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經濟方面、外交方面、軍事方面和文化方面的等等。這些記述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特點:一是注重寫清重大決策的過程以及在決策中出現的不同意見;二是注重各重要方面的相互影響,如國際環境對國內政策的影響等等。無論從總結黨的執政經驗,還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記者:編撰黨史二卷的最大難點是什麼?

  章百家:一部信史不僅要全面反映成就還必須正視失誤。一般地說,新中國成立後,前七年的發展比較順利,此後十年則比較曲折,「文革」十年出現了全局性錯誤,最後是擺脫困境、醞釀改革開放的兩年。要正確把握這段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經歷了曲折和挫折的歷史十分不易。如何把握和寫清這段歷史的主流和支流可以說是全書最大的難點,也是寫作過程中最費琢磨和筆墨的地方。這裡有一點要說明,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決策和一些失誤與錯誤在歷史過程中常常不是孤立發生的;也不是一些人一貫正確,另一些人就犯了許多錯誤。比如在指導經濟建設方面,類似的例子就很多。在把握這方面問題上,黨史二卷做的是比較成功的。

  記者:具體是如何把握的?

  章百家:通過對這段的歷史全面梳理,黨史二卷以充分的史實說明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對於黨在各歷史時期、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出現的失誤以及「文革」期間所犯的錯誤也沒有迴避,而是據實分析其發生的原因,認真總結其中的教訓,並說明我們黨始終有能力糾正自己的錯誤。

  以宏觀的歷史眼光來看,這段歷史中有兩個最主要的內容:一是中國共產黨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之後,怎樣帶領全國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二是中國共產黨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後的東方大國探索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開展現代化建設。儘管在後一過程中,我們經歷了艱辛曲折,付出了不少代價。但正是由於有了那段實踐所積累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我們才能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別開生面,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一段歷史是會完結的,但對一段歷史的認識卻會不斷深化。黨史的研究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黨史二卷中的表述,是我們今天對這些歷史的認知與評價。我們隨同社會前進,當回過頭來再觀察這段歷史的時候,還會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還會受到新的啟迪。(記者 莊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