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也看過類似的新聞報道。一些新聞報道說,中國工商銀行持有南非標準銀行60%的股份。而南非標準銀行又是軟銀的大股東。也就是說工商銀行間接通過南非標準銀行控股了軟銀集團。

中國工商銀行是南非標準銀行最大股東倒是真的。中國工商銀行在官方也披露了這件收購案。早在2015年工商銀行就收購了南非標準銀行60%的股份,成為了控股股東。

但是,說南非標準銀行是日本軟銀集團控股股東,則是捕風捉影。軟銀集團和南非標準銀行沒有發不過相關公告,主要財經媒體也沒有類似新聞報道,只是一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胡亂編造出來的。

翻看軟銀集團的股權結構信息,我們發現在軟銀的機構投資者中,持股比例都很小。最大的一家是叫做Invesco Advisers, Inc的公司,但也僅持有6.12%的股份。就這個持股比例,距離控股還有十萬八千里。

無論是股份披露數據,還是新聞報道都可以這是公司創始人孫正義是軟銀集團的控股股東。有的報道說,他持有40%軟銀股份,有的則說20%。但都沒有否認他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很多國人不斷強調軟銀是工行控股,這個心理就和韓國人「地圖開疆」是一個道理。


軟銀又叫軟體銀行集團(soft bank),它是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並於1994年在日本上市的一家綜合性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IT產業的投資,包括網路和電信。軟銀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公司擁有多數股份。

軟銀集團投資最成功的案例,實際上是用2000萬美元投資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最高市值超過4500億美元。經過數次套現,目前,軟銀集團約佔阿里巴巴29.6%的股份。

軟銀集團的股東是誰呢?是一個外國公司,叫做南非標準銀行,有大約38.8%的軟銀集團股權。

這家南非標準銀行,它的最大股東是工商銀行。工商銀行是絕對控股的,他擁有60%的標準銀行股權。

不過大家也不要以為,是工商銀行建立了南非標準銀行。實際上工商銀行在2008年才收購了南非標準銀行20%的股權,到2015年2月2日,工商銀行宣布完成收購標準銀行公眾有限公司60%股權。

它實際上是1962年英國標準銀行在南非設立的分支機構,英國標準銀行應該在出售股權的過程中賺了不少錢吧。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騰訊。

騰訊的第一大股東是一家名叫 Naspers Limitedj的南非報業公司,這家公司以子公司 MIH(南德集團) 的名義,用 3200 萬美元買下了當時還是創業公司的騰訊 46.5% 的股份,現在還有33%左右的股權。

據網路傳聞,NL公司是南非標準銀行控股。南非標準銀行是工商銀行控股,剛才已經說了。NL公司另一部分股份是CTI公司參股37%。CTI金融集團公司則是中信託控股,並且在SLC公司的有中遠洋公司參股。

就是這麼複雜的關係,還跨國搞,我是傻傻分不清了,反正貌似工商銀行很厲害。


工行真是躺槍呀。

如果工行控股軟銀,股價至少也得50以上吧。

可惜再怎麼造謠,也拯救不了阿里被外資控股的身份。

1.謠言為什麼反覆出現?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如果工行控股軟銀,那麼阿里巴巴就不是外資控股的了,就變成國資背景的了。

2.真相是什麼?

邏輯是這個:工行→軟銀→阿里巴巴,還是:孫正義→軟銀→阿里巴巴?

我們看看實際情況是什麼樣。

把工行與軟銀扯上關係,主要是工行投資控股了南非標準銀行。

南非是混業經營,南非標準銀行曾經投資的公司,比如南非報業集團,又投資了一些互聯網公司,因此,工行、南非標準銀行與這些互聯網公司就都發生了關係,甚至傳出控股的緋聞。

也就是說,工行→南非標準銀行→……→軟銀→阿里巴巴。

不過,工行控股軟銀,只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軟銀集團官網公式的投資者關係欄中,主要股東並沒有南非標準銀行及其利益體或者任何中資/中資背景公司。

2017年9月,軟銀的十大股東構成如下:

即使南非標準銀行及其利益體投資了軟銀,也不在十大股東之列,更不可能控股軟銀了,更不要說工行是軟銀的實際控制人。

邏輯依然是:孫正義→軟銀→阿里巴巴。

……………………………………………

關注我,換個姿勢聊財經。


陰謀論的良好溫床載體,是非常好的心理按摩,滿足民族自豪感。

阿里巴巴和騰訊是最近20年誕生的最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市值一度超過5000億美金,排進世界前五,被認為是在世界互聯網領域和美國互聯網企業雙龍並驅的兩家企業,誕生於本土的如此優秀的企業,對我們一直落後於人的局面有了可以驕傲的資本。然而卻並不完美,因為存在一個「污點」——那就是他們的大股東非中國人/機構,這個「污點」猶如小龍女的「污點」,一個如此完美的夢中情人,卻偏偏被尹志平「玷污」了,讓所有金庸愛好者的男性都如鯁在喉,無論後面小龍女和楊過多麼相愛,生活如何幸福,都覺得不完美。

最後不知道是誰炮製了一則傳言,解決了這個不完美,那就坊間傳說的中國工商銀行是軟銀和南非報業集團的控股股東,那麼這樣一來,阿里巴巴和騰訊還是中國在背後做大股東的,這個消息一出來,那個不完美就變得完美了,一下子就消除了心裡的不痛快。

事實如何了?

一、中國工商銀行並非是南非報業集團的股東,也就不存在控股騰訊的問題。

1、騰訊的大股東是南非報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MIH,持股31%,這些資料是公開的,下圖是同花順軟體查到的騰訊的股東情況。馬化騰持股8.6%,是第二大股東。

2、工行也沒有控股南非報業集團,中國工商銀行控股的是「南非標準銀行」,這件收購案發生在2014年12月份,當時工商銀行收購了南非標準銀行的60%的股份,成為南非標準銀行的控股股東,南非標準銀行和南非報業集團並不存在股權關係。所以坊間傳聞很可能是「移花接木」了。


二、中國工商銀行也不是軟銀的股東

1、軟銀的最大的股東是孫正義,他也僅僅支持有21%的股份,工商銀行並沒有在裡面持股。

2、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持股28.8%,雅虎持股14.8%,位居第二大股東,馬雲持股6.4%,是第三大股東,也是最大的個人股東。

事實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背後不是工商銀行,他們分別是軟銀和南非報業集團,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的國民感情,因為他們是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術在中國的土壤中孕育出來的 ,自信來自於實事求是!強者是依靠匯聚四方的智慧、技術和資金成長起來的,國家也在不停的吸引外資進行投資啊,全球哪一個地方的經濟活躍強盛,必然也是吸引外部資金最多的地方。阿里和騰訊在股權結構的設計上比較複雜,但是他們的運營主體的股東都是內資,軟銀和南非報業集團入股的是離岸公司,通過協議控制,擁有了運營主體公司的收益權,在股權設計上也不具有日常經營管理權,僅剩下分紅權。
更多股權問題,關注頭條號「壹號股權」

對於說軟銀是工行控股這點,我只能說謠言不可信。

大家都知道阿里的大股東是軟銀,但是從軟銀的官網上來看,並沒有任何的跡象可以看出其背後的大股東是工行。

下圖是我從軟銀的官網上截取的前十大股東。

從軟銀官網的股東結構中可以看出,其第一大股東是Masayoshi Son,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孫正義,持股佔比21.22%。然後,下面的股東均是日本的一些投行機構、公司集團等,沒有任何外來資本的跡象。其前十大股東的總持股比例為47.04%。

而傳言中所謂的軟銀大股東是南非標準銀行,這點更是無跡可尋。唯一值得懷疑的就是外資持股比例了。

從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外資持股比例佔了39.47%,這個數據是軟銀目前最新的更新數據,是截止到2018年3月的股東結構數據。但是,眾所周知,一般外資持股佔比都是多家甚至是數家國外投資機構的合計持股比例的反映,所以一方面,實在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證明南非標準銀行是軟銀大股東一事兒是否屬實;另一方面,即使南非標準銀行參股了軟銀,其所佔比例也未可知,但肯定沒有上述十大股東的合計佔比高。

故而,雖然工行參股了南非標準銀行並是其大股東,但實在說不上,南非標準銀行是軟銀的第一大股東,這個傳言有點「自大」了。

此外,關於騰訊也有類似的傳言,但是筆者同樣查閱了騰訊大股東MIH的股權結構,發現其是Naspers的全資子公司,但是Naspers的官網上和軟銀一樣並沒有南非標準銀行參股的跡象,故而也實在說不上騰訊背後是工行。

歡迎關注君銀投顧官方微信:天生阿財!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這符合國人的心裡預期,引起國人的情懷共鳴!

坊間有兩個關於工行的傳聞:工行是阿里、騰訊的真正幕後大老闆

中國互聯網,甚至可以說整個中國企業界來說,都有這樣的傳聞,工商銀行是騰訊大股東的控股股東,放佛就是一個連環效應,那就是工商銀行是騰訊背後的實際大老闆。

軟銀的問題是一樣,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孫正義的軟銀集團,當年在阿里最缺錢的時候,是軟銀給了阿里巴巴2000萬美金,而且後續還不斷追加,慢慢地就成了阿里的第一大股東,可是慢慢地也有了傳言,說軟銀的大股東是中國工商銀行。

其實這都是謠言,在騰訊的控股鏈中,騰訊的大股東是南非的MIH,而MIH的控股股東是naspers集團,而這家南非報業媒體集團的大股東是PIC基金,而並不是傳言中的工行作為大股東的南非標準銀行,所以說騰訊跟工行沒有任何關係。

阿里就更簡單了,工行根本不是軟銀的主要股東,軟銀的大股東一直都是孫正義,而且排在前面的五家大股東全是日本的公司,跟工商銀行沒有任何關係。所以這兩個傳言總結起來就一個結論:全是謠言!

謠言止於智者,但是為什麼還要以訛傳訛

我們都說謠言止於智者,但是謠言從來都沒有真正止於智者。這個問題能夠以訛傳訛,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這樣的謠言符合大家的心裡預期,並且能夠引起大家的情懷共鳴?

為什麼符合大家的心裡預期?為什麼會引起國人的情懷共鳴?

像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大企業,市值數千億美金,不僅是中國優秀的互聯網公司,而且是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全球知名,如果說這種公司是外國資本的相信每一個國人都不好受吧!但是如果說這個企業是我們自己的,而且絕對是我們自己的,相信這非常能激起大家的民族情懷、愛國情懷。就好像華為、中興一樣,就一個名字就能引起大家對民族科技的自豪感。而如果阿里、騰訊都是如傳言一樣,真的最終都是由我們自己的企業來控制的,那自然會讓大家舒服很多。

不管是馬老師還是小馬哥,都牢牢把持著阿里、騰訊的控制權

其實我覺得大家根本就不用擔心這件事,我可以負責任的給大家說,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包括百度等等科技公司,雖然外國資本佔據了很大的比例,但這些公司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企業,不值得懷疑。

騰訊大股東MIH出於對於馬化騰的信任,早就把投票權全權委託給馬化騰了,阿里巴巴則是有特殊股權的保護,阿里巴巴有合伙人制度,並且只有合伙人才能提名合伙人,而阿里的合伙人都是阿里系自己的高管、員工來擔任的。

可以這麼說,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控制權都牢牢掌握在國內管理團隊手裡,即使有外資大股東,依然不影響這個結果。


baidu搜索「阿里背後的大股東是工商銀行」,得到的最早網頁來自tianya的一篇文章,是2017年9月11日發布的

而baidu搜索「騰訊背後的大股東是工商銀行」,得到的最早網頁來自2014年1月18日tieba的一個帖子,顯然作者是從其他地方看到的這個消息,因此,這個消息的時間還要早。

套路都一樣,顯然tianya的那一篇是為了博關注,根據幾年前騰訊的謠言來編造的。

因此,別說是什麼阿里公關部寫的洗白文了,阿里公關部真是躺著也中槍。

近年來,網路謠言飛起。

除了這些謠言外,還有一些故意以偏概全的謠言。比如:不談資產,只談負債,散播所謂萬達危機、華西村危機。

只談負債唱空的,那就是謠言!

中國鐵路總公司2017年三季度財務報告今日在上海清算所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鐵路總公司總資產為74502.5億元,總負債規模為48250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營業利潤為366.31億元,稅後凈虧損11.4億元。

看看中鐵總的負債。如果我來編個標題:震驚!國企負債4.8萬億,中鐵總路在何方?你們是不是一窩蜂的炸開鍋了?國企負債4.8萬億,秒殺騰訊、阿里市值!

還有一些以市值來說事的,比如蘋果公司。蘋果目前的市值已經是8904.89億美元了,如果股價今天下跌1%,那麼就蒸發了89.05億美元了,換算成人民幣就是561億。那麼標題就出來了:一夜蒸發561億,投資者留給蘋果的時間不多了!看標題多驚悚,多吸引眼球,你一看還以為蘋果的產品真的賣不動了,其實是市值正常的漲跌!

希望大家擦亮雙眼,不信謠,不傳謠,遇到標題黨堅決舉報!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是軟銀。當時的馬雲在找不到錢的時候,是軟銀的孫正義出手給了馬雲2000萬美元投資,成就了阿里巴巴。後來孫正義再追加4000萬美元,幫助阿里巴巴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大家以為軟銀是日本企業,因此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在指責阿里巴巴。只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軟銀背後的大股東有南非標準銀行的身影。而南非標準銀行背後又有工商銀行的身影。在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了南非標準銀行20%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這樣一來,邏輯就很清楚了。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是軟銀,軟銀的大股東是南非標準銀行,南非標準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就是工商銀行。因此,可以說阿里巴巴是間接被工行控股了。

當然,控股只是表面現象,實際的控制權可能是沒有的。只不過可以享受一些大股東應有的權利和義務了。也沒有必要過分解讀。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我們喜歡神秘色彩,所以陰謀論也比較盛行,現在軟銀要控制全世界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了,之前的雅虎,現在的阿里巴巴,未來的滴滴,背後都有軟銀巨大的身軀。

傳言工商銀行控股軟銀,從而間接控制阿里巴巴,傳言工商銀行間接持有騰訊極大的股份,那多牛呀,因為工商銀行是宇宙第一行呀,更是國有企業呢。喜歡強調工行控股軟銀,就喜歡強調我們是地球最強大國家一樣,我們有自豪感呀。

但簡單思考,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一般而言,只要接近核心層的高管,都知道一家公司的幕後老闆是誰,阿里巴巴吧和騰訊幕後老闆要是工商銀行的話,早就傳遍了,而且工商銀行也沒必要搞得那麼複雜,故意隱瞞。

那麼阿里巴巴的會議,騰訊的會議,工商銀行的領導參加時,怎麼安排呢,那管著工商銀行的那些上級部門領導,參加國內AI兩大帝國的相關活動時,怎麼安排呢?

這是一個顯然不存在的事。

但不可忽視的一點,現在有些公司所謂的董事長、大股東,的確不是實際控制人,這些人只是代理人,背後有更大的大佬,有更大的集團。這些事實的存在,讓我們的聯想空間就大了許多,那些神秘色彩的東西,陰謀的東西,都有了肥沃的生長土壤了。

如果你不說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陽光產業的陽光公司,各種資料都相對公開,你說其他某類上市公司,估計可信度還是高些。

這些傳言,就當做是娛樂笑話吧,或者當做我們運籌帷幄的最有自信而又荒唐的證據吧。

公司公開募股了,IPO了,本質上就是公眾公司了,很多行為就要受監督,所謂的大股東,所謂的絕對控股,都沒有絕對權力了。

還是好好想想,從管控到自由的事,個人對公司的管控會越來越弱,管理制度,經理人制度會越來越健全,我們還是喜歡如阿里巴巴、騰訊之類的透明化公司。

不是那麼喜歡工商銀行這類不太透明的公司。


按照傳聞:

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是日本的軟銀,軟銀的第一大股東是南非標準銀行,南非標準銀行的第一股東是中國工商銀行(持股比例60%),中國工商銀行的第一股東是中央財政部。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實際上還是會受到工行的控股。

但實際是不是這樣呢?

先來看一下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

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是軟銀,持股29.20%,第二大股東是雅虎,持股15%。

孫正義持股21.23%是最大的股東,公開的十大股東合計占股45.95%,而且都是日本人或者日本企業,上圖的右上角還有一個「外國法人等」占股38.8%!外國法人是誰?根據傳聞是南非標準銀行,而南非標準銀行的最大股東是工商銀行,持股比例達到60%。

那麼問題的關鍵在於軟銀的最大股東是否是南非標準銀行。

根據百度的結果來看是這樣的,但是目前沒有更為

更為重要的是騰訊的最大控股股東是南非報業,而南非報業的控股股東是南非標準銀行,而南非標準銀行的控股股東是工商銀行。

也就是說,工商銀行是騰訊和阿里背後的那一隻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