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鵬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面臨改革的背景下,中國是否仍可享受發展中國家待遇成爲各方關注的問題。在3月28日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全球治理向何處去:思辨與思變”分論壇上,關於這一話題,與會嘉賓之間再次產生分歧。

  前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多邊主義在經濟貿易上,對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有一個特殊的區別待遇的保障,只有在這樣的體制下,才能使全球不平衡在區域中得到一些妥善處理,使新興國家、發達國家之間有一個比較公平的競爭來消除差異。

  面對主持人“中國是不是仍然屬於要接受特殊待遇的國家之列”的提問,陳德銘回答:“當然是的。”

  然而,一同出席活動的中佛羅裏達大學全球經濟與環境機遇中心主任、WTO上訴機構創始成員、前主席詹姆斯·巴克斯提出,WTO協議當中的一些規則,特別是和知識產權規則相關的一些條款是指向最不發達的國家。

  “中國絕不是最不發達國家。”他說,特別是談到技術轉讓的義務,中國不屬於接受方的範疇。

  此前,法國前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也在博鰲表示,中國已經走出新興國家範疇,不再是傳統上的發展中國家。“儘管還有一些貧困地區,但我們認爲中國已經是一個高科技的國家了。所以我們要求中國有更多的開放。”

  對於發展中國家地位這個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昨日表示,這麼多年來,中國一直保持着發展中國家的身份,不僅爲自己的利益說話,也爲整個發展中世界仗言,爲促進發展中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我想我們在這一方面將會繼續這麼做下去。”

  周小川也提到,在討論世貿組織的改革和規則調整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討論,但是不能夠忽視的就是,我們還需要幫助許多的低收入國家實現發展,讓它們從全球貿易體系中受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