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聲音]新國標倒退25年乳業巨頭完勝

xilei 發佈於 2010-7-23 20:51:00

蒙牛乳業集團總部,奶牛在轉盤上擠奶

時代周報記者 趙卓

與會專家則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在乳製品企業的幹預下,相互博弈、妥協的結果。新標準的推出,雖然美其名曰是維護中小養殖戶利益,但實際上最大的贏家無疑是包括蒙牛、伊利等在內的國內基地型乳業巨頭。而同樣受益的還有外資乳業巨頭,它們將乘機大舉進入中國,控制中國乳業。

中國奶業倒退標誌

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於3月26日由衛生部批准公佈,6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在生乳標準中,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則從2003年每毫升50萬調至200萬。此前的國標已和國際標準有很大差距,而新國標則在本來已經很低的標準之上一降再降,新國標被冠以「中國奶業倒退標誌」的帽子,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儘管業界一片嘩然,衛生部有關負責人對此回應說,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符合中國國情和產業實際。這也正是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感覺困惑的,在丹麥,在紐西蘭,在幾乎所有的乳業大國,生乳蛋白質含量標準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總數,美國、歐盟是低於10萬,丹麥是3萬,更是比中國嚴格數十倍。「蛋白質含量關乎營養,菌落總數則攸關質量,但是蛋白質含量和菌落數量不是什麼高科技含量的東西,即使是散戶,只要飼養得當,完全能夠達到原來的標準。」

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新希望乳業技術總監汪家琦也表示,目前中國規模化養殖和散戶的比例大概是3 : 7,但即使是散戶,也只有不到20%「只養不管」,達不到原來的收購標準。而採用機器擠奶,減少二次污染,都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細菌數量。

原國家乳製品訂標組副組長曾壽瀛此前曾表示,自己早年主持乳業標準制定,之前都要在全國東南西北選中5個城市的衛生單位及企業,每年根據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採樣分析數據,進行統計學的處理,最後提出項目指標。

而此次新標準的出臺,究竟選取了哪些城市和企業取樣,究竟如何計算出新的標準指標,依然無人得知。王丁棉表示:「廣州奶企近10年來一直在執行蛋白質3.0﹪、細菌數20萬個單位以下這一指標。有可能是衛生部不瞭解情況,只聽取了農業部門提供的一些東北、內蒙古等地區的數據。」

基地乳業巨頭推動新國標

衛生部官網顯示,2008年,新版乳業國標強制性標準由衛生部牽頭,會同農業部、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奶業協會等單位,並由各部門推薦的70多名不同領域專家組成專家組,經過一年半的討論後才正式頒布。

然而這70多名不同領域專家究竟是誰,無人得知,沒有起草人和起草單位的欄目,這在國標發布歷史上恐怕也是第一次。王丁棉曾見過部分專家名單,讓這個前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在乳製品行業摸爬滾打半輩子的老人感覺奇怪的是,「20多個專家中,除了農業部下面一個專家我認識外,其餘的都不熟悉」。

而其中一位與會專家魏明(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曾經詳細統計了與會代表的身份,令他喫驚的是,這些所謂專家中,多半都是各個乳業的代表。「一個國家最低的安全標準,居然要討論一年半之久,你就知道各利益方博弈得多激烈。」

中國乳業有城市型乳業與基地型乳業之分,城市型乳企主攻巴士鮮奶,一般在城市周邊有穩定的規模化飼養基地,而基地型乳業以生產超高溫滅菌奶和奶粉為主,因價格便宜保質期長而佔據了更大的市場份額。對於三元、新希望這樣的城市型乳企而言,奶源質量並沒有問題,這些企業一般在城市周邊有穩定的規模化飼養基地;而對於基地型乳業而言,奶源的覆蓋地域廣闊,收購半徑過大,質量也不穩定。

魏明表示,幾次會議上對生乳蛋白質含量和細菌數量爭執得都很激烈,但是新國標無疑是對基地型乳企更為有利,新鮮牛奶應該在24小時內送至奶站或加工工廠,但是這些大企業收購半徑過大,鮮奶通常會存放在奶罐中1-2天甚至更久才被收購,只有較低的標準可以保證「合格」奶源的持續供應。對此說法,時代周報記者給蒙牛發去採訪提綱,但截稿時仍未收到蒙牛的回復。

而對於降低標準是為了維護中小養殖戶利益的說法,王丁棉也予以否認。他認為,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乳品企業過度擴張,在廣告、營銷方面耗費過高成本,過度壓低生乳的收購價格。

王丁棉認為:「如果還是很低的生乳收購價格,新標準只會導致原來用好飼料的養殖戶使用廉價飼料,廉價飼養出來的不合格品,再通過各種手段使之達標,然後大家再質疑這個標準是不是還不夠低,不夠符合中國的國情,從此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外資乳業市場地位更牢固

王丁棉最為疑惑的則是,生乳標準的蛋白質含量降低了,但是現行液態奶和奶粉蛋白質含量,與以往的標準要求一樣,沒有倒退。「蛋白質在加工過程中原本就會有點損失,如何能用低標準的原料生產出高標準的牛奶,百分之百要人為添加一些東西才辦得到。」

更令人困惑的是,低標生乳會縱容養殖戶的低水平養殖,只顧眼前利益而維持落後生產方式,中國乳企短暫獲利的同時,外資在高端奶粉市場的地位更加牢固並將滲透到更多領域。

今年1-4月,我國奶粉進口達到15萬噸,超過去年全年進口量的50%,價格同比上漲超過20%;而乳製品進口同比增加30.15%,進口金額同比增長了81.45%。但當原料奶價格下降時,奶粉的終端價格仍舊照漲不誤。

目前在我國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美贊臣、惠氏、多美滋、雅培、雀巢等洋品牌佔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更多洋品牌還已經瞄準了此前由國內品牌佔據優勢的中低端市場。一方面是進口奶粉依存度的放量增長,另一方面,洋奶粉頻頻亮出漲價大旗。出現此種局面,王丁棉擔憂,在奶粉的上游市場,國內企業將喪失話語權,而我國奶粉市場,或重蹈被外資控制的 覆轍。

新國標頒布後,很多乳企也表示會執行自己的標準,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恆表示光明乳業會堅持生鮮奶的蛋白質含量在2.95﹪以上、細菌數在10萬個菌落單位以下為收奶標準;汪家琦也表示,目前新希望的鮮奶和常溫奶都是執行內控標準,蛋白質含量在3%,有害菌羣控制在1000以下,新希望以後也會繼續執行自己的標準。

來源:時代周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