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王懷鏗

  近期廈門市兒童醫院小兒骨科接診了多位急性骨髓炎的嬰幼兒患者,其中年紀最小的才45天。這羣小朋友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手腳突然不動了,或動得少了,一碰就哭。

  骨髓炎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廈門市兒童醫院小兒骨科裴新紅主任介紹說:兒童骨髓炎多見於嬰兒和1歲-2歲小兒,男孩稍多於女孩,主要是由於細菌經過傷口進入骨髓或通過血流由其他組織感染擴散而來,最常見的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骨髓炎會出現什麼症狀?大多數患兒在患骨髓炎之前有外傷或感染史,如中耳炎或皮膚感染。一般起病較急,局部疼痛明顯,發生在下肢,會出現跛行,此外還會出現發熱,甚至高熱、食慾不振等表現。小嬰兒全身反應較輕,一般表現爲肢體活動減少,因此,當家長髮現小嬰兒某肢體活動突然減少,碰觸時哭鬧不止,應高度重視。

  出現骨髓炎應做什麼檢查?懷疑骨髓炎的小朋友一般需要驗血加拍片,驗血主要是爲了明確炎症情況,而拍片是爲了明確骨質破壞情況,早期的骨髓炎X線檢查一般不能發現,這時候磁共振(MRI)檢查變得至關重要,它可以發現早期的骨髓炎,並指導醫生的治療。

  一旦確診了骨髓炎,應該怎麼辦?骨頭是人體最深處的組織,一旦感染,治療療程較長。早期骨髓炎需要儘早給予靜脈抗生素,配合局部制動,抗生素療程一般需要4周-6周,膿腫一旦形成,則需急診手術治療。新生兒及小嬰兒容易延誤診治,因此家長平常要特別警惕,一旦出現苗頭,應立即到正規醫院處理,否則很有可能留下殘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