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不少炫酷的機器人、機械設備

  亮相2019廈門工博會現場

  而在會場中

  幾個“身材高大”的“紅衣少年”

  格外引人注意

  

  這三臺廈工裝載機

  在會場中高高矗立

  機身上有兩個顯眼的標誌

  “中國南極考察”

  “中國北極考察”

  難道……TA們要去?

  沒錯!

  再過不久

  這些裝載機將遠赴南極

  服務極地科考

  4月12日,2019廈門工業博覽會暨第23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工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精彩開幕。

  當日14時,在A2展廳廈工展館,我國工程機械代表性民族品牌之一的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工”)攜手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隆重舉行了“廈工機械助力中國南北極科考隊交機儀式”。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站常任站長魏福海與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天生代表雙方出席交機儀式。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克林、廈門市政府副市長李輝躍、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祕書長郭奎龍,以及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原福建省機械廳廳長陳文釗,福建省工業經濟聯合會常務會長、原福建省機械廳廳長夏玉瑚,618協同創新院機械裝備分院院長、原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陳慶友,廈門海翼集團董事長張振斌、總經理谷濤等領導,10名參加過歷次中國南極科考活動的廈工機械師代表及各界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說到服務科考事業

  咱們的廈工可是很有故事的

  這就趕緊跟着日報君

  一起來聽聽

  服務科考事業

  廈工在業內參與極地考察最久、最早

  “廈工與中國南北極科考事業的精誠合作可謂源遠流長。1992年,在國家開始探索並拓展極地科考事業的初期,廈工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內率先獨家響應國家號召,接受並通過國家海洋局組織的嚴格篩選,開始了情繫中國南北極科考事業27載的奮鬥歷程。”海翼集團總經理谷濤這樣介紹。

  南極長城站全景

  “我是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來參加這個活動”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站常任站長魏福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南極的工程建設和保障領域,廈工參與極地考察也是最久、最早的,幾乎與我國極地考察同步

  我國是1984年開展南極考察,至今已經有35個年頭。多年來,廈工先後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提供了一批批裝載機、挖掘機、叉車等代表我國工程機械民族品牌的優質產品,以及一批批最優秀的保障隊員爲我國極地考察保駕護航,展現出了廈工產品在極地特殊工況下的卓越品質。

  “每次到南極現場執行任務,

  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半,

  大家面對的是狂風、暴雪和孤獨”

  魏福海表示,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廈工人代表廈工贏得全體考察隊員的信任和國際同行的尊重,其中,廈工的蓋軍銜同志更是我國極地考察保障團隊的楷模

  銘記“南極英雄”事蹟

  傳承“蓋軍銜精神”

  提到廈工助力中國南北極科考事業27載的光輝歷程,有一位“南極英雄”是無法繞過的。

  他就是已故全國勞動模範、“中華技能大師”獲得者、廈工高級技師蓋軍銜。蓋軍銜是新時期產業工人的楷模, 蓋軍銜精神被譽爲新時代廈門“六種精神”之一,曾被習近平總書記點贊,成爲新時期引領廈門改革開放和特區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蓋軍銜在南極極點

  他愛崗敬業,僅小學畢業,卻摘取了中國工人最高榮譽“中華技能大獎”;他敢於擔當,曾三赴南極,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內征服南極第一人,爲中國南極科考隊提供機械維護保障並出色完成任務,爲企業、爲行業、爲祖國贏得了榮譽。1995年,他駕駛廈工裝載機在南極長城站修建了迄今爲止唯一一條以企業名稱命名的南極大道——“廈工大道”,展現了廈工人“擔大任、行大道”的精神風貌。

  話劇《蓋軍銜》劇照

  蓋軍銜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廈工人。多年來,廈工人發揚蓋軍銜精神,以2012年成立的“蓋軍銜勞模創新工作室”爲載體,堅守“精心製造、精兵強將”的初心,爲中國南北極科考事業提供了一批批代表我國工程機械民族品牌最高水平的優質產品,並派遣了老中青多位優秀機械師持續接力,有力保障了每一次極地科考任務的圓滿完成,也使廈工成爲中國南北極考察隊最爲信賴的民族工程機械品牌之一。

  話劇《蓋軍銜》劇照

  除了蓋軍銜

  廈工幾位優秀機械師

  近日也接受記者採訪

  講述了在南極驚心動魄的故事

  (滑動文字可查看更多)

  >>>>

  最惡劣

  “去南極之前,我們專門到黑龍江亞布力進行體能訓練和安全知識培訓”,廈工機械師王榮輝告訴記者,如果不小心踩到冰裂縫掉落如何救護,這些都是培訓內容。

  儘管在腦海裏想象了很久,但真到了南極,他才切身感受到環境的惡劣。“天氣每隔三個時就發生鉅變,前一秒還晴空萬裏,下一秒就是狂風暴雪”,他說,我們在野外施工作業,遇到暴風雪就要趕緊把車開回去,不然連人帶車都會被暴風雪掩埋。

  提起南極的極夜,廈工機械師肖觀清至今心有餘悸,他曾三上南極,第二次越冬時期,南極進入了長達近60天的極夜,“一天中只有1-2小時見到昏暗的太陽,每天上午10點至11點左右,我們就抓住這個時機趕緊去野外作業”。

  >>>>

  最危險

  在南極作業險象環生。2014年的冬天,王榮輝載着一位教授去野外觀測海豹,出發時天氣不錯,沒想到中途遭遇暴風雪,“受雪盲影響,我看不清前面的路,雪地摩托車猛然掉進了深達4米多的雪坑”。好在有驚無險,人和車都沒事,他駕着雪地摩托車從45度坡的雪坑裏衝了出來。

  在海冰上駕駛車輛,就更危險了。一旦冰層破裂,底下就是深不見底的海洋。廈工機械師戴偉晟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講述,他在駕車行駛時,就經歷了2次冰裂縫,冰裂縫有20釐米-30釐米寬,所幸他開得快。後來,他開雪地車時,車門都不會關,“隨時準備跳車,萬一車子葬身汪洋,人還可以逃生”。

  >>>>

  最過硬

  在極端惡劣自然環境下,機器和人一樣,都得經受各種嚴苛考驗。

  “我第一天工作任務就是修車,判斷是電力不足,用正常的跨接方式,居然沒用,必須要向原車電瓶充電才能解決問題。南極大陸跟內陸地區的差異性立馬活生生地展現在我面前。”廈工機械師陳世興這樣介紹。

  “讓我驕傲的是,廈工產品經受住了南極的考驗”,王榮輝告訴記者,我們準備的產品配件,四配套、活塞、發電機等,很多“無用武之地”,在南極,廈工產品比較少出現大故障,大多是保險絲燒壞等電路方面的問題。“1997年進入南極服役的廈工裝載機,到現在22年了,還能正常使用。在南極長城站服務的長達15年的廈工XG951裝載機,外觀還很新,只需做一下保養”。

  此外

  廈工這些年來

  也獲得了不少【極地榮譽】

  廈工極地榮譽

  2015年,爲表彰廈工對極地的突出貢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國家海洋局聯合授予廈工“中國極地考察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授予廈工徐興生同志爲“中國極地考察先進個人”

  2018年,廈工正式成爲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極地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廈工陳天生總裁爲副理事長

  征服極限工況

  廈工全新產品啓航奔赴南極

  南極洲號稱世界第七大陸,全年平均零下60度的超低溫、60米左右的平均風速,自然環境極端惡劣。

  這次正式交付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三臺精心打造的拳頭產品XG958H輪式裝載機,不久即將啓航奔赴南極,再次爲我國南北極科考事業添磚加瓦。

  谷濤表示

  這將是對廈工全新一代產品的

  再一次全面檢閱

  也必將推動廈工的技術研發、

  生產製造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產品亮點

  征服極限工況 再續經典品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