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央視網消息:垃圾分類,道理都懂,但在各地的實踐中,實行起來卻並不容易。從昨天開始,福建福州市在五城區全面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我們先跟隨記者到小區裏探訪一下執行的情況。

記者 王鬆婷:我現在是在大儒世家觀嵐小區,這裏在去年8月份開始被列為福州垃圾分類的試點小區,在小區裏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紅、橙、藍、綠的四色垃圾筒,而且在垃圾筒上,也有一些相關的提示:這兒是垃圾怎麼扔,那麼在住戶家裡垃圾會怎麼分呢?

福州某小區住戶林孝文:進來看一下,這是幹垃圾,這是濕垃圾廚餘垃圾。

你見過垃圾分類 但這個城市垃圾車也分類 還將實現「零填埋」 新聞 第1張

小區垃圾分類宣傳督導員陳秋華:可以,這裡面分錯了,還有果皮、瓜子皮,是廚餘垃圾,因為剛剛開始人家有的時候分不清楚。

此外,小區還對垃圾分類推行積分兌換。在這個智能垃圾筒的中間,有一個刷卡區和按鈕區,四個按鈕分別對應四種垃圾,居民在丟棄垃圾時,先刷卡,投放垃圾後,設備會自動計算重量和積分,獲得的積分可以兌換成禮品。

福州某小區住戶林孝文:小區這裡面環境都改善了不少。

在走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一些細心的居民在家中也準備了不同標識的垃圾筒。

福州某小區住戶董長明:社區把垃圾分類編成七字口訣,發到羣裡面,殘羹剩飯瓜果皮,菜葉內臟綠桶進,玻璃金屬可樂瓶,紙盒塑料藍桶進。

據介紹,觀嵐社區,共有619戶,1848人,日均生活垃圾的生產量約1.65噸。目前小區垃圾分類的居民知曉率已經超過80%,垃圾分類投放的準確率超過50%。

垃圾分類的一大難點還在於回收處理難,對這個問題,福州又是如何來破解的呢?

記者 陳興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天這樣的車輛都會到達小區的回收處理點上,工作人員會用一個空的垃圾箱,替換掉小區當中裝滿了垃圾的垃圾箱。每一趟車運送的箱子的顏色是一樣的,目前這輛車上的垃圾箱的顏色全部都是綠色的,也就是說,這輛車運送的都是濕垃圾,也就是廚餘垃圾。這輛車下一趟再來到小區的時候,就會運送黃色垃圾桶,也就是"其他垃圾"。

福州大弘朗潔環保有限公司垃圾分類管理員楊詩音:根據垃圾分類的規範,不同的垃圾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我們的垃圾都是清運到不同的處理點。因為我們每個試點都有安排工作人員安排在現場,什麼時候(垃圾箱)滿了,我們就會派車過去清運。

你見過垃圾分類 但這個城市垃圾車也分類 還將實現「零填埋」 新聞 第2張

垃圾分類公司把各個社區的分類垃圾、清運到附近的中轉站或企業自建的清運場,接下來,就是這些垃圾將被運往福州市區北15公里的紅廟嶺循環經濟產業園。它也是福州最大的垃圾末端處理的專業機構,除1座生活垃圾填埋場外,還有1個垃圾焚燒發電廠,1個餐廚垃圾處理廠,每天,福州城區約有4200噸垃圾運往這裏。

你見過垃圾分類 但這個城市垃圾車也分類 還將實現「零填埋」 新聞 第3張

福州中誠科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民:大家可以看到灌是密閉性的,跟傳統的生活垃圾不太一樣,因為裡面濕垃圾的含水量比較高一點,這部車我們收集滿以後,在6噸左右。

濕垃圾收集後經預處理,篩出雜質並提取粗油脂,進一步轉化為生物柴油,剩餘的物料經發酵後產生沼氣,實現資源化利用。而幹垃圾的歸宿是焚燒爐,燃燒過程可以發電,焚燒減量後也便於填埋。

你見過垃圾分類 但這個城市垃圾車也分類 還將實現「零填埋」 新聞 第4張

福州紅廟嶺垃圾焚燒廠總經理王海:目前我們福州市的生活垃圾總量每年是153萬噸,我們焚燒處理的話,年處理總量在75萬噸,減量以後通過垃圾分類,每年減少30%的垃圾總量。

據介紹,紅廟嶺經濟產業園已啟動實施了15個垃圾處理項目,總投資約40多億元,將於2020年6月前全部建成。屆時將實現福州五城區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