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稅調整一出來

迅速成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的熱門話題

And then!問題也來了!

那到底啥是個稅專項扣除?

2019年1月1日起將正式實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

各路網友都不談定了

我月薪不到5000起稅點是不是不關我的事了?

單身家裡有年滿60周歲的雙親能扣多少?

不是首套住房可以扣除嗎?

我到底能省多少錢?

信息量太多根本就看不過來呀

......

不急

且聽姐娓娓道來

總的就是說

作為一名光榮的國家納稅人

你的收入除了扣除5000起徵點以外

(en...5000以下的基本不用看了)

還可以扣除如下6項附加扣除項目:

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

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

明年1號起

這六項都能免稅

具體以下腦圖 ,一目瞭然

速藏!

↓↓↓

簡單各舉個栗子

房貸利息

如果你自己或另一半有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每年可以抵扣1.2萬元,你們兩人再決定由誰進行抵扣~

住房租金

例如你是在廣州租房的上班族,每月可以扣除1200(每年1.44萬)元。

贍養老人

自己單身,家裡贍養60歲以上的父母,贍養費可每年抵扣2.4萬。

子女教育

有子女,自他們幼兒園到博士研究生讀書期間,每年可按照每個子女1.2萬進行抵扣你的個人所得稅。

繼續教育

如果你是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建築師等技能或職業資格取得證書的話,當年還可以扣除0.36萬元。

大病醫療

納稅人一年內自付超過1.5萬元的大病醫療費用,可以在6萬元的限額內據實扣除,例如在2019年大病醫療花費了5萬元,扣除1.5萬元後的3.5萬,小於6萬元,可以按3.5萬元扣除哦~

當然最多人問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出臺以後

除了知道自己哪些項目可以扣

但是

如何辦理專項扣除?

每出臺一項調整政策

單解讀就要費一些勁了

更別說還要去釐清整個申報流程

其實要去申報納稅人要辦理6項專項附加扣除

實際上歸納起來只有三步!

一是對條件二是報信息三是留資料

01 對條件

就是將自己的情況與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條件對照

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扣除的條件

例如有子女的

參加繼續教育的

止於符合其中一項或者多項的

都可以參加申報扣除!

02 報信息

無論你是通過扣繳單位發工資時

還是次年

去稅務機關辦理彙算清繳申報

都只需要填寫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

就可以了

具體填報方式有4種

手機App、登錄各省電子稅務局網站、電子信息表、紙質信息表填寫

電子和紙質信息表都可以在稅務局網站上下載

如果你選擇在扣繳單位辦理扣除的

可直接將紙質或者電子錶提交給扣繳單位財務或者人力資源部門

也可通過手機App或網頁填寫後選擇推送給扣繳單位

如果想直接向稅務機關申報

可以在第二年彙算清繳時將有關信息提供給稅務機關後辦理退稅

03 留資料

專扣辦法中規定了部分扣除項目需要納稅人留存必備資料

這個主要是為了界定好徵納雙方的法律責任。

特別注意

一、申報時留存資料既不需要給稅務機關,也

不需要給扣繳單位

二、個別項目可以不用留存資料,比如子女在

境內接受教育的

三、留存資料多數都是在發生相關事項時才需

要,所以不用再單獨準備資料,比如住房貸款合同

四、通過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核對上的,在稅

務部門事後核驗時不需要找納稅人查閱留存資料

最後附上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表

從信息表填報要求看,填寫信息包括:

配偶信息√

子女信息√

就讀院校√

繼續教育證書信息√

房屋證書信息√

住房貸款信息√

住房出租信息√

被贍養人信息√

分攤方式等

如果不想申報流程操作麻煩,信息表裡面的這些信息先備齊再去申報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