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養老顧問”有望在今年5月在上海露面!

  老年人根據自身身體狀況、經濟狀況等信息,利用平臺的自主查詢、智能嚮導服務等功能,獲取各種服務建議。

  上海電臺“‘市民政務通-直通990’2019年民生訪談”的第一期中,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透露,

  市民找養老服務資源將更便捷和智能!全新的“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計劃5月份正式推出,

  主要功能包括:智能養老顧問、新版養老地圖、養老服務機構查詢、養老政策智能搜索等。其中,“智能養老顧問”是本次建設的重點和亮點。平臺升級後將動態調整、及時更新,計劃每月更新一次,確保信息準確。

  朱勤皓有個希望,未來上海市民尋找養老服務能夠像上大衆點評找餐館、淘寶購物一樣方便。

  今年社區養老顧問點街鎮全覆蓋

  去年5月份,民政部門啓動了“社區民生顧問”制度,第一個推出的就是“社區養老顧問”。

  以“社區養老顧問”來說,這個制度爲社區老人們提供了精準的、個性化的養老服務信息。近一年來,全市已開通了104個顧問點,234位顧問服務羣衆近2萬人次。

  “社區養老顧問制度”的推出,解決了養老服務供需精準對接、有效對接的問題,使老年人能夠找到自己需要的、適合自己的養老服務,真正打通了養老服務供需對接的“最後一公里”,減輕了社會對養老是焦慮,對養老政策、資源“無從知曉,找不到路徑”的擔憂。下一步,民政部門將全面推廣“社區養老顧問點”,加大布局建設力度,今年要實現街鎮“社區養老顧問點”的全覆蓋,並逐步向居村延伸。

  除了“養老顧問”,上海市民政局去年還推出了“社區退役軍人事務顧問”,今年還將試點“社區救助顧問”和“社區公益顧問”。

  家門口養老,計劃構建“1+2+3”養老服務網絡

  如何讓更多的老人更好地在家門口養老?

  朱勤皓透露,上海的社區嵌入式養老主要有兩種形式,截至去年底,已建成155家長者照護之家、180社區綜合爲老服務中心(包括長者照護之家、日間照料中心、助餐點、護理站或衛生站等)。

  近期,本市計劃在市級層面出臺 “社區嵌入式養老工作指引”,爲街鎮提供完整、可參照的社區養老服務模板。計劃通過“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實體平臺”和“信息化支撐虛擬平臺”的結合,在街鎮範圍內構建出“1+2+3”養老服務網絡:

  1、一個“服務圈“,即 “15分鐘養老服務圈”;

  2、實現“兩級服務供給”,即 “綜合爲老服務中心”+“家門口服務站點”;

  3、實現“三大服務場景”,即讓老年人在“綜合爲老服務中心”或“家門口服務站點”或“直接在自己家裏”接受到養老服務。

  爲了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就近、便捷、廉價物美的助餐服務。上海已經有了基本的目標,2022年全市的助餐服務的場所和服務對象能夠雙翻番,服務場所現在有800個,今後增加到1600個翻一番,其中社區的長者食堂不少於400個,服務對象由現在的8萬名希望增加到16萬名。

  養老牀位將一個月動態更新一次

  市政府也已經連續22年將新增養老牀位列爲市政府的實事項目,養老牀位是社會的剛需,2018年底全市現在有712家養老機構,有14.7萬張的牀位,初步緩解了一牀難求的情況,現在大概每年以7000張牀位的速度在擴容。

  養老牀位如何能夠使它更加的透明,讓更加多的人能夠知道這個牀位的有關的信息?,已經考慮了在全新的“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上公佈全市所有的養老牀位的信息,無論是公辦的、公建民營還是民建民營,所有人都可以查到自家附近乃至全市所有養老機構的牀位信息。

  更值得期待的,上海養老牀位的情況將動態調整並及時更新。朱勤皓指出,今年一個月更新一次,確保信息的準確,通過這樣的公開平臺,既方便市民尋找牀位又保證資源分配的公平公正。

  今年將繼續地改進1000張失智失能照護牀位

  上海作爲長壽之城帶來的新問題,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的認知障礙越來越成爲影響老年人以及他們家庭生活的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隨之而來的服務需求也日益的迫切,去年上海市民政局對於養老機構在社區的託養機構當中新建改建了1000張失智失能老年人的照護牀位。

  今年將繼續地改進1000張的照護牀位,同時今年將在社區中開展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試點,主要是圍繞着認知症障礙社區宣傳、引導、篩查、評估、早起干預、專業照護等服務,在社區內形成關注、關愛、關懷認知障礙老年人以及家庭良好的社會環境。今年年內將在20個街鎮當中開展試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