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教授,請你一定要想想辦法救我的父親!之前以爲膽囊結石不是大毛病,沒想到後果這麼嚴重,真是後悔啊!”

  前不久,浙江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及微創外科主任張成武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裏,40歲的唐先生(化名)帶着厚厚一沓就診資料,向張成武教授求助。

  “又是一例膽囊結石導致的膽囊癌,太可惜了!”張成武教授惋惜地說,膽囊結石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生惡變,最終發展爲膽囊癌。臨牀中,像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

  20多年的膽囊結石不當回事

  最後拖成膽囊癌,還發生肝轉移

  唐先生這次專程找到張成武教授,是爲了替自己的父親求醫。說起父親的病,唐先生很自責,“我平時在寧波工作,很少回家,對父親的身體關心太少了。”

  老唐今年68歲,20多年前查出有膽囊結石,當時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後來年紀大起來,偶然有過幾次右上腹脹痛的感覺,但平時能喫得下睡得着,再加上發作次數也不多,因此就沒當回事。

  沒想到4個月前,老唐喫過晚飯後再次出現了右上腹脹痛,這次疼痛明顯比以往嚴重,家人連夜把他送到當地醫院急診室。經過檢查,醫生告訴老唐是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結石已經超過了1.5釐米, 而且膽囊壁明顯水腫增厚,部分邊界不清楚,最好能儘早手術切除膽囊。

  一聽說要手術,老唐就怕了,“我平時痛得也不厲害,用點藥就好了,就爲了個膽結石去動個手術不值得,以後如果經常痛再考慮手術的事情吧。”在老唐的堅持下,家人也妥協了,讓醫生開了幾天藥就回家了。

  經過幾天消炎治療,老唐的腹痛果然緩解了,他還逢人就講:“我就說嘛,小小的膽結石開什麼刀,又花錢又喫苦頭。”本以爲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但可怕的情況總是發生在不經意間。

  一週前,老唐莫名出現了低燒,一直在38℃上下波動,同時右上腹總是隱隱作痛。這次他主動跑到了當地醫院就診,結果檢查報告一出來,就如晴天霹靂一樣把老唐和家人都打蒙了:老唐的肝臟上長了一個直徑大約12釐米的巨大腫塊。

  請輸入圖片描述

  怎麼會突然出現這麼大的腫瘤?老唐一家百思不得其解,當地醫院表示治療難度很大,老唐兒子不死心,於是經人介紹找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及微創外科主任張成武教授。

  6個小時緊張手術順利切除腫瘤

  膽囊結石拖成膽囊癌的病例屢見不鮮

  張教授仔細看了老唐的CT片子,認爲是膽結石引起的膽囊癌變繼發肝臟轉移可能性較大,詳細檢查後發現老唐的確是膽囊癌肝臟轉移了。但不幸中的萬幸是,影像學檢查還沒有發現其他遠處臟器的轉移,手術還是有機會的。

  老唐接受了手術,手術探查的結果還是超出了張教授的預期,腫瘤不僅侵犯了肝臟很大部分,還同時侵犯了周圍的膈肌和部分橫結腸,在張成武教授和其團隊劉傑副主任醫師的努力下,經過長達6個小時的緊張手術,老唐順利出了手術室。

  2周後,老唐恢復出院了。雖然得到了根治性切除,長期的預後還是不容樂觀,等待他的還有6個療程的後續化療和不定期的隨訪檢查。

  有膽囊結石的患者,發生膽囊癌的機率超過正常人近30倍

  “因膽囊結石誘發膽囊癌患者,在門診中並不少見。”在談到老唐的病情時,張成武教授惋惜地說,隨着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明顯上升。但是人們對於膽囊結石的認知度卻並不深,往往認爲膽囊結石如果沒有症狀就不需要開刀,甚至連一些醫院的醫生也有諸如此類的想法,導致了膽囊結石“不痛不醫,小痛小醫,癌變無醫”的死循環。

  相對於有症狀的膽囊結石患者會經常自覺就診和治療而言,更可怕的是無痛性的膽囊結石,就像個“沉默的殺手”。

  膽囊結石長期不治療,極易誘發急慢性膽囊炎,繼發膽管炎和胰腺炎,甚至引發癌變。我國的膽囊癌發病率較十年前上升2倍,幾乎80%的膽囊癌患者都合併有膽囊結石,且有膽囊結石的患者發生膽囊癌的機率超過正常人的近30倍。

  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結石超過2釐米,長期反覆症狀發作的,都是膽囊癌的高發危險因素。

  而膽囊癌具有高度的異質性,侵襲性強,發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晚期5年生存率不超過5%。

  也就是說,一旦發生膽囊癌變,治療效果極差,即使手術切除了,也很難做到長期生存,且對放化療也不敏感,是名副其實的“癌中之王”。

  張成武教授提醒,膽囊結石本身就是病,不是痛了才叫病,需要定期複查,及時就診和手術。行醫數十載,每每遇到膽囊癌患者,總會忍不住痛心遺憾,膽囊癌可防不可治,切莫掉以輕心、得過且過。

  首席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宋黎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