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240 

 

DSC04229 

 

【霧臺谷川大橋】

霧臺谷川大橋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與霧臺鄉交界處,橋墩高達99公尺,目前是臺灣橋

墩高度最高的橋樑。

 

   遙望雲霧繚繞的遠山像仙境,遠離塵囂,寧靜自在。 

在橋墩下仰望藍天白雲,人是如此渺小。

 

 

DSC04270  

 

DSC04289  

 

DSC04317  

 

DSC04315  

 

DSC04333  

 

【巖板巷藝術街】

巖板巷位於霧臺部落內,其地面以石板鋪設而成,充滿了魯凱文化的風情,是來到霧

臺部落不能錯過的景點。

 

以石板為底、陶壺為指引標記,沿巷的雕刻,描述著許多故事,正在織布的婦女、臉

上布滿風霜的部落長老、英氣勃發的狩獵英雄、欣喜報戰功的獵人,看著這些雕刻

,不僅可以瞭解魯凱族人的平日生活,也能欣賞魯凱族人的藝術造詣,是領略魯凱文

化的最佳入門途徑。

 

巖板巷的道路護欄及指標以陶壺製成,而路徑也是依照百步蛇的行徑所設,經過的房

屋,有的是傳統的巖板屋,有的則是新式的行走其中,還可以同時欣賞到傳統的巖板

屋,以及用現代工法建造的石板屋,十分有趣。

石板屋的門口低矮,進去時人們需要低下頭甚至彎腰才能進入,而內部沒有任何水泥

柱,完全是以石板擺放支撐而成。石板屋的大小以家庭人數來決定,大家庭由於人數

較多因此需要大的空間居住,反之小家庭則是建造較小的石板屋居住。

此外有一個習俗,就是當家人往生之後,家族便會將他埋葬在石板屋裡的地面之下,

再用泥土填蓋恢復地面平整。至今所有石板屋建築中,唯一原封不動,維持早先使用

情形的石板屋只有在這裡才能見到,是長年未經變動的重要古蹟。/茂林國家風景區


     巖板巷的石板屋,木雕圖騰,教堂…相當有特色,而且經營得不錯!藝術村乾乾淨淨

,人文素質相當好。讚嘆有幸來觀賞如此美好的地方,臺北,新北的邊緣地帶還存在

著好多好多醜陋的市容呢!

 

 

 

DSC04326  

 

DSC04323  

 

【霧臺基督長老教會】

杜巴男先生的設計是以魯凱族的團結精神為中心思想。

原住民精神首先最為重要的是「團結」,其次即為「親情」,杜巴男先生將這兩大要

素融合教堂建築,做了許多細部的設計。杜巴男先生使用礫瓦製作教堂大鐘,希望由

此發出的鐘聲,能呼喚來自各地的教友到這裡齊聚一堂。

長老教堂是杜巴男先生生前最後的作品,他將魯凱族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部落

村民也以此教堂做為對杜巴男先生的紀念以及無限的緬懷。/茂林國家風景區

 

 

 

DSC04364  

 

DSC04359  

 

DSC04360  

 

【霧臺耶穌聖心堂】

天主堂是石板屋的教堂,內部的牆面以大塊石板鋪設而成。教堂的重要裝飾即為石板

圖飾,是由藝術家雕刻並且經由瞭解石板習性的專人黏貼而上。其中最為特別的是教

堂內的座椅全是當地族人雕刻的人形座椅,這些人形座椅個個背著裝有聖經的書包,

並且一律「向右看」。

天主堂內有一個蜂窩,蜂窩對於原住民而言是團結的象徵,就如同母雞保護小雞一樣

,是由一個大家長來庇護底下的人民,村民就好比是羽翼下的小雞,蜂窩裡頭的蜂羣

,備受疼愛保護,並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因此將蜂窩擺放於此有著特殊的涵義。

在建造教堂時並沒有機器搬運石板,天主教堂是由每一個人同心協力運送石板到這裡

,並且一塊塊拼貼建蓋而成,保留著大家付出血汗建造的水泥柱,為全村的團結精神

留下紀錄。/茂林國家風景區

 

 

 

DSC04425  

 

     當天午後起大霧,山巒一片朦朧,遠山近山全糊了,沒了層次,有點小遺憾,三點

來到琉璃吊橋,眼睛一亮,心情一振,似乎無限延伸到天際的白色長龍,亮起了希

望,美啊!不虛此行。

琉璃鑲嵌在吊橋兩側的白鋼板上像眼睛一樣,可延途慢慢欣賞。

 

 

DSC04418  

 

【山川琉璃吊橋】

於2015年12月26日正式啟用,橫跨隘寮溪、坐落於屏東三地門鄉三地村與瑪家鄉北葉

村之間,全長約262公尺、離地高度約45公尺,啟用後目前為臺灣最長的吊牀式吊橋

,瑪家端進出口位在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三地門端進出口毗鄰富谷灣餐廳。


橋梁設計由原住民藝術大師撒古流.巴瓦瓦隆設計,採用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琉璃珠為

發想,以琉璃珠鑲崁在橋梁兩側、夜間搭配光雕造景,並在吊橋引道上規劃原住民文

化的32面故事牌;橋梁兩端各設有一座大型巨石裝置,以番薯芋頭象徵族羣融合,另

有三地門地磨兒國小與瑪家北葉國小學生的馬賽克藝術創作。/旅遊資訊王

 

 

DSC04417  

   豐碩之珠

 

 

DSC04424  

   兩顆琉璃珠代表百步蛇的眼睛,延伸往下是百步蛇身軀。兩邊全是百步蛇排列著。

 

 

 

DSC04428  

 

DSC04434  

 

DSC04435  

 

DSC04439  

 

 【臺灣的的普羅旺斯-禮納裏部落】

 98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屏北三鄉,政府協助居民重建家園,選定瑪家農場作為永久屋基

地,因此將鄰近的三地門鄉大社村,瑪家鄉瑪家村及霧臺鄉好茶村三村的居民遷移來

此,並由世界展望會援建永久屋,命名為「禮納裏」部落,意為「我們一起走,大家

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

禮納裏四周山林環繞,視野遼闊,屏北平原盡收眼底,美不勝收;在部落內信步而行

,可以發現部落內教堂坐落四方,每座教堂外觀都有獨特造型,各自精采,是當地一

大特色,也象徵著居民的虔誠。來一場「皇家祈福」的歡迎儀式,在慶祝的音樂聲下

,跟著主人家手舞足蹈的跳舞,享受最單純的歡樂。

伴隨旅人腳步而行的是隨處可見的原住民工藝品,代表珍貴的百合花、意味起源的百

步蛇圖騰,家家門前還有象徵身份的木雕作品,走累了可以去體驗親手編織串珠的樂

趣,在部落媽媽細心的指導下,人人瞬間都可變成工藝大師!

在長榮張榮發基金會的努力下,建設了一所別具特色的國小-長榮百合國小,校舍風

格非常活潑可愛,走廊上設置很多特色裝置,活動式的小迷宮,讓人打造獨一無二的

關卡,開放式的鋼琴空間,讓有音樂天分的人,信手捻來就是一首天籟美聲,還有許

多小巧思等待遊客來此發掘。基金會也輔導當地居民,組成全臺灣第一個原住民「旅

遊產業發展策略聯盟」,協助社區發展,文化傳承與環境保護,並把特有的原住民文

化,轉變為獨有的觀光資源,提供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旅遊體驗。

到禮納裏好茶部落,要走進去當地人家裡時,記得先脫鞋,這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所以這個地方,又稱脫鞋子的部落。/茂林國家風景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