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宣教视窗》不被上帝遗忘的泰北聚落


◎吴家扬(浸信会怀恩堂会友)

  当我祈求上帝,让小女儿能培养世界观与国际接轨时,从来不曾参加过短宣队的我们,竟然有机会在泰国北部与来自韩国的弟兄姊妹一起进行宣教。

  韩国金泉第一教会曹秉佑主任牧师,带领了短宣队十多位弟兄姊妹来到清迈;另外还有泰北清迈云恩堂胡嘉强传道和韩籍全多朋牧师(第一教会海外宣教士)与我们一家,一起在2011年八月,拜访了在泰北的少数民族:拉胡族、苗族和阿卡族。

  曹牧师和短宣队今年已出国短宣十多趟,足迹最远到非洲。他们这趟来到清迈,除了关心他们所牧养和帮助的教会外,也为在泰北更大的事工做预备。

  走访拉胡聚落

  清迈是泰国北部最大的城市,是个民风古朴的地方。在清迈郊区以及更北边的山上,有从中国云南、缅甸等山区,辗转移居的华裔少数民族,如拉胡族、苗族、阿卡族等。这些名词对我而言,原本既陌生又毫无关系,但在神的带领下,与我有了情感上的连结。

  周二一早,我们就到全多朋牧师租屋处与短宣队会合,那时他们的时差还未调整过来。他们在韩国时间早上5点起床,6点开始唱诗歌祷告(韩国时间早泰国2小时)。我们在9点看到他们时,他们已经一遍又一遍的排练表演曲目。在往拉胡聚落的途中,即使这么多人挤在一辆红色双条车内,他们仍然喜悦的练唱,令人感动。

  当我们到达拉胡聚落时,村民看到我们来很高兴。敲钟后,大家就集合在礼拜堂欢迎我们。当天应该是小朋友的上学日,但是听到钟声不久,他们就聚到教会来,因为外宾来都会带糖果饼干请他们吃;在他们的小小心灵里,或许有东西吃比上学更重要。

  我们在拉胡礼拜堂敬拜时,拉胡村民开始用拉胡语唱赞美诗歌;曹牧师开始讲道,信息简短有震撼力。讲道内容翻译成中文后,再由师母陈银珍翻译成拉胡语。

  结束敬拜后,我们与拉胡村民一起用餐,云恩堂的弟兄姊妹准备了相当丰富的烤肉火锅料理;因教堂地方不大,我们分两梯次用餐,拉胡村民坚持让客人先用。他们吃火锅时露出愉快的神情,可知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一餐。

  拉胡族常受水患之苦

  美珂拉胡聚落位于清迈市区向东十公里山区,在清迈府与南邦府的交界,是美珂附近的一个小聚落,平日并无大众交通工具可以到达。

  在聚落旁边有一条河,每当河水泛滥时,聚落就会淹水。他们的茅草屋离地面约一公尺,最近一年来的水患还是常淹到室内。「拉胡聚落又淹水了」,整个教堂泡在水里,对外交通全部中断的事情时有所闻。

  实际看到拉胡族在山脚的聚落后,我才知道「家徒四壁」并不糟,至少还有四个墙壁挡风雨,但这里的竹编墙称为「墙壁」实在有点勉强。

  我们八月份到达当地时,村落刚淹完三天的水,本来想趁此机会教育女儿要惜福,问她住茅草屋的感想,没想到得到的结论却是,只要没有蚊子叮,住茅草屋可以从缝隙中看到星星很好。

  拉胡聚落的弟兄姊妹远从泰北山区下到清迈郊区讨生活;他们向政府租地,一年租地费用要五百泰铢。同时他们也自己盖简易的茅草屋,盖一栋房屋的材料费用约一万多泰铢,需要两、三个工作天。

  茅草屋的寿命约三到五年,而他们不只是住在这里一两年,有时可能三代都要住在这里。茅草屋可以避雨但无法遮风,从屋内可以看得到户外风光,如厕时会有一阵凉风袭来。

  拉胡弟兄们主要依靠打工与贩卖山上果菜维生,他们会在市集集合让老板点名挑工,一天工资一百五十泰铢到三百泰铢。有上工才有钱,若不能出门工作,生计就被迫中断,经济压力相当沉重。拉胡聚落的居民生活困苦,云恩堂不但对他们伸出援手,也与拉胡的弟兄姊妹合力筹资四万八千泰铢,自力建造礼拜堂。

  整个夏季,清迈都不停的在下雨,泰国很多地方都被水淹,美珂拉胡聚落也不例外。但是因拉胡聚落还未达泰国政府急难救助标准,所以即使变成「汪洋中的孤岛」,也没有人理他们。

  拉胡的弟兄姊妹说:「连村长都没来关心我们,可能因为我们不是当地人且是从山区下来的贫困人,所以看不上我们。」看到拉胡弟兄姊妹们所受的磨难,心中真是不舍,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不住的为他们祈祷。

  实地了解苗族事工

  苗族学习中心位在湄湾,清迈市区往西约廿公里的山上,道路还算好走。这间苗族学习中心专门收容孤儿以及家境艰困的苗族儿童及青少年。我们下午快四点到达时,小朋友还没有放学,我们看到两个男人在芒果树下吹奏传统乐器,自得其乐。

  等到小朋友们放学回来,便换上传统部落服饰,唱歌跳舞迎接我们。全牧师则以韩文向小朋友们讲道,讲道内容先被翻译成中文,胡传道再翻译成泰文。第一教会短宣队也载歌载舞的回应辛苦的小朋友和热心的同工们。

  苗族学习中心在第一教会的赞助下,兴建了一座漂亮且不会淹水的礼拜堂。因为这边没有牧师和传道人,所以全牧师每周日早上会来此讲道,再赶回云恩堂聚会。平常主日,全牧师以中文讲道,虽然口音我听不习惯,但是当地人可以将其翻译成泰文和苗族语言。

  这是第一教会曹牧师第三次来访苗族学习中心,这次他又赞助一套十多万的音乐音响设备。美国教会也曾赞助兴建厨房,所以学习中心整体规划较上轨道,硬体设备也明显比拉胡族好许多。但是他们的同工还是要筹措日常生活费用,让中心得以继续运作。这里的宿舍可能是下一阶段会改善的地方。

  每周三和周四,全牧师会带著曹师母等短宣队成员,到泰北美赛伯特利圣道学院和他们在清莱所赞助的教会短宣。胡传道则是安排曹牧师和全师母到阿卡族学习中心,帮清迈附近的传道人上两天的领袖课程。

  感佩泰北传道人辛苦

  在湄洲,清迈市区往北十三公里处,有一间阿卡族学习中心,目前收容卅八个孤儿。他们的礼拜堂是香港教会赞助兴建,另外还负担十一位孤儿的生活费用,每月一千两百泰铢。即使这样,教会还是很穷。

   阿卡族学习中心主任传道PhiPhop的经历相当传奇。他幼时家贫,曾被送去清迈大学附近的小寺庙当沙弥,所以他对清迈大学附近的一草一木很熟悉。后来他觉得心里面不平安,就去念神学院,学习作神的仆人,牧养这间教会一直到现在。

  我和他是第二次见面,第一次是在美赛伯特利圣道学院,和他住在同一间寝室。那时我对他所做的奉献事工很感动,盼望有机会去他教会拜访,没想到一个多月后,我真的来到他牧养的教会,见证他所做的事工。

  PhiPhop很早就要起床买菜、准备早餐、晨读,送教会里的孩子到附近的学校念书;没有能力接送小孩的附近居民,也会把小孩送来「托运」,其中有许多家长是佛教徒。教会有两辆红色公车,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每次两辆车次共要开四趟。接送完毕后,他接著要开始忙教会的事情,下午四点开始煮饭准备晚餐。有些想学中文的居民,他们也会去接他们来上中文课。

  圣经上说「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任何事情,任何景况,我都得了秘诀。我靠著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书四章12-13节)泰北地区传道人的精神令人感佩。

  盼拉胡拥有学习中心

  我是学经营管理的,观察到苗族、阿卡族较有外援、硬体设施较好、管理也较上轨道;他们还有专任的中文老师,小朋友的中文说得比较好。胡嘉强传道从事拉胡事工多年,也深深期盼拉胡聚落的发展可以早一点上轨道,好让拉胡小朋友受到良好的中文教育,能讲流利的中文。

  每月的第一周主日,拉胡的弟兄姊妹们会到清迈云恩堂敬拜上帝,教会举办特别活动时他们也会过来参加。

  由于今年的水患特别严重,云恩堂的胡嘉强传道立志要把拉胡聚落一、廿户,约两、三百人接到教会去住,也盼望大家能伸出援手,让上帝的美意临到拉胡的弟兄姊妹身上。

  美珂是云恩堂选择建立新堂的地点之一,有了淹水的惨痛经验,云恩堂的弟兄姊妹会特别评估建堂的可能性。等到有固定会址时,他们就可以为拉胡族盖学习中心,让更多从山区下来的幼童及青少年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及照顾。

  此外,他们也会学习苗族和阿卡族,特别将地基垫高,至少让圣殿可以成为避难所。如同圣经所说:「风吹,雨打,水冲,撞击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马太福音七章25节)

  宣教中看见己身之福

  透过与韩国第一教会牧师、宣教士及云恩堂传道、众多弟兄姊妹一同进行的短宣之旅,我们不仅学习去分享我们所有的,也仿佛进行了一场成功的国民外交,搭起与韩国和泰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了解到彼此生活和文化间的差异。不管未来会怎样,上帝已为我的另类事奉,开启了另一扇门。

  我服膺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8节)这也是我的一次「海外宣教见证」之旅,见证上帝的仆人对泰北所做的事工,也让我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幸运和富有。「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摩太前书六章8节)


 

图一为拉胡聚落的小朋友拿到饼干,露出满足的笑容」(作者提供)

图二为「作者(后排右一)一家与苗族小朋友合影」(作者提供)

图三为「短宣队在拉胡礼拜堂钟表演情景」(作者提供)

图四为阿卡族小朋友在黑板上练习写中文字」(作者提供)

图五为阿卡族传统建筑」(作者提供)

   

 

本文已刊登于基督教论坛e报见证版、宣教最新新闻、2012.02.08

 

本文已刊登于基督教论坛报、见证8版全版、2012.02.08~10

 

 

拉胡小朋友 与苗族小朋友合照 第一教会成员拉胡表演 阿卡族小朋友正在练习写中文 传统阿卡族建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