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的撒放,是出箭是否平直的關鍵之一。不幹脆的撒放會讓箭尾在發射後產生劇烈的擺動,對箭的飛行姿態有嚴重幹擾,是射病的來源之一。如何讓撒放「如絲般順滑」就成了弓箭手幾千年來共同的課題。對於拇指撒放來說,想要做到有意瞄準無意撒放,就得讓拇指勾弦時處於一種「不穩定」的平衡中,然後讓射手練習「可控式走火」。這是正常的練習路徑。然而這個正常的練習路徑和人類的生理習慣是相反的。我們生來厭惡那些不穩定的東西,尤其這不穩定還在臉上,離眼睛如此之近。所以,新手,或者說有這麼一批人,就專門練定撒,有意撒放。在定撒的人羣中,有一羣非主流把定撒稍微發展得極端一點,就變成了雄扳指。

射箭圖是韓國片《最終兵器:弓》,其他圖是網上的雄扳指。你們可以在某寶買到。我無法確定中國什麼時候有這種玩意,但是我十分確定中國有,而且比韓國早。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我想說的是,這玩意,如果要好用,應該越粗短越好,長,不好。

好了,拍照歸來。我們先看看流暢地撒放手勢。應該是類似這樣的一個流程。樓主只有兩隻手,拍照實在是沒辦法有更合適的角度了。

大家可以看到,樓主的手腕在如箭頭所示轉動後,樓主的拇指指節無法再提供足夠的阻力阻擋弓弦,處於「想阻止弓弦飛出但阻止不了」的狀態,於是弓弦彈了出去。這就是無意撒放。

然而,雄扳指是這樣的:

這般勾弦:

食指使出了大力,拇指承受了大力,再也沒有什麼「我勾不住導致走火」的事情了。只要你能拉開弓,這是極其穩定的勾弦狀態。不用擔心走火。

這就是雄扳指勾弦態,再也沒有什麼「無意撒放」了。你的撒放必然是食指有意識地松弦。這產生一個好處一個壞處。好處是你勾得極穩,對穩定射姿很有利。壞處是你撒得極不幹脆,對箭的穩定很有害。想要平衡壞處,你就必須學會偏推。不然離了20米你會打鳥。這又導致另一個結果,就是這種扳指不適合用重弓,適合輕一點的弓。不然你喫不住力,拇指後側太疼;這個扳指的舌越短越好。最好堪堪和食指指肚一樣粗,這樣對撒放幹擾最小。

這樣一來就回到樓主的主題:被淘汰的射法。有意瞄準無意撒放不單對箭的穩定有利,對追求直線用力的射姿也是必要的。把無意撒放變成有意撒放,撒放的一瞬間,直線用力就容易被破壞,後手就容易外揚,現代競技追求撒放時如彈棉花那樣把弓弦「彈出去」就是追求不破壞直線用力。而雄扳指反其道而行之,完全順應人類的本能反應,確實對新手穩定射姿有幫助,代價實在很大。再說,任何有追求的射手都有擺脫新手狀態的時候,這種捨本逐末的設計,從小眾淪落到消失那也是正常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