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人生的前期,你越嫌麻煩,越懶得學,越不想行動,後面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讀書,讓你的人生多一種可能

蔡康永說過:「讀書,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

在如今這個知識焦慮的時代,讀書是成本最低的投資,也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但往往,我們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卻陷入了「什麼也記不住」的怪圈。

甚至會產生質疑,讀書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我想,這是很多喜歡閱讀的書友們,一直以來存在的困擾。

日本作家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裏,提到了他閱讀時遇到的問題。

在30歲之前,大巖俊之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在30歲之後,他了解到「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才正式開始讀書。

在閱讀這件事上,他和我們一樣,也遇到過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也因為沒有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而喫了不少苦頭。

大巖俊之曾效仿成功人士的做法,在1年內讀完了300本書,可不管他怎麼拚命閱讀,還是讀過即忘。

為了找出原因,他參加了很多讀書討論會,並不斷地研究總結讀書方法。

星光不負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

終於,他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大巖俊之不僅成了一名講師,還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而《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便是作者大巖俊之在持續多年深耕讀書領域後提煉的精華。

這本書主要分為五部分,分別為:如何有效率地讀書、如何做筆記、如何牢記讀到的內容、如何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如何從自身出發闡述讀書對人生的重大影響。

或許讀完這本書,你的人生會多了另外一種可能。

你越功利,世界對你就越神祕

有人說,讀書是一門技術活,多讀書不如會讀書。

深以為然。

有的人讀了一個星期也讀不完一本書,有的人半天就能讀完一本書;

有的人看了幾遍也記不住書中的內容,有的人簡單瀏覽就能複述書中的要點。

作者大巖俊之給出的建議是:明確讀書的目的,即帶著目的去閱讀。

雖然這樣的表述有些功利,但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讀書」這兩個字或多或少都會帶有一些「功利性」。

你越功利,世界對你就越神祕。

1. 在閱讀一本書前,要先選書。

關於選書,大巖俊之的做法是通過快速瀏覽一本書的序言、目錄、後記來掌握這本書的概要,進而判斷要不要讀。

2. 選書之後的讀書,要明確自己想通過這本書得到什麼?

因為只有明確自己的目的,才能更專註、更集中地讀下去。

3. 讀完之後,為了加強記憶,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輸出」。

所謂的「輸出」,包括「說」和「寫」兩個方面。

當我們帶著「要講給別人」或「要寫成讀後感」的目的去閱讀,會不由自主地集中精神專註於讀書,也能快速地理清思緒,抓住書中的重點。

讀書的「功利性」還體現在,只閱讀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記住下面這個理念:

閱讀商務類書籍,完全不用從頭讀到尾,而是要摘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不要試圖理解全部內容,因為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

所以,不妨找到書中那最核心的4%內容,去「集中火力」。

長此以往,不僅可以讓自己養成迅速抓取重點的習慣,還能提升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

當你愛上了讀書,你會發現世界也在偷偷愛著你。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亞瑟·叔本華說: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麼這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

拒絕思想上的懶惰,可以從做筆記開始。

讀書筆記中的內容大致包括:基礎信息、書中的重點內容和自己的感悟三部分。

基本信息也就是,本書書名、作者、筆記製作日期、讀書開始日期、讀書終止日期等。

這些基本信息,對我們回憶書中內容,加深書本印象,有很大的幫助。

在抄寫書中的重點內容時,可根據書的重要程度選擇全部摘抄、主題句摘抄,還是隻記錄書頁的摘抄方式。

閱讀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

那些在閱讀中湧出來的想法,不如傾注於筆端,把它記錄下來。

因為這些,是我們靈感的來源,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果不習慣在本上抄寫筆記,還可以用思維導圖的筆記方式。

關於思維導圖的好處有很多,比如:提高記憶力、整理思路、簡短直接一目瞭然、容易產生新想法等。

但不管是手抄筆記,還是採用思維導圖,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當然,做筆記只是一種形式,最主要的目的還是通過整理筆記、做思維導圖的過程沉澱、思考、回顧書本內容,最終實現以閱讀影響人生的美好本質。

因為,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真正的讀書,是不止讀書

詩人陸遊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告訴過我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通過閱讀學到的知識、技能,如果不去嘗試實踐、去應用於生活,那麼閱讀也就失去了所謂的意義。

但,人是一種害怕失敗,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

不願草率行動,又不知該從何開始。

就像《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巖俊之,在籌備創業最初的五年間,他閱讀了大量書籍,卻始終沒有邁出第一步。

最後的最後,他終於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知識行動指南」,讓我們更好地踐行學到的知識。

(1) 設定行動目標,這個目標可以參照SMART法則來制定。

SMART法則由五部分構成:

Specific(具體的), 清楚詳細的,能想像出來的;

Measurable(可預見的), 用數據等方式預測可達到的程度;

Attainable(可達到的),不會不切實際,有實現的可能性;

Relevant(實際的), 具有一定的實際性;

Time-based(有期限的),定下具體時限,何時達成目標。

(2) 想像你達成目標時的樣子,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家人會有怎樣的反應……

比如你的目標時寫出一本書,那麼可以想像自己出書時的場景,讀者粉絲的反響,家人朋友的祝賀等等。

(3) 明確現在的位置,思考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目標不要設定得太遠、太大、太空洞,一定要切實可行。如果目標不能一下子完成,可以拆解為多個小目標,一步步完成。

(4) 制定具體行動,細化目標,開始行動。從所有行動中選擇一個最想做的,現在就開始著手去做。

記得,之前看過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真正的讀書,是不只閱讀,還有行動。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心有不甘而又止步不前,如果你還有想做的事,未完成的夢,那麼,不如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

動起來,就現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