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哲學不孤獨
稿件來源:南陽日報-南陽網

12月底,韓國新當選總統朴槿惠稱

馮友蘭哲學是「生命燈塔」

中國學界為之振奮,南陽人為之驕傲

「一別貞江六十春,問江可認再來人?智山慧海傳真火,願隨前薪作後薪。」這是馮友蘭先生87歲時所作的詩。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智慧如山如海,像一團真火,而馮友蘭確是用「生命作為燃料以傳這團真火」的人。

韓國新總統朴槿惠當選後說:「最困難的時期,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是我的生命燈塔。」12月22日,記者就此事電話採訪馮先生的女兒宗璞,她對本報獨家回應:「很高興。」因為馮友蘭著書育人,就是要「對人生有幫助」。

本報記者 趙林蔚

哲學界眼中的馮友蘭

尊理性 道中庸

據說在西方大學中,凡開設中國哲學課程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是第一本必讀之書。他的學術貢獻,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近年來,「馮學」研究成為國內外知識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人生有四大境界,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在這其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南陽馮友蘭研究會會長劉振山向記者介紹,「人生四境界」是中國哲學界家喻戶曉的學說,作者就是開創「現代新儒學」的哲學大師馮友蘭。

馮友蘭曾經親筆書寫一副對聯用以自勉,聯曰:「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為總結一生,他還擬一聯:「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這裡所說的「三史」,顯然是指《中國哲學史》(兩卷)、《中國哲學簡史》和《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卷),而「貞元六書」指他抗日戰爭期間「貞元之際」所著的六本書(《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像馮友蘭這樣自成體系的哲學家,在中國寥若晨星。他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文學院院長,在備受推崇的同時,也歷盡艱辛。馮友蘭的弟子回憶,文革中馮友蘭受到毛澤東的點名批評:「你們要學習帝王將相,就去找北大的簡教授,要學唯心主義,就找北大的馮友蘭教授。」簡先生選擇了自殺,而馮友蘭先生卻和弟子們淡淡地說,任務還沒有完成,我不會自殺。馮友蘭一生都把舊邦的革新看成自己的使命。

馮鍾璞眼中的馮友蘭

有獃氣 有仙氣

順著北大燕南園東南角走到盡頭,有一處別具一格的中式傳統院落,57號院。這便是一代哲學大師馮友蘭生前居住的「三松堂」,他畢生的著作,幾乎都寫於此,晚年整理為《三松堂全集》。「三松」、「三松堂」幾乎成了馮先生的代名詞,這裡如今由他的二女兒、作家宗璞守護。

在南陽馮友蘭研究會的引薦下,記者聯繫到了宗璞先生,這位原名馮鍾璞的女作家長時間病魔纏身,她選擇了父親的書房作為書房,竭盡全力,繼續書寫文字。宗璞先生向南陽讀者力薦馮友蘭所著《新世訓》:只要你們好好讀書,讀《新世訓》會明白很多道理,對人生會有幫助。年逾八旬,宗璞寫下《舊事與新說——我的父親馮友蘭》,以期告訴讀者一個真實的馮友蘭。

根據宗璞的回憶,馮友蘭晚年耳目失聰,形容自己是「呆若木雞」。其實這些獃氣早已有之。抗戰初期,幾位清華教授從長沙往昆明,途經鎮南關,當時司機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過城門了。別人都很快照辦,只有父親聽了這話,便考慮為什麼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區別是什麼,其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是什麼。還沒考慮完,已經骨折了。

宗璞又覺得父親是有些仙氣的,這仙氣在於他一切看得很開。在他的心目中,人是與天地等同的,「人與天地參」。《 三字經 》說得淺顯:「三才者,天地人。」既與天地同,還屑於去鑽營什麼!同時她認為,這些年,有很多不實之詞,加在父親頭上。魯迅曾有詩云:「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宗璞改了兩字:「積毀難銷骨,長留紙上聲。」因為事實終究是事實。

家鄉人眼中的馮友蘭

重讀書 愛故土

馮友蘭是唐河人,1895年12月4日生於唐河祁儀。少小離家求學,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馮友蘭生前忙於學術研究,甚少回到家鄉,但他與家鄉人的情意,卻從未隔斷過。1985年,祁儀建小學缺少資金,鄉親們到北京找馮先生求助。一聽說要辦教育,馮先生沒有絲毫猶豫,籌集兩萬元稿費交給鄉親。2000年,馮友蘭先生逝世10周年之際,著名作家二月河專門出資4萬元,幫助出版《世紀哲人馮友蘭》一書,表達家鄉人對先生的景仰之情。

如今,唐河全力打造「友蘭故里」這張名片,先後興建了友蘭大道、友蘭高中等,並投資2000餘萬元建成4356平方米的馮友蘭紀念館。

「中國哲學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這是馮友蘭先生的最後遺言,也是用他整個生命說出來的。而家鄉人最關注的,也是如何學好、繼承好馮友蘭先生的哲學思想,將其發揚光大。南陽先後成立了馮友蘭研究會、研究所,從事馮友蘭研究的專業人士已超過300人,與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電影《青年馮友蘭》即將首映。

歷經百年歲月,洗盡鉛華人生,馮友蘭註定成為鐫刻在世界哲學史上的名字。有700萬字的巨著留世,他的哲學思想成為我們提升人生覺悟的金鑰匙。如宗璞所言,「馮友蘭,不孤獨」。

壓題照:晚年馮友蘭(資料照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