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教:


實際上在兩年前我的一個多年合作的拳擊搭檔就提議我做一款說拳、講拳、侃拳、聊拳的拳擊節目,集大賽評論、歷史文化傳播、技術教學、拳王的深度解構等等於一身,還特意找來了傳媒界的大咖助力,目的是把拳擊運動真真切切的通過傳媒的力量推廣出去、傳播開來,讓更多人正確的瞭解拳擊運動。但是由於那個方案比較大,需要投資、平臺的選擇和專業團隊等等,加上我個人的時間關係,一拖就是兩年。



來到2019年我是有點忍不住了,因爲我發現之前十幾年來我們這一批拳擊人在互聯網上傳播和推廣拳擊運動所做的工作幾乎被消耗殆盡了,原因只有一個:“自媒體氾濫”。雖然這次我也在專業人士的建議下開了抖音、快手和微博,但是我不得不說,正是抖音、快手、公衆號這一類瘋狂的石頭砸碎了我們多年來爲傳播和推廣拳擊運動所付出的努力。按理說自媒體發達應該有助於傳播和推廣纔對,但是結果貌似沒有讓正確理解拳擊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反而越來越少、越來越偏了!這着實讓人捉急!正如馬雲所說:“互聯網是個好東西,十年前你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很多好東西,正確的東西。但是十年後的今天,你已經很難在互聯網上找到好的、正確的東西了”。是的,自媒體門檻過低導致了垃圾資訊的泛濫,讓越來越多的人浪費時間並誤入歧途。當然,網上還是有很多有水平的優秀人才和作品的,只不過相對勢微,被糟粕給淹沒了。



當我問緹史琴科俄羅斯拳擊實力爲何強大,他說只要有很多很多人在練習拳擊,就不愁不強大,然而他也憂愁現在俄羅斯20萬拳擊習練者已經不復當年36萬習練者之勇。的確,現在我們看到的俄式拳擊大咖全都是他們那個年代的,廉頗老矣。然而再看看我們中國呢?爲數並不算多的習練者求學無門,唯有來到水平層次不齊的各類自媒體平臺來猜測學得靠不靠譜。


所以,在無奈之下,我只能孤身一人再次上路,像當年一樣,不懼罵名,但求心安。



小編:


拳擊吧洛馬琴科,中國最早一批互聯網推廣拳擊這項運動的職業拳擊人,多年來在互聯網上幫助拳擊愛好者解決技術問題並推廣拳擊運動,因此網友送暱稱洛教。洛教近幾年致力於幫助大量職業拳擊運動員在職業拳擊賽場上拼搏,減少了對愛好者的幫助和對羣衆基礎的科普工作,幾年來多次受到邀約拍攝教學視頻但始終在兩個方面有所顧慮,第一洛教是個做事追求完美的人,二來對拳擊技術和訓練這個看似簡單但實際內容非常豐富且複雜的專業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一直推辭。做得不夠好被人罵事小,誤導了廣大愛好者事大,畢竟真正的拳擊愛好者在中國還屬於珍惜物種。但是近一兩年以來,來自抖音、快手等互聯網平臺上千奇百怪的拳擊教學層出不窮,最可怕的是一些根本不會打拳、沒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人也發教學視頻,再就是泰拳、散打、搏擊、MMA專業的,也來教拳擊,凡此種種,讓洛教憂心忡忡!



再者,洛教發現我國拳擊習練者無論是愛好者還是專業運動員,多處在一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他可能知道這個動作怎麼做,這個拳法怎麼練,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更不知道對與錯、好與壞。這源於在我國拳擊教學的各個層面,教練是不屑於給學生講爲什麼的,讓你怎麼練你就怎麼練,哪來那麼多爲什麼?這可能也是中國傳統師徒文化的習慣傳承吧。再看看抖音和快手,10秒鐘15秒鐘教一個拳擊動作,57秒鐘教你打一套組合拳,可這真的是拳擊教學麼?實際上拳擊是不可以這樣來教學的!不然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那些拳擊功勳教練們,真的是入土都難安了!鑑於這種情況,洛教的第一節課基本姿勢就錄製了長達36分鐘的內容,很多熟悉互聯網的朋友建議洛教把課程裁剪、節選、壓縮或者分段,認爲現在沒幾個人能看得進去超過10分鐘以上的東西,但是洛教拒絕了所有好心的建議,洛教覺得,如果沒有耐心看10分鐘以上的教學課程,那麼他也不是真正的拳擊愛好者,那就還是回去抖音和快手看看熱鬧吧!



從第一節課的內容來看,洛教對很多常見的問題,尤其是概念問題進行了剖析和糾正,比如“扣腕兒”這個詞兒,洛教就認爲完全是個謬誤,拳手在擊打時的手腕是不可以內扣或外扣的,它永遠只有一個不變的角度,怎麼會有“扣腕兒”這個詞彙產生呢?它完全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概念。類似這樣的糾錯和深度解構在洛教的教學課程裏有很多很多,實在是中國拳擊愛好者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