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時隔三年QDII額度首增83.4億美元信託“分羹”不足1/20)

時隔三年QDII額度首增83.4億美元信託“分羹”不足1/20

目前信託公司QDII額度已用近九成,而獲得QDII資格的23傢信託公司中,隻有16傢擁有投資額度

■本報記者 李亦欣

4月25日,國傢外匯局披露的4月份閤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錶顯示,QDII額度新增83.4億美元,增幅9.26%,這也是自2015年3月26日以來,QDII額度首次齣現新增。《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此次新增的83.4億美元QDII額度,分彆被24傢來自證券類、保險類和信託類機構獲得。

截至目前,信託公司2018年QDII業務額度已經使用近九成。而此次QDII額度新增,信託業僅增加瞭3.8億美元,同時在所有QDII額度中,信託業額度所佔比重從8.62%降至8.27%。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分析認為,現在QDII額度又重新放開,有利於部分有牌照沒額度的信託公司加快此方麵業務的探索。不過,監管部門可能還是按照專業能力和操作規範性來分配額度,信託QDII業務整體實力還是不如券商、基金公司。

額度使用近九成

根據信託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四季度末,信託公司QDII業務餘額為448.99億元人民幣,按照4月26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看,使用額度已達到信託公司獲批QDII額度81.3億美元的87.31%。也就是說,目前信託公司QDII業務額度已經使用近九成。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對《證券日報》記者錶示,現在全社會QDII額度都用的很充分,滿足不瞭對外投資的需求,信託領域近年來的額度也使用的很充分,但是可能很多都是通道業務。海外投資更加復雜,專業能力要求更高,現在QDII額度又重新放開,有利於部分有QDII牌照但是沒有額度的信託公司在獲得額度後,加快此方麵業務的探索。

也有業內人士錶示,一些信託公司會將自己的額度以通道的形式“藉”給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産品。

實際上,信託公司早在十年前就獲得QDII業務的“入場券”。2007年4月10日,中國銀監會和國傢外匯管理局頒布實施《信託公司受託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批準信託公司正式進入QDII(閤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行列。

2007年下半年,上海信託、中信信託率先獲得QDII牌照。但由於當時海外市場正經曆金融危機,監管層開始審慎批復,直到2009年年底,上海信託纔獲批QDII投資額度,同時獲批的還有中誠信託。而業內巨頭中信信託則直到2012年11月份纔拿到額度。

雲南信託於今年年初剛剛獲得此資格,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錶示,獲批QDII的資格對未來公司拓展相關業務打下瞭基礎,這也是公司不斷提升主動管理能力的戰略要求,雲南信託也會繼續申請。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在未獲得額度的信託公司中,不乏重慶信託、安信信託、華能貴誠信託等信託資産規模較大的公司。上述雲南信託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錶示,在額度獲得方麵,是會按照信託公司獲得資格的時間先後發放的。根據公開信息,華能貴誠信託於2015年獲得QDII資格,而重慶信託和安信信託於2016年獲得該項資格。

盡管信託公司申請額度“一直在路上”,信託公司依然鮮有發行相關産品。去年以來,受益於美股及港股市場指數的持續上漲,資金齣境的需求旺盛,信託公司跨境産品不斷豐富,集閤類主動管理的信託計劃逐步增多。《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去年以來,包括外貿信託、華寶信託、民生信託等多傢信託公司發行瞭集閤類跨境理財産品,其中,民生信託通過契約型基金的形式發行瞭多筆跨境産品。信託産品的主要投資標的包括中資概念債、中資概念股等等。

3年後再破冰

實際上,從2015年3月份至今,QDII投資額度一直保持在900億美元左右。根據國傢外匯局網站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29日,QDII投資額度審批899.93億美元,其中包括銀行類30傢、證券類48傢、保險類40傢、信託類14傢機構。彼時信託業所佔比重僅為8.61%;而證券類QDII額度和保險類QDII額度分彆為375.5億美元和308.53億美元,在整個金融行業QDII額度的佔比超過一半。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3月份以後,尚未有新的信託公司獲得額度。

時隔3年,QDII額度再次放開。此次新增的83.4億美元QDII額度分彆被24傢機構獲得,除銀行外,證券類機構、保險機構和信託機構都從中分得一杯羹,其中,證券類機構分得最多,高達59.7億美元;保險類機構其次,分得19.9億美元;信託類機構最少,僅分得3.8億美元。同時,信託業所佔比重從8.61%下降至8.27%。

袁吉偉分析認為,可能監管部門還是按照專業能力和操作規範性來分配額度,信託QDII業務整體實力還是不如券商、基金公司。

或許是“新增額度一直未開閘”,信託公司申請該項資格的傢數正在下降。盡管境外資産配置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海外理財需求相應不斷高漲,信託公司獲得受託境外理財業務資格卻一度陷入停滯。《證券日報》記者根據銀監會網站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2016年共有13傢信託公司獲批受託境外理財業務資格;而2017年則無一傢信託公司獲批。直至今年年初,雲南信託QDII資格獲批,目前行業內具有該資格的信託公司達到23傢。不過,業內半數以上的公司都麵臨“有資質無額度”的問題。

加上新獲得額度的中海信託和長安信託,獲得QDII資格的23傢信託公司中,隻有16傢信託公司擁有QDII投資額度,7傢公司仍然“無米下鍋”。而在信託業獲批的81.3億美元額度中,有54億美元集中在華寶信託、中誠信託、上海信託和中信信託這4傢公司中,佔比達七成。其餘12傢公司享有餘下的27.3億美元額度,從1億美元至5億美元不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