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教父岩井俊二的首部華語電影《你好之華》正在上映中,對他的首部華語電影,我打6分吧。如果加上粉絲濾鏡的話,可以打7.2分。雖然這麼說可能會被罵,但頂著鍋蓋我也接了。

必須要說,哪怕是主創團隊中加了陳可辛做監製,《你好之華》整部影片依然具有濃厚的岩井俊二個人氣質。文藝、哀傷、唯美、孤寂、溫和,一如他此前的作品。

一塵不染的街道、日式風格的家居布置、內斂收著的情緒,還有那些大片大片的風景、廣角、逆光,都是非常鮮明的岩井俊二特質。如果不是提前了解到影片在大連拍攝,說故事是發生在日本的某個小鎮一點也不違和。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挺喜歡岩井俊二的,他對我的意義遠不止導演和電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代表了我曾經羨慕的青春時光。在乖乖做個好學生的年代,誰的內心深處沒有一點對青春的憧憬呢?

而岩井俊二總是那麼細膩,體貼入微,他很擅長捕捉一些小清新小細節,去揭開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被青春時期的某些事深深影響的溫柔部分。這恰恰是他最動人的地方,以一段深情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小秘密。

校園、圖書館、街道、穿著校服的少男少女、信件,甚至還有很相似的場景和台詞,《你好之華》總是會讓我想起20多年前的《情書》,但我們都知道它不是。如果男藤井樹沒有死,他可能也會遇到種種問題,面臨中年危機,變得油膩……

有的時候,必須承認,青春之所以自帶光環在回憶里那麼美,就是因為曾經的錯過。

人到中年的重逢,再回憶初戀,哪還有那麼多的心思放在當初的情愛上,更多的是看懂生活的釋然。難得可貴的是,他知道生活的不堪,還極力把溫情的一面呈現給我們,告訴我們生活有無限可能。

我想,這是岩井俊二對生活的溫柔,對觀眾的善意。

但是,我也得承認這部電影看得很尷尬,有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或者說缺少一個豐滿的故事去承載岩井俊二想要表達的遺憾、錯過和成長。

看完整部電影下來,我對於之南的認識依然停留在她是一個優秀的好學生,是家長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的小孩,但對於她為什麼會和尹川分手、與張超在一起,甚至是遭遇家暴都不能及時止損,持有很大的問號。

這背後的故事雖然我可以自行腦補,但是作為整部影片的核心關鍵人物,在之南的人生軌跡上,缺少必要的交代。

其次是關於之華的問題。既然一開始尹川已經認出了來參加同學會的是之華,加微信是也知道她已經結婚生了小孩,卻為什麼要突然給她發一句「我喜歡你30年了」。

尹川的這句表白是對之南說的,還是之華呢?甚至於說,作為成年人,真的不考慮一下這麼做的後果么?

第三是之華回家和老公吵架,被摔了手機,然後就選擇了寫信,這一部分的邏輯問題我都不想說了。首先是老公不聽解釋,直接就暴力摔手機,實在是有點牽強。

其次,被摔手機的正確解決辦法,是掏錢去買新手機。在21世紀的今天,寫電子郵件可能都比寫信更有說服力,寫信實在是違和感太強了。

當然,不這麼設定的話,也就沒有後面寄信和其他人什麼事了,整個故事就都講不下去了。故事本身的邏輯有問題,演員的演技再好,也難以拯救。

結尾放上之南和尹川共同寫的致辭吧,希望身處庸常生活的我們,依然懷有勇氣和希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