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习惯于认为我们周围的一切是不经我的输入,不经过我的选择而已经存在的事物, 你必须打消这种想法。

反而,你真的不得不认识到, 即使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椅子,桌子,地毯,包括时间, 所有的这一切也可能只是意识的运动而已。

而我正从那些运动中 一个时刻又一个时刻作著选择,为的是使我的实际经验得以显现。

 

这是你需要去做的唯一激进的思考,但它是那么激进,那么难,因为我们常常认为世界已然在那里, 独立于我们的经验。

事实并非如此, 量子物理对此有明确的观点,海森堡--- 量子物理学共同发现者--说' 原子并不是物体,它们只是一些趋势'

所以你不必再思考事物,你得思考可能性了,它们都是意识的可能性。

这一概念, 一个观察者在创造著被观察的事物, 而且你不能使它们分开, 这就是科技界坚持作著双重盲目性实验的原因。

为甚么呢 ?因为科学家们知道,如果他们带著一定的程序或预期的结果去做一个实验的话,那么他们会对实验结果持有偏见

他们知道,仅仅是对事物的观察 ,就因观察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芭芭拉. 杜威继续说:"

对于意识, 因果律是反向作用的,我们把原因置于结果之前,我们看到一个结果在一个一,二,三的顺序中建立起来,

首先我们有卵子和精子 ,然后就有了最终形成胎儿的细胞分裂,等等,我们说卵子和精子是所有最后导致婴儿诞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然而, 用意识的术语来说 ,对于人的'想法' 是这整个过程的原因,它们之间的步骤是创造性的和随意的人的'想法'的结果。

换句话说,意识颠倒了原因和结果,对于意识,原因是最终的结果,这个原因的结果只是一个物质的开始。

 

为了继续阐述这一思想, 我们举人体为例, 科学家们认为,人体是由比原子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这些微粒合并起来形成细胞, 而细胞又合并起来形成器官,

器官又合并起来形成各个系统, 呼吸, 循环, 各个系统最终合并起来形成人体, 一但得以组合, 每一个微粒和每一个器官, 就都要执行具体且又特别复杂的任务,以便人体发挥机能 然而, 这一切真正的来源是'能量场' 或你的'意识'。

 

想想这个道理吧, 那是许多微粒, 出于某种原因, 这些微粒一定是

1.以特定的方式合并

2.一但它们合并成各种形状 就会为了保持那样的形状而牢牢的黏在一起

3.被指派去执行各种任务

4.能够彼此交流使任务完成起来更为容易

在你体验自己'人性游戏'的'纯体验式显影' 经历的时候正是你的'意识'从'能量场'中创造出微粒, 把它们黏在一起, 并使它们合并起来,

指派它们去执行各种任务, 并在情况发生变化时继续指引它们 ,使它们能够照需要彼此交流。

 

吊诡的是如果你认同了这些话并不是'我'所说出来的 而是你本来就知道了这些话 再次的确认一次如此而已 不然你无法读到这些话 记忆资料库没有的东西根本不会去相信以及认同 物质世界是意识投射出来的幻相世界 而人的脑子把它们转译成有感官的世界 而人的'相信'以及'认同'的这种情绪会把思想完全无误的转成事件以及物质化呈现在肉眼之前

 

只有个体才会感到受苦,而感到受苦的一个好处在于提醒我们仍然有认同,如果进一步探询还会发现我们认同的物件(自我)——这样,受苦将我们从受苦引向自由。每一次痛苦就是一次摆脱认同的机会。远离受苦之路就是通向自由之路。
--摘自"意识课程"

束缚与受苦是因为意识与我-概念的认同,因此才有虚构的“我”及其问题。所以,有效的觉悟实践都注重增强对这种认同的知觉。一旦明白受苦是认同的直接结果,人们就开始主动地知觉认同。因此,知觉特定受苦与特定认同之间的联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甚至必须的觉悟实践,也是摆脱认同变得自由的第一步。
--摘自"意识课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