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廢都》的時候,我還很年輕,剛剛經歷了一場婚變,正處在迷茫當中,還帶點輕度的抑鬱。那時,我最喜歡光顧的地方,就是圖書館,我以書為伴,在書中尋找精神寄託與生活的航向。那段時間,我看了一些剛剛崛起的當代作家的書,王朔、王小波、莫言、賈平凹等等。就是在那時接觸的《廢都》。二十年過去了,這本書給我的人生帶來的心理陰影依舊在。就好比,我正在飯館吃一盤味道鮮美的菜,你坐到我的面前,說:"這家的菜,都是用地溝油炒的!

?

一本好書,應該是正能量的,催人奮進的。說正能量,不是說作家不能寫社會的陰暗面,而是說,你寫了陰暗面,把我帶到溝里去了,你再把我拽出來行不?一個好的作家,要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一本好書,是社會的標杆,是青年的人生指引。打個比方,托爾斯泰寫了一部《安娜.卡列琳娜》,其實就是寫婚外情,但是他寫的安娜,單純、善良,人人都同情她,喜歡她,大家也不是那麼恨渥倫斯基,他英俊,陽光,也不是很渣,他曾經也打算和安娜結婚。卡列寧冷酷刻板,他也有寬容大度的一面。這些人物刻畫得很立體,真善美與人性的自私、慾望,在每個人的身上交替出現。安娜之所以成為悲劇,有人為的緣故,也有世俗風氣的不容忍和當時的社會制度對女性的禁梏因素。總的來說,《安娜》體現了人性的光輝,看了使人震撼! 而《廢都》剖析了社會,向我們展示了人們的遮羞布後面隱藏的那一面,讓人充滿好奇地去看,看完之後,又好像吃了一隻蒼蠅似的。又好比,你設計了一件時裝,為了追求獨特個性,卻毫不顧及美感,所以也是一次不成功的設計。

看完《廢都》這本書之後,我更抑鬱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挫敗感,打不起精神、對未來不報希望、思想頹廢。

??

關於《廢都》,整本書充斥著虛偽、色情、慾望、貪婪、爾虞我詐的描寫,總而言之,人性中一切醜陋的東西,在這本書里都能找到,不得不承認,這本書寫得非常深刻。書裡面有大量的婚外情、性描寫。但它又不同於《金瓶梅》,它不是一部色情小說,它是一部揭露社會陰暗面,展示人性齷齪的社會小說。這本書的缺憾是,它帶我們看到了陰暗面,卻沒有引領我們擁抱陽光,沒有給我們希望。難怪這本書被禁17年。不然的話,還要毀掉多少好青年!

那段時期的作家,好像都是這個風格,好像無性不成書似的,當時有個說法叫做"下半身文學"。我對這種文化現象深惡痛絕,後來我就很少看當代作家的書了。我寧願把《三國演義》,或者《紅樓夢》再翻出來看一遍。

《廢都》里描寫的東西,在現實中其實也大量的、真實的存在著,甚至比書里講述的故事更醜陋。這本書帶著一個時代的烙印。我建議,年輕人和心理不強大的人,不要看這本書。

最後,我想問問,看過這本書的朋友,您怎麼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